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橄榄疮痂病(Gloeospovium oliarum Alm.)在四川、陕西、湖北、广西等省、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为害油橄榄果、枝、叶、芽等器官的一种较普遍、较严重的病害.轻者造成落叶、落果,重者致使枯梢,树势衰弱,不能结果.以往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容易污染环境,影响果、油的食用价值.为此,在泸县林试站和重庆林试场应用庆丰霉素进行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2.
油橄榄的化学组成和加工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油橄榄果和叶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药效功能,国内外油橄榄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国内油橄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油橄榄叶的加工利用,尤其是油橄榄叶中多酚、黄酮及橄榄苦苷的分析研究和提取物精制技术的开发,为油橄榄叶提取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粉碎“四人帮”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我所油橄榄获得又一次丰收。我所1964年种植的油橄榄,1976年有12株开花结果;共收果430.3公斤,单株平均收果35.8公斤。其中有4株收果50公斤以上。一株佛奥收果112公斤,另一株收果58公斤;一株贝拉收果110公斤,另一株收果77公斤;还有一株克里,也收果51公斤(此树于1976年3月初的一次大雪,压断主枝一半)。十二株油橄榄结果情况见附表。由附表看出佛奥两株,共收果170.3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橄榄疮痂病(Gloeosporium olivarum Alm.)为害油橄榄的果、枝、叶、芽等器官,造成落果枯梢,以致树势衰枯。重庆林试场和省林科所玉蝉林试站的油橄榄,自六七年开始结果以来,此病连年发生,减产25%以上,其中重庆林试场贝拉品种因感染此病全部衰枯,失去结果能力。省内其他引种点如达县、巴中、西昌、米易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防治此病是我省油橄榄生产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七四—七五年在重庆林试场和省林科所玉蝉林试站  相似文献   

6.
[目的]植物叶面积的大小影响其生长发育,探究油茶叶果比对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规律,可为油茶园艺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年生岑溪软枝油茶半同胞家系为试材,人为控制其叶果比,按平均单果所占叶片的数量由低到高依次设置0叶2果、0叶1果、1叶2果、1叶1果、3叶2果、2叶1果、4叶2果、5叶2果、3叶1果、4叶1果、...  相似文献   

7.
餐用油橄榄果是广受欢迎的健康食品,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得这一传统食品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使得地中海口味的餐用油橄榄果很难登上中国人的餐桌。为了给油橄榄新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脱苦、脱涩、发酵、贮葳等工艺方面对国内外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外餐用油橄榄果工艺研究的方向和新方法,分析了国内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研究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油橄榄种植区域增加、面积扩大和鲜果产量的快速增长,在国内餐用油橄榄果市场亟待开发的条件下,应立足国内市场开展"中式"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研究,以研制出适合国人口味的餐用油橄榄果产品,这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油橄榄炭疽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在陕西汉中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危害油橄榄果实、叶片、枝梢、芽及花等不同器官,只在果实和叶片上呈现典型症状。严重发病植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枯死,树势生长衰弱,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病原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 Gloeosporiumolivarum Alm.]在陕西汉中地区尚未发现有性世代。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为在病枯枝、病叶和病落果的旧病组织中越冬的病原体,来年经春雨浸湿产生新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布侵染危害。该病每年4月下旬在幼嫩叶尖端出现病状,5月中旬花有发病,6月中下旬果实发病,9、10月份果实进入转色成熟期,病害发生,蔓延迅速,11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多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室内、外接种均能发病,潜育期2—7天。品种抗病性差异可能与果实表皮细胞层次及缀密度有关,爱桑、米扎的抗病性可能受此特性所决定。根据调查,该病随着树龄的增长,病害发生有加重之趋势。冬春剪除油橄榄病枯枝,清除病叶和病果,结合使用1%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油橄榄炭疽病效果显著。油橄榄炭疽病是由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所致。该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国外 Almeda 和 Gorter 曾有过报导。我国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发生,但尚无正式研究报导,对病原、病名叫法不一,更无有效防治办法。陕西省油橄榄定植区结果树普遍遭受炭疽病危害,城固县柑桔育苗场油橄榄严重感病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干枯,树势生长衰弱,降低果实产量,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已成为当前发展油橄榄生产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从1978—1980年与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协作,对油橄榄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周年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兹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油橄榄果成熟期油橄榄果的成熟期因品种、地域不同而异。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果的壮大生长基本结束、果成浅绿色、果皮上布满小斑点,果肉坚硬,手捏不烂,果皮可以剥掉,很薄、透明,果皮表面出现果谱(又称果霜),果蒂部位开始变褐色,油的转化过程未完成。此阶段的油橄榄果含油率不高,以做盐渍或糖渍青果罐头为宜。第二阶段,果于外表成褐色,果肉逐渐变为浅红色,稍软,用手捏果,果皮可以剥掉,果皮比第一阶段时增厚,不透明,果皮表面基本被果谱复盖,用手捏果可以捏出油,油微绿色,较第一阶段含油率高。  相似文献   

10.
油橄榄是对硼元素较敏感的植物。硼在油橄榄生产上的应用,国内部分引种点都已取得一定经验。但各地对油橄榄缺硼症的介绍多不一致,如云南省在《油橄榄栽培》一书中写道:“植株缺硼时,新生叶尖出现灰色或黄色,有枯梢现象,果实较早地大量脱落,也能形成畸形果。”;广西省林科所桂林试验站在《油橄榄叶黄病》一文中报道:该地缺硼症在每年旺盛生长之后(8—10月)发生。表现在一部分或多数老熟叶上,从叶尖向基部逐渐推进,叶色退绿变黄,变黄部分仅占全叶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极少全叶变黄的。  相似文献   

11.
核桃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3年的观察结果,阐述了核桃芽、花、叶、枝、果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如核桃花的雌雄异熟性及叶、枝、果的生长进程,为科学栽培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炭疽病是由 Colletotrichum sp 侵染所致。在陕西,该病主要危害油橄榄果实、枝梢、芽、花及叶片,亦危害实生幼苗等。感病严重时,使果实产量和质量下降,并影响出油率和使油质变劣。一、症状油橄榄炭疽病主要危害油橄榄果实及枝、芽等器官。枝梢发病常造成顶梢落叶变成光枝,而后逐渐形成干梢。叶片发病较果实发病率低,病斑多从叶尖开始,亦有从叶缘发病,病斑呈不规则状。嫩叶初发病,叶尖先出现点状失绿,逐渐扩大变为灰色,致使嫩叶尖端向上卷缩。老叶病斑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斑上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果实发病,每个果实上病斑数不一致,分布也不规则。果实上病斑初发生为褐色小点,而后凹陷呈轮纹状扩大,病斑扩大超过果实的一半后,果实发生皱缩而变干,病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果实,在制罐工艺中,需将果皮刺破,以便糖液进入果肉。以往都是手工破皮(刀划或针刺),工效低,成本高,也不安全。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所于1984年试制了一台油橄榄刺果机,经生产运转试验,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当年加工油橄榄果约800公斤,每小时加工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种子育苗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站引种油橄榄已经十年,十年来职工们通过反复实践,初步掌握了栽培油橄榄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适应快速发展油橄榄的需要,现将我站种子育苗情况简介于后,供参考:一、种子的采收和贮藏油橄榄果实接近成熟或成熟时,应立即采果处理出种子(一般在10—11月进行采果),过熟果在一定的成度上降低了种子发芽率。果实采收后不宜久放,要尽快捣碎果  相似文献   

15.
<正> 油橄榄干腐病的症状是树干的韧皮部发生局部变褐坏死。该病最初症状是树皮产生凸起的小水泡(见图1),继之呈块状坏死、开裂(见图2),并逐渐扩大蔓延,至环绕树干(或枝)一周时,整株(或枝)死亡。干腐病在我省引种油橄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些引种点发病率达50-85%。为弄清发病原因,找出防治方法,我们自1977年开始对该病进行观察试验。试验地设在油橄榄干腐病发生比较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正1.休眠期(11月—3月)防治对象:栗大蚜、红蜘蛛、栗花麦蛾、透翅蛾等害虫的卵、蛹及枝干病害。防治措施:刮除枝干老树皮,剪除病虫枝并清理树下病虫叶、枝、蓬、果集中焚毁,以消灭虫卵及幼虫。2.萌芽期(4月)防治对象:栗大蚜、红蜘蛛、透翅蛾、木橑尺蠖、干腐病。防治措施:喷5o石硫合剂;于栗树上挂糖  相似文献   

17.
油橄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的常绿小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油果兼用树种。用其鲜果冷榨可以得到橄榄油,用鲜果发酵可以加工制成餐用橄榄果。一、油橄榄发展现状与趋势1、面积与产量2010年中国油橄榄栽植面积2.68万公顷,四川、甘肃、云南、重庆等地栽培较多。甘肃陇南市栽培面积1.49万公顷,2011年鲜果产量6000吨,生产初榨橄榄油900吨。武都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叶中羟基酪醇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0%甲醇-水溶液为提取剂,用超声波提取不同品种、月份和树龄油橄榄叶中羟基酪醇,采用HPLC方法分析5个品种油橄榄叶中羟基酪醇的含量变化规律,同时考察阿斯、莱星等10种油橄榄叶放置3年后其中橄榄苦苷转化为羟基酪醇的趋势.结果表明:油橄榄叶中羟基酪醇含量一年生长期内有1个高峰期和1个低谷期,5~6月份的含量最高;11~...  相似文献   

19.
枣叶甲生物学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叶甲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所于1971—1976年进行了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和油脂形成的研究,为制定稳产高产技术措施进一步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试验树的选择:从1964年引种到我所试验林场(湖北省武汉市九峰山)的油橄榄林中,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生长良好的卡林、贝拉两品种各3株,定时分别取样测定百粒果重、果实含油率、含糖率等;同时选择米扎、佛奥、爱桑、卡林、贝拉每个品种1—3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