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木材是森林的主要产品之一。森林有自己的特点,森林的特点对木材价格的形成;木材与其他工农业产品的比价,木材价格与供求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木材价格形成的理论,根据我国现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理论基础的讨论的三种意见:①以部门平均成本加部门平均成本利润率计算;②以部门平均成本加部门平均工资利润率计算;③以部门平均成本加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计算。联系到森林的特点,我们认为第一种意见基本符合林业生产的实际,但还应考虑林业生产的地区和树种的差异。“价格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长期来所执行的单一的、僵化的木材计划价格形式为以计划价格为主导、计划浮动价格为基本形式的多种价格形式所代替。这是木材市场价格体系改革的重大步骤。它必将对我国木材生产与流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 木材计划浮动价格以计划价格为基础,根据市场情况,在国家的幅度范围内,规定由木材产销双方或经营者之间协商定价。它是一种指导性计划价格形式。这次木材价格形式的改革,首先是在木材市场上划出一块计划价格的地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由产区执行计划浮动价格,销区则执行议购议销的价格形式。这样,在木材市场的系列空间里,分别各个环节执行指令性计划价格形式、指导性计划价格形式与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全国林业经济科学规划会议的安排,我们对陕西省森工企业的木材成本和价格进行了一些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陕西森工企业木材价格标准目前,陕西省仍然执行1966年5月15日公布的木材价格标准。一般用材原木标准规格伐区出厂价格(公路边交货)每立方米为52元,贮木场(铁路边交货)统一结算价格每立方米为80元。主伐林业局、场实行送货制的,运距超过本企业至贮木场距离的,其超过部分的运费由需材单位负担,未超过的仍按贮木场结算价格结算。陕西森工企业在实行1966年木材价格  相似文献   

4.
木材价格与营林成本有着密切关系,成本是制定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成本的补偿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因而改革木材价格不能不先从研究营林成本开始。本文就如何计算和确定营林成本,谈点粗浅看法: 一、营林生产和营林成本的特点 营林生产与其他工农业生产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因此核算营林成本和制定木材价格都必须切实地反映营林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2015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放缓,木材进口和木制品出口遇到很大困难,特别是木材库存一直居高不下,国内外价格倒挂,使很多木材经营者处于困境,一些木材企业倒闭.但库存在逐步消化,随着改革的深入,情况将会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6.
木材价格究竟怎样确定?以什么为依据?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木材价格形式在国际市场上,木材价格比较复杂,其表现形式大体上有:以林价为基础的木材价格;根据木材商品的供求情况所制定的市场价格;追求最大经济利润的垄断价格;协调国际木材市场的国际商品协定价格等.这些价格在不同的国家对于发展林业生产,扩大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国家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宏观调控,国家财政、金融也实行双稳政策。我国木材市场总体运行状况受其影响,也体现了供求平衡、行情向好、价格微升、进口增加的基本特点。我国木材本土资源元气得以恢复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林价研究从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林业价格体系严重违背价值规律,木材价格大大低于价值,这是造成当前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分析林价理论,建立合理的林价制度,改革现行木材价格体系是解决森林资源无偿使用和缓解林业“两危”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价及木材理论价格是我国当前林业经济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虽然建国以来曾对林价问题进行过短时间调查,但是,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还是最近二、三年才进行的,现将调查研究中关于我国林价及木材理论价格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木材价格问题是木材销售管理和市场管理的重要问题,因为价格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木材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价格对生产的刺激作用。指导性价格是国家依据木材生产和市场供求情况规定最高和最低价格幅度,靠间接掌握,控制的价格形式。指导性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到底采取什么模式为最佳,这在经济理论界还正处于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适应开放木材市场要求的管理组织的产生方式和职能;认为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点是运用税收手段,并提出了税种、税率和纳税点等改革的设想;指出林业在客观上需要运用较多的行政手段,以约束不合理税费,控制木材价格的非经济性增长,保证合理的购销比价,促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与市场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改革木材价格体系和解决不合理的价格问题,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参照其他商品价格水平和作价办法,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木材价格体系以及管理办法。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一)建立完整的价格体系,以正确反映木材生产与流通各阶段的经济关系。在礼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各企业都是经济上相对独立的单位,有其不同的经济利  相似文献   

13.
木材生产和贸易呼唤认证与道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用途广泛的“绿色”原材料,而木材生产则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给生态带来损害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当这种木材的生产来自原始森林或不可持续经营的天然林的时候,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负作用尤为显著。然而,在木材的生产和贸易中,更多的人所给予更多关注的,往往是木材的成本、价格、运距、利润或者木材的品种、规格、质量、性能等等经济技术指标,而往往淡化或忽视了在木材生产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生态与社会问题。国外已有一些学者正在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然而,无论从全球生态保护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  相似文献   

14.
木材检验在森工采运企业、木材加工、木材经销和使用部门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各项生产和经营管理都与木材检验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木材检验工作,生产进度、产品数量和质量、木材价格、产值、成本就无法考核计算。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商品和商品生产,也必然存在着成本、价格、价值和利润等经济范畴。正确理解和积极运用这些经济杠杆,解决林业生产中存在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林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本文拟就制定林价与木材价格的理论依据及其数学模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木材产品是森工企业的主要产品,具有品种规格繁多、用途广泛、价格高低悬殊的特点。根据国家颁布的木材标准,共有200多个品种和规格,各品种、规格木材的价格相差悬殊。木材的上述特点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其一是企业成本核算困难较多。因为如按品种、规格计算成本,工作量将会十分繁重,而且现行的林木资源收费制度及生产工艺组织和  相似文献   

17.
在基本不影响木材原有力学强度、材积等重要性能的基础上,汽蒸处理可明显降低干燥成本和木材改性成本,提高木材的观赏性和应用等级,是提高木材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汽蒸处理对木材经济价值的影响及影响依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效用函数的木材物流网络中的运输木材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陈来荣  唐亮 《森林工程》2014,30(5):181-183
在木材物流网络中,降低木材物流成本,提高木材物流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而木材量的控制对于木材物流网络中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研究木材运输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木材物流网络中的运输木材量控制方案来解决木材运输过程中的成本过高问题。此方案基于效用函数理论,来最小化木材物流网络中的运输成本。文章中围绕运输木材量控制模型展开讨论,构建基于效用函数的运输木材量控制模型,并研究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数字化仿真进行模型及结果验证。仿真表明通过所构建的模型可以得到木材物流网络中的最优化的运输木材量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木材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结合牡丹江林区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木材价格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一、当前木材价格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 (一)木材价格构成中缺少林价部分,致使木材价格偏低,有林基金严重不足。现在,出于育林资金严重不足,大片荒山荒地没有绿化,采伐迹地更新欠帐,次生低价林得不到改造,人工中幼林没有适时抚育,极大地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培育。牡丹江林区截至1981年末,尚有未更新面积139万亩,有1,600万亩天然中幼林急待改造和抚育。(二)木材价格增长幅度小于木材成本增长幅度,价格严重偏离价值,林业企业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木材价格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林业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森林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并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以及节约代用木材、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起着重要作用。一、木材价格的现状和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木材价格基本稳定在一个低水平上。1952年以前,木材价格由各省(区)自行制定执行,全国平均每立方米(出厂价,下同)为55.72元。1953年实行国家统一管理的木材价格,全国平均每立方米为58.89元。以后的近三十年里,曾三次全面调整木材价格。第一次是1965年,从全国平均每立方米53.05元提到55.53元,提高4.7%。第二次是1979年至1980年,先把南方木材价格从每立方米60.78元调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