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津市植被异戊二烯排放量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本地化改进的GLOBEIS模型,运用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实际观测的小时气象数据,对天津市2013年植被异戊二烯排放总量进行估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13年天津市植被异戊二烯排放总量达到693.43 t(以C计,下同),排放强度为0.06 t·km~(-2)·a~(-1)。植被异戊二烯的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中午高,夜间低;8月最高,1月最低;夏季排放量最大,冬季排放量最小。其空间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植被异戊二烯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林区较为密集的区域,并且在市内6区和滨海新区排放量较小。最后,对植被异戊二烯排放估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衡阳盆地2003年和2013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分别估算了2003年和2013年的植被碳储量,定量统计了2003—2013年间研究区碳储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碳密度,判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是碳汇还是碳源,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植被碳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3—2013年,衡阳盆地植被碳储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10年间碳储量增加了118 103 t;在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使植被碳储量增加了946.78 t,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促进了碳排放的减少,是一个碳汇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30m分辨率的2018年Landsat数据、气象数据和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小班数据等资料,考虑最大光能利用率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差异,采用CASA模型对浙江省湖州市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与其他学者的NPP测算值进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1)湖州市森林植被的NPP值约为7.49 t·hm^-2·a^-1;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随海拔增高而逐渐增大。(2)同一森林类型因地理生态环境差异而导致NPP的估算存在一定偏差。软阔类和灌木林植被面积占比过小,反演精度降低,估算偏差较其它森林类型偏大;各森林类型NPP估算结果与其他学者NPP测算值基本接近。因此,利用CASA模型对湖州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反演结果可靠,可为湖州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PP的估算与分析对于研究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MODIS卫星传感器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大兴安岭地区的气象数据等为研究资料,通过构建CASA模型对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的NPP进行了模拟估算,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工具研究了该地区2010年生长季(5~9月份)不同植被NPP分布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和总体植被的NPP空间分布状况。大兴安岭地区植被生长期NPP总体平均值为318.29 g C/m2·a。从空间分布格局看,全区植被NPP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具有明显差异,生长期NPP总体平均值森林>草甸>灌木>农作物。不同植被类型5~9月NPP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植被NPP最大峰值出现在在6~7月份之间。最后对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植被NPP数据、Modis数据的NPP产品及其他学者的估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利用Landsat TM和ETM影像数据建立植被受损模型,评价了植被受损的程度,运用植被覆盖度估算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植被覆盖度,总体上评价了芦山县经过4·20地震前后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2009年至2013年芦山县平均覆盖度从75.47%降低到70.22%②两个时期植被都是以较高覆盖度为主,约占总面积的36%,其中2009年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大量的减少,减少的高覆盖度植被主要转化成了2013年中覆盖度的植被③2009年~2013年以轻度减少和稳定为主,轻度减少区和稳定区占总面积的75.66%,剧烈减少区和减少区占总面积的9.68%。这说明2009年~2013年植被有较严重的退化趋势④植被覆盖度变化存在着空间格局差异,随高程、坡度、坡向的分布特征差异显著⑤通过植被指数构建的植被受损模型评价了地震造成的植被受损情况,其中重度受损的植被大多是滑坡、崩塌的区域。通过研究植被受损的等级和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揭示了地震灾害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状况,为灾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CASA模型的陕西省NPP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手段,结合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植被类型数据,应用CASA模型估算得到陕西省2013年的NPP数据。结果表明,2013年陕西省NPP总量为8.87×107g C/a,平均值为469.58 g C/(m2·a),NPP最高值为723.06 g C/(m2·a),其空间分布特点表现为显著的纬度分布,南高北低,陕南关中陕北;NPP时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植被类型NPP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耕地草地,并且各植被类型最大值出现月份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MODIS数据,基于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应用趋势分析法和变异系数,分析了2010—2020年云南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SRTM DEM数据,分析了云南省平均植被覆盖度的地形效应.结果表明:①时间上,云南省月平均植被覆盖度变化呈"单峰"分布,植被覆盖度2月份最低,9月份最高;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呈小...  相似文献   

8.
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ID-301PS光合测定仪,对湖南会同林区毛竹和杉木人工林土壤CO2排放动态进行观测,并结合现存生物量调查,对其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毛竹和杉木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44.3和152.52 t·hm-2,并且其碳贮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所占比例最小.毛竹林土壤层有机碳贮量占76.89%,乔木层占22.16%,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层分别占0.51%和0.41%;杉木林土壤层碳贮量占62.03%,乔木层占34.99%,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层分别占2.28%和0.70%.毛竹林和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固定CO2总量分别为38.87和26.95 t·hm-2a-1,但其每年以土壤异养呼吸和凋落物呼吸的形式排放CO2的量分别为24.35和15.75 t·hm-2a-1,毛竹林和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净固定CO2的量分别为14.52和11.21 t·hm-2a-1,折合成净碳量分别为3.96和3.07 t·hm-2a-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航空图像,对内丘县侯家庄乡的魔石沟、邢教沟、托磨沟和大西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为天然次生植被和经济林,在2009-2016年期间,天然次生植被占主导地位的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天然次生植被、农田和水域的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山地经济林、滩道经济林呈增加的趋势,建筑用地面积没有明显变化;2009-2016年,天然次生林面积减少340.51 hm~2,主要转化为山地经济林,2009-2013年,农田面积减少133.19 hm~2,主要转出为滩道经济林。经济林的快速发展是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CF)变化是观测林业碳汇变动的重要指南,林业碳汇潜力分析是实现碳中和的决策基础。选取福建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采用2011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在定量分析2013年及2018年福建省LUCF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建省林业碳汇的提升潜力及方向。结果表明,福建省2013年森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总量为8023.73万tCO_(2)-e,乔木林固碳占总固碳量的90.89%,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3598.37万tCO_(2)-e,占总排放量的83.64%。2018年相对2013年固碳量增长36.74%,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50%。  相似文献   

11.
基于ENVI和GIS技术的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NVI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9年、1999年、2007年的TM和2013年的E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方法对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划分为5个不同盖度等级。根据盖度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在1989~2007年呈逐渐增加趋势,2007~2013年又出现退化趋势。对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数据Landsat TM影像与气象数据,利用温度、水分胁迫系数改进CASA模型,对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NPP与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空间分布较均匀,平均在200~1400g/(m2.a)之间;河流、市城区裸地植被NPP最小,在0~100g/(m2.a)之间;整个南京市植被NPP空间分布由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于最南部地区为自然森林区,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状态,NPP最大。而分布在南京市的各个森林区,森林植被NPP均在1300~1426g/(m2.a)之间。利用生物量-蓄积量方程计算出南京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分别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4%、59%、17%。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11.73万t,平均森林植被碳密度为17.38t/hm2,郊区和县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远远高于市区,但是两者的碳密度并无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南省第4次(1990~1995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生物量测定数据,估算了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和碳密度,分析了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植被类型特性.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为173.974 Tg,在14个地州市中,怀化市的森林植被碳贮量最大,为31.047 Tg,其它依次是永州市、郴州市和邵阳市,它们的森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21.527、19.306和19.239 Tg,各森林类型中,杉木林的碳贮量最大,为51.588 Tg,占湖南省碳贮量的29.65%;湖南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15.88 t·hm-2,各地州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变化为12.01~17.95 t·hm-2,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的碳密度最大,为32.45 t·hm-2,是湖南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核心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0年Landsat5、2013年Landsat8两个时相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反演获得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通过研究区域内2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近13年的区域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植被改善/退化状况及驱动力,定量分析了长株潭核心区13年植被覆盖度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核心区近13年植被覆盖度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所改善,平均覆盖度由2000年的0.573 9上升到2013年的0.601 5,植被退化区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湘潭3市城区及周边区域,另外长株潭绿心区植被覆盖度也有小幅下降;长株潭核心区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联,但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城市化进程以及政策等人为因素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基于1982—1999年GIMMS NDVI3g.v1数据、2000—2020年MOD13Q1数据,以及相关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及Hurst指数等方法,探讨1982—2020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状况呈现持续向好趋势,每10 a的增速为1.3%,以2005年为拐点,2005年以前植被长势缓慢,之后长势迅猛。2)毛乌素沙地NDVI均值介于0.10~0.41之间,空间分布呈“西低东高”的特征,沙地植被变化以增加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4.07%,其中显著增加占57.43%,极显著增加占30.14%;植被的空间变化稳定性地区差异明显,高波动变化区域占比最大,为35.95%,带状分布于沙地东南部边缘植被生长旺盛区域。3)4,6,8月,毛乌素沙地NDVI与气温正向相关系数较高;6—9月,NDVI与降水正相关性较强,降水对沙地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植被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4)毛乌素沙地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改善和持续退...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14年例行监测数据对沱江成都段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沱江成都段在2014年间,氨氮最高超标倍数为3.69倍,总磷最高超标倍数为1.50倍。显示污染类型以氮磷类和有机类为主。2005~2014年间,污染河段范围增大的同时,超标河段的污染程度也有所加重,主要污染河段出现在毗河和中河。2013年成都市沱江流域COD排放量6.89万t,氨氮排放量0.81万t,总磷排放量0.16万t,分别占成都市排放总量的36.3%、36.6%和42.5%。其排放以城镇生活源和农业源排放为主。在此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 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于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本文基于哈尔滨市三期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结合土壤碳密度以及地表植被碳密度,并通过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20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进而估算区域碳储量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十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使得本地区碳储量增加5×10~6t;根据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20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为2.79×10~4km~2,耕地为1.95×10~4km~2,水域为0.14×10~4km~2,建设用地为0.42×10~4km~2,综合土地变化情况估算出2020年哈尔滨市碳储量为8.9×10~8t。研究表明基于RS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CC)区域碳储量估算和转移研究对于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Komiyama红树林异速生长模型,对海南文昌清澜港海莲-黄槿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莲-黄槿植被层总生物量为389.57±12.73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387.75±12.01 t/hm2,占林分植被层总碳密度的99.5%;海莲-黄槿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密度为688.51±45.69 t/hm2,其中,群落植被层单位面积的碳贮量为184.5 t/hm2,占总碳贮量的26.6%;0~105 cm土壤有机碳单位面积的贮量为504.01±39.69 t/hm2,占生态系统总碳密度的73.2%;林下植被层和现存凋落物层仅占0.2%。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重要的臭氧形成前体物,在对流层大气化学中起重要作用。利用MEGAN估算了东亚地区天然源异戊二烯的排放量,计算出了东亚地区异戊二烯的年排放量达到91.24Tg,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远远超过人为源,具有明显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