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制材是木材综合利用的重要基础和组成。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制材生产集中于提高锯材出材率,而忽略了占原木材积30%以上的制材剩余物的有效利用。为了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制材业应在最大限度地提高锯材出材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制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一、制材剩余物的种类和数量现代制材生产中,由原木加工成锯材,其剩余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包括树皮、板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木剩余物数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将林木剩余物归纳为林木采伐与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竹子采伐及其加工剩余物、林木抚育间伐物和废旧木材五大类。通过对已有估算方法的发展,系统地给出了各类林木剩余物数量估算方法,进而,通过文献考证,给出了各类林木剩余物数量估算所必须的参数值,包括商品材出材率(81.27%)、经济材出材率(77.17%)、非立木剩余物数量相当于立木材积量的比重(50%)、木材加工剩余物比重(60%)、竹枝叶重量相当于竹材重量的比重(38.07%)、竹材加工剩余物比重(62%)、废旧木质品回收率(65%),以及平均木材气干密度(0.618 t/m3)、单位数量竹子重量(150 t/万根)、木制品和直接用原木使用寿命(12年)。同时通过调研给出了经济林产柴率,并将南方山区、平原丘陵区、北方山区分别取值为8 500 kg/hm2、8 500 kg/hm2和7 500 kg/hm2;以方法研究和参数考证为基础,利用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林业统计数据基础数据,估算出2013年全国林木剩余物总量为30 284万t,其中林木采伐与造材剩余物4 711万t,木材加工剩余物1 492万t,竹子采伐及其加工剩余物2 817万t,抚育间伐剩余物20 544万t,废旧木材可回收量720万t。  相似文献   

3.
在胶合板和火柴生产中出现的块状剩余物,通常用旧式设备(ДШ—2、ДШ—3型切碎机及《BAPKYC—65型》原始和现代机械结构),或者用改进后的ДШ—4型以及其它各种同类型号及一些厂家组装的进口设备加工成木片。所有这些设备都不能满足加工块状剩余物的生产要求,并且生产能力也达不到标准.这些机械和基础部件在生产作业中也都靠不住.用它们加工剩余物,因需筛去不合格部分而损失大量木材,并且符合要求的生(?)片质量也相当低劣.因此,需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对这些机械进行调整修理.  相似文献   

4.
<正>削片机是切削木片的一种最基本的设备,用于将原木、采伐的剩余物和木材加工过程中剩余的板条、碎片等加工成生产需要的一定规格的木片。削片机作为木材加工中生产木片的第一步十分重要,只有得到所需的木片规格,才能进行后续的工艺过程。自削片机出现以来,其在劣质材、小径木及各种剩余物的加工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制浆、造纸、人造板及燃料工业提供了大量经济而方便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碎木机是纤维板厂、制材厂、造纸厂、木片厂的主要设备之一。它可将制材板皮、板条子、伐区剩余物——枝丫、小径木切削加工成木片,因此,碎木机是木材废料和林区剩余物综合利用的重要设备,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碎木机主轴则是传递运动和承受外力的主体,因此,主轴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应具有较好的抗断裂性能。友好厂Ⅱ号碎木机系瑞典50年代生产的年产18000吨硬质纤维板成套设备主机之一,1984年8月实施第一次技术改造,1988年2月,使用43个月后,主轴在A—A截面  相似文献   

6.
谈伐区削片与工厂削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外概况世界的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造纸材供应日益紧张,为增加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来源,六十年代初国外迅速崛起新兴的森林工业体系——林区木片工业.即将林区的采伐剩余物、营林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造材剩余物等加工成工艺木片,作为造纸和人造板的原料.由于它能大大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木材产量,因而受到各国极大的重视. 林区的木片生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伐区  相似文献   

7.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搞木材综合利用,已成为发展林业建设的当务之急。而在大搞木材综合利用中,将大量的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加工成工艺木片,为生产各种人造板纸浆造纸等提供原料,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立米木材,又是当务之急。现就生产枝桠木片等方面的情况与问题,提提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木材生产是一条短线,供需矛盾较大。积极开展伐区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最有效,最有前途的重要措施。用浅区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加工成的工艺木片是木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的很好原料。  相似文献   

9.
木片是生产纸浆、纤维板、刨花板等的原料,而目前绝大部分是作为纸浆原料。近年来世界许多工业国家为适应木材消费量日益增长的需要,都以发展木材综合利用为解决木材不足的重要措施,其中又以对木材加工剩余物和伐区剩余物的合理利用为主。日本即是这样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把小木片办成大产业赵晓琦(林业部林业产业司北京100714)木片是由森林采伐中的枝桠、梢头、造材截头、木材加工剩余物、抚育采伐的次小薪材和残次林改造的非规格材经加工生产而成的,可代替原木用作生产人造板和制浆造纸原料。一、发展木片生产的基本情况(一)木...  相似文献   

11.
制材是原木由圆变方的第一道加工程序,按照一块或几块锯材的不同规格和质量要求,在具有不同缺陷的的原木端头上,统筹规划,利用价值最大的方形,以提高出材率及特、一等品率.在木材极度短缺的形势下,制材要努力排除影响生产及产品质量的一切障碍,实行集约经营.除提高产品质量和出材率外,还应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对锯材及剩余物产品进行深加工,实行功能性(保护)处理(如干燥、防腐、滞火、防蛀及浸渍合成树脂等),最大限度的提高木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运输贮木场和伐区生产的工艺木片,在克烈斯捷茨克试验森工局应用 TM—12集装箱运输车,大载量集装箱可自装自卸。该运输车是伐区剩余物和抚育间伐木材综合利用的配套设备之一。全套设备包括:以带Б—23悬挂装置的ТЛП—1型拖拉机作底盘的剩余物收集—装车机,以ТБ—1拖拉机为底盘的ЛО—63型削片机,以及ТМ—12运输车。  相似文献   

13.
一、原料适用的原料,有原木和制材厂、胶合板和家具制造厂的废料及其它类似的材料。三层板的表层和底层,通常用剥了皮的木材。原料经切片机〔1〕和筛选器〔2〕筛选,不合格的木片经粉碎机〔3〕再碎后送至筛选器。二、木片的输送和洗涤筛选过的木片,以气流或机械方式输送到中层用的木片仓〔4〕和表、底层用的木片仓〔5〕。木片仓出口装有计量设备,用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制造工艺木片的新型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企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预计于1985年完成,其利用制材和木材加工废料制造纤维素纸浆—造纸工业用工艺木片800万米~3,同1982年相比,提高了7%以上。当然,完成生产计划,需要挖掘多方面潜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工业上采用能确保完成生产任务和工艺木片质量的新设备。  相似文献   

15.
碎料模压成型家具是采用木材碎料搅拌入一定量的胶黏剂模压而成的。通常先压成零部件,再运用各种联接件组装成产品。由于所用的原材料是采伐或木材加工下来的剩余物,再经过粉碎成木片、刨花等碎料,所以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木材数量的情况下,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家具,充分利用了木材加工下来的废料,因而,碎料模压家具也是木材综合利用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国外的木片生产已成了一种新兴的木材工业行业。他们把废材、小径木、畸形材、造纸材制成木片,供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利用。近二十八年来,美国木片生产增长了六十倍,1940年只产木片六十六万立方米,1968年产量已经达到三千九百一十万立方米。在美国制浆造纸的原料总消耗量中,用加工剩余物制成的木片占百分之二十八。  相似文献   

17.
大木片再碎机俄罗斯的制材和木材加工业中,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再粉碎大木片的设备.这些大木片是指经削片机削片筛选出的不合格的大木片.在利用制材剩余物加工生产木片时,要形成5~8%的大木片,这些大木片通常都堆积起来或作为燃料烧掉.也有一些企业试图将削出的大...  相似文献   

18.
<正> 针对当前我省木材市场供应紧张的现状,发展利用采伐剩余物生产工艺木片是一项解决木材紧张的重要措施。一、木材资源紧张,供需矛盾突出。1984年与50年代相比:我省森林复盖率由12. 4%增长到23. 5%,森林蓄积量由5042万立方米增长到10708万立方米,都已提高一倍左右。但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中幼林的比例大,成熟林面积由占总面积的60%下降到20%。在成熟林中杉木由6. 5%下降到2. 2%,  相似文献   

19.
林木出材率和伐区剩余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三个重点林区县森林采伐的林木出材率和伐区剩余物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为木材生产年产量计算和人造板工业利用伐区剩余物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全树削片是把整棵树木(特别是对于低价林)加工成木片,用于生产纸浆及其它纤维制品,如人造板等,它是七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木材采运生产工艺。全树削片有以下几个优点:1、能够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出材量。过去纸浆和人造板工业使用的木片大多是木材加工工业的剩余物,而采伐剩余物的利用率很低。全树削片新工艺的出现,使低质材、小径材以及枝丫材等采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