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正>森林康养属于全新的产业类型,是新时期人们为追求健康生活提出的新需求。当前,我国针对森林康养产业出台了很多政策,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以及计划,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未来发展十分有益。但是,对于该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需要在各个层面逐步完善。本文针对山西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思考,给出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森林健康与森林康养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康养产业的理论基础就是基于森林健康理念继承发展来的,必然会促进森林健康产业的发展。运用森林健康理念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是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国会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更有利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展望康养产业,会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国民福祉。  相似文献   

3.
集中探讨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现状,结合各地区的特色康养资源,提出了森林度假疗养、森林养生保健、森林健康生活等3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森林康养具备以森林资源及其良性生态系统为基础、以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为归宿以及以多元融合为特征的三个基本内涵。故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符合时代背景,也顺应人民需求,更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产物,发展建设潜力无限。以江西省为例,对江西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江西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态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江西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虽有设施、人才与资金不足的局限,但具有森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优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前景广阔。为优化江西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秉承“基础建设—空间布局—产业融合—特色服务—保障措施”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基础建设、产业布局与保障措施三大方面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有效途径。要想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赋予绿水青山的功能,即康养功能。森林康养是森林旅游的高级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期盼在森林中感受其独特的康养功效。文中收集整理了我国截至目前获批的7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相关信息及资源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了各区域和省(区、市)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及占比,以及当前中国森林康养资源利用现状、资源类型和森林康养产品开发等情况;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森林康养相关从业人员和有森林康养需求的大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文中结合生态学和现代养生学原理提出了“将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养生、疗养、康复和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的森林康养概念;阐述了以人为本、以林为基、以养为要、以康为宿的森林康养科学内涵;总结了国内外森林康养建设、认证及科学研究现状;根据我国湖南省的森林康养实践,分别从健康检测、疾病预防、疾病康复、疾病治疗、动静结合5个方面构建了“一个中心、四种途径”的森林康养模式,即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以森林养生、疗养、康复和休闲为途径;从森林康养管理、政策、技术、环境、基地、标准、人才和宣传8个方面讨论了森林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森林康养产业是以森林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森林生态的保健、疗养、养生等综合功能,服务人群健康需求的新兴业态,把林业与健康服务业深度结合,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既服务民生、又促进经济增长的"双赢"发展道路。文章介绍了广元市森林康养产业的现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完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以农民为主体的森林康养人家,多种所有制结合,开发森林康养系列产品和打造品牌;优化森林景观,营建森林康养生态廊道;传播生态文化,营造森林康养社会氛围。可为各地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和需求的不断增强,带动了国内森林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森林康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伴而生。2019年3月,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培训纳入相关培训计划,支持高校和职业学校建设森林康养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同年,在教育部推出的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北京指南》中明确指出:“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探讨新型农林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框架,提出新农科人才核心能力框架,明确各专业类人才核心能力架构,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面对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结合国家林草局、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完善组织机构、引进资本运营、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康养基地景观资源评估、加大森林康养宣传力度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人们对森林康养认知不够、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康养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森林康养融合发展建议,以期为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国家全方位支持森林康养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综合效益日益凸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森林是康养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森林中的植物通过挥发出有益气体来达到修身养性、治疗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调节亚健康状态的作用。通过挖掘花榈木在森林康养中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发现花榈木非常契合森林康养功效的作用机制与基本内涵,是优良的康养型珍贵树种,及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理想的营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1.
日本森林康养政策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康养产业是日本重要的国民福祉产业,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中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立法和产业标准化管理尚不完善,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研究。文中通过梳理分析日本1951—2021年25项森林康养相关政策发现:其政策制定可分为条件形成、正式确立和积极探索以及快速发展3个阶段;政策变化表现出因应时代和公众需要的即时性和对于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以及对政府组织机构、社团协会、研究人员和公众的引导性;政策演变呈现“被动促进森林旅游发展—主动建立森林旅游相关体系—积极推动森林浴探索和推广—重视森林康养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IntfoduchonSinal 1935, the science of ecology has become animPOtent Subjed.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ternedon'al economy affer WOrld War 11 and increasedindusfoalhation, some west6rn countries raised the' slogeds of "eCOIOgy awake" and "back to nature" inthe 1960s. In keeping with that theme, many kinds ofeCOIOeyXiriented parks were estsblished (e.g., forestP8rks, natUre perks, and national parks, Deng 1997).By ac 19905, 6COtourism had grown so rapidly that ithad ~e the one of …  相似文献   

13.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森林资源富集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林下魔芋产业是提升林下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出路。以安康市为例,选取2010—2021年全市林业经济增加值及魔芋产业产值等数据,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分别从魔芋产值产量、种植面积、产业优势等方面对魔芋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互动发展机理及路径,依据资源禀赋理论,提出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优势和富硒特色产业政策扶持,创造魔芋产业原生态种植条件和环境,扩大林下魔芋种植基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林下种植人员专业素养,科学开展林下魔芋种植技术等对策,共同促进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互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森林治理与合法木材贸易合作政策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与东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林业合作关系,为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森林治理与合法木材贸易领域的合作愈发受到东盟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分享中国治理经验和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文中对中国与东盟森林治理与合法木材贸易合作的现状、成效和问题进行梳理,基于对中国和东盟开展相关合作的需求分析,对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是中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实现林业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对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文中在分析中国碳市场发展所面临压力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林业碳市场自愿减排机制的发展可能;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属性、方法学选择、发展趋势3个方面进行技术阐述;针对当前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加强中国林业碳汇项目行业管理的4项措施,以期为后期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配额抵减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设立我国"国家公园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872年美国设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来,已有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共5处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日"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是国际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通行做法,是构建完整的生态保护纪念日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引导人们热爱国家公园、保护国家公园、珍惜国家公园的有效措施。建议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正式宣布中国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的10月12日设立为我国的"国家公园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刚刚起步,近几年急需加快顶层设计。可考虑在每年的国家公园日推出一批顶层设计成果,出台一批政策标准、宣布一批新设国家公园、举办年度"国家公园论坛"、开展大型公共场所科普活动、开展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推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首批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法,从地区、面积规模、运营主体等角度分析康养产品特征。康养基地有氧运动类产品最多,户外体育类和医学康复类产品较少,其中森林登山和森林漫步最常见;不同地区、面积规模和运营主体的康养产品类型供给差异不明显,但珠三角地区、大面积规模和国有林场运营的康养基地提供优势产品的数量更多。开发康养产品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运营者的康养认知,打造精品特色产品和提供专业化康养服务。  相似文献   

18.
森林养生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国内外传统养生理论和养生旅游的相关概念及背景着手,概括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内涵和特征,重点梳理了国内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研究、资源研究、市场需求及市场调查现状、产品开发策略等相关研究成果,并从提高森林养生旅游的社会认知度,加强森林养生旅游资源研究,加强市场营销策略和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注重森林养生文化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开发森林养生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6.5亿元引导和支持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江西省竹产业仍存在着资源质量偏低、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缺乏、三产融合不足等问题。文章立足江西省竹产业发展现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产业规划、加强资源分类经营、延伸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以及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提升竹业科技水平和加强科技服务等策略,并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江西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est sector toward a bioeconomy calls for finding new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whole sector to retain its future viability.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owner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actors in the Finnish forest-based sector, as they supply 80% of industrial roundwood and control numerous othe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forest-based ecosystem services. Our study analyzes forest owner views on the future use of forests in Finland, their perceptions on the evolving sectorial interlinkage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orest sector now and in the future bioeconom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wo phases: through telephone interviews of forest owners (n?=?278) and four focus group (FG) discussions (n?=?17), and were analyzed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interviews showed that forest owners consider the highest potenti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sector toward bioeconomy to come from collaboration with energy and construction businesses. During the FG phase, we identified new possibilities founded on forest-based recreational services, cooperation with nature-based tourism and in increasing value-added wood products. In total, forest owners as a high-involvement group emphasized future value creation to be based upon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n diversifying the utilization of forests beyond the dominant raw material-driven minds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