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福建樟湖35年生楠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福建樟湖35年生的楠木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林分总持水量分别为2 103.24 t.hm-2,楠木人工林具有较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5%以上。楠木人工林10℃时的初渗值和稳渗值分别为6.95 mm.min-1和3.43 mm.min-1,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闽西邱家山长苞铁杉天然林、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持水量、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长苞铁杉天然林地上部分持水量与常绿阔叶林接近 ,分别为 2 5 8 4 2 6t·hm-2 和 2 77 2 4 2t·hm-2 ;林地土壤的稳渗值亦相近 ,分别为 6 6 8mm·min-1和 6 91mm·min-1,分别是杉木人工林土壤的 1 8倍和 1 9倍。说明了长苞铁杉天然林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3.
人工生态公益林不同类型林分的持水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高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21-23,48
分别从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杉木人工生态公益林林冠下营造的细柄阿丁枫、木荷、建柏和杉木纯林的持水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持水功能的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木荷×杉木混交林>建柏×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  相似文献   

4.
毛竹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竹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密度为 135 0株·hm-2 的混交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 ,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 0 5 4 5t·hm-2 ,比毛竹纯林多 3 0 4 9t·hm-2 ;地上部分总持水量达 2 5 4 2 4t·hm-2 ,分别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增加 3 14 3t·hm-2 、3 30 9t·hm-2 ;0~ 4 0cm土壤层贮水量达 6 11 2t·hm-2 ,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它混交林都大 ;初渗值达 6 0 86mm·min-1,稳渗值达 2 4 32mm·min-1,分别是杉木纯林 2 8倍、2 3倍 ,是毛竹纯林的 2 5倍、1 6倍 ;年水源涵养量达 14 4 15t·hm-2 ,比荒山大 2 376t·hm-2 ,比杉木纯林大 74 0t·hm-2 。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毛竹林群落类型的植冠截留量、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及其在相同和不同的岩性发育的土壤条件下贮水量的测定与分析表明:杭冠截留量: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为秃杉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秃杉林和杉木连栽林林冠层持水量分别为31.66和12.25 t/hm2;林下植被层持水量分别为3.84和4.13 t/hm2;凋落物层持水量分别为20.82和15.72 t/hm2;土壤层(0~80 cm)持水量分别为4 320.80和4 214.00 t/hm2。秃杉林的总持水量为4 377.12 t/hm2,比连栽杉木林(4 246.11 t/hm2)高出3.09%。秃杉林表现出较强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10年生马尾松-苦槠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和水源涵养能力在上坡位略低于马尾松纯林,而在中下坡位高于马尾松纯林;两种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均为土壤层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两种林分类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主要场所,其饱和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比例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8.
福建明溪丝栗栲优势群落固土保水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冠叶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等层次测定以丝栗栲为优势树种的常绿阔叶林持水量,并对天然次生林(TCK处理)、轻度干扰林分(TCR处理)、强度干扰林分(TCQ处理)三个水平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效拦截量、土壤结构体破坏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TCK处理具有较高持水性、较好有效拦截能力和抗逆性,随着干扰强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等有不同程度下降;以水源涵养为主的林分,选择TCK处理为宜,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其固土保水功能。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调节水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区沙棘林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的生态水文功能分析,研究了祁连山浅山区沙棘人工林在调节水分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10年生沙棘林在郁闭度为0.7~0.8时,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为39.3%;枯枝落叶层厚度平均在1~3cm,枯落物质量22t·hm-2,水容重为干质量的2.12~4.25倍;蓄水量达13.65~23.37t·hm-2;林地0~20cm土壤的初渗率为16.165mm·min-1,是对照区的8.7倍;稳渗率为2.4mm·min-1,是对照区的2.53倍。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玉池至音头村之间公路沿线一重山营造的杉木分别与米老排、木荷、火力楠、闽粤栲行间混交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主要集中在林冠层,占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的71.2%~85.7%;林分总持水量主要集中在土壤层,0~40 cm土层持水量占林分总持水量的99%以上。依据林分总贮水量的大小,4种类型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杉木-闽粤栲>杉木-米老排>杉木-木荷>杉木-火力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准格尔旗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水文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黄土丘陵区主要植被类型人工油松成熟林、人工油松中龄林、人工油松幼龄林、人工沙棘林、人工柠条林、天然草坡的枯落物容水特征和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并以坡耕地作对照。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成熟林的枯落物吸水量为22.6t/hm2,是中龄林和幼龄林的5~9倍,是灌木林的2.4~3倍,是天然草地的10倍多。0~40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能力油松成林、油松幼林、浦松中龄林、人工沙棘林、人工柠条林、天然草地、农耕地依次为2260.05、1935.6、1935.6、1820.1、1597.65、1666.05、1600.2t/hm2;油松成林、油松幼林、油松中龄林、人工沙棘林、天然草地0—40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能力分别比对照农耕地提高659.85、335.4、335.4、219.9、65.85t/hm2。在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毛管最大持水量、土壤最大持水能力等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功能指标诸方面,人工油松林均优于灌木林和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福建华安红锥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分析表明 :红锥天然林土壤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表土层养分状况优于深土层 ,但土壤偏酸 ,淋溶与富铝化作用强烈。红锥天然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及林下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均比一般杉木人工林优越。  相似文献   

16.
以柳江流域中游柳江县3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林下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层3个方面研究了不同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桉树林(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lyll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林下草本层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12、11.33和8.56 t/hm2;而凋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桉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3种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3.92、9.86和6.82 t/hm2;3种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密度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则相反,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桉树林毛管总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除外;马尾松林和杉木林60 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大于桉树林,分别为2968.44、2964.03、2585.20 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层持水总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林(2986.86 t/hm2)、杉木林(2982.17 t/hm2)、桉树林(2611.24 t/hm2),其中土壤层的持水量占99%及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6cm、4 5m、0 00817m3、4 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 70%、1 12%、3 29%、2 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0cm、6 10cm、0 00754m3、3 787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 884m3·hm-2和13 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 29倍和2 08倍。萌芽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永林公司"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水源涵养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林冠层的水源涵养能力都大于灌草层,部分枯枝落叶层大于林冠层。其中,林冠层持水量最大的为采育结合模式,持水量高达16.7461t/hm2,封禁保护模式和生态功效模式林冠层持水量也较高,均在10t/hm2之上。相比之下,保育补植模式林冠层持水量最小,仅有1.8334 t/hm2;灌木层持水量最大的是块状利用模式,为5.4354t/hm2;最小的是采育结合模式,为0.1346 t/hm2。其他经营模式的持水量大小相差不大,在0.2-0.4 t/hm2之间;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大致在5-17 t/hm2范围内,其中持水量最高的为改良增效模式,达到16.2668 t/hm2;其它依次为保育补植模式、封禁保护模式、间伐调整模式、生态功效模式、定向培育模式、集约经营模式、采育结合模式、块状利用模式;另外,各种经营模式土壤的贮水能力大小顺序为生态功效模式改良增效模式采育结合模式集约经营模式封禁保护模式块状利用模式定向培育模式间伐调整模式保育补植模式;各种经营模式中土壤渗透能力比较好的有间伐调整模式和采育结合模式,而改良增效模式、定向培育模式和集约经营模式的渗透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