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粤北红壤丘陵区典型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烘干法测定含水率,对果园植被覆盖、坡位与土层深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越高,桃园土壤含水率越高;(2)土壤容重与含水率皆随其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坡位的土壤含水率表现为中坡位最高,上下坡位相当。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片麻岩地区微地形土层厚度特征及其植被生长阈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片麻岩山区不同微地形土层厚度的分异特征,明确植物生物量、平均高、盖度对土层厚度的响应规律,计算出各指标对应的土层厚度阈值,以期为片麻岩山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种微地形及原状坡的土层厚度、植物群落特征数据为基础,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影响片麻岩山区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对比分析不同微地形及原状坡之间土层厚度的异质性,并运用拐点探测分析软件Change-point analyzer 2.3探讨不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指标对应的土层厚度阈值。【结果】由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土层厚度、微地形均影响了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多样性的变化,而土层厚度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首要因子;片麻岩山区土层浅薄,平均厚度15 cm,微地形的土层厚度多数高于原状坡,其中,U形沟、塌陷和巨石背阴的土层厚度最大(23.1,21.3和21.8 cm),显著高于其他微地形和原状坡(P0.05),坡顶、陡坎的土层厚度最小(4.2和7.9 cm);通过对土层厚度进行拐点探测分析,得出随着土层厚度的不断增加,植被生物量、平均高、盖度也逐渐增加,当土层厚度增加到12.5 cm时,生物量从201 g·m~(-2)跃迁到275 g·m~(-2),即当土层厚度小于阈值12.5 cm时,植被生物量增长缓慢,大于12.5 cm时则增长迅速;同理,当植物平均高从30 cm跃迁到40 cm时,土层厚度阈值为9.4 cm;当盖度从38%跃迁到51%时,土层厚度阈值为10.5 cm。【结论】片麻岩山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随着土层厚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P0.05),表明土层厚度是限制片麻岩山区植被生长的重要因子。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掌握片麻岩山区土层厚度的空间异质性及阈值,优先在土层厚度大于10.5 cm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整个片麻岩山区植被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思茅松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坡向、坡度和坡位对思茅松人工林SOC储量的影响,为精确评估思茅松人工林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坡向、坡度和坡位不同土壤层次的SOC含量、全氮、土壤密度、C:N和SOC储量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土层的SOC储量和全氮、土壤密度、C:N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思茅松人工中龄林,SOC含量、全氮和C:N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土壤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不同的坡向和坡度显著影响SOC储量大小,阳坡的SOC储量要显著高于阴坡,坡度为20 30°的SOC储量要显著低于10 20°和0 10°,坡位对SOC储量大小无显著影响。在0 10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立地条件的思茅松人工中龄林的SOC储量呈减小趋势,不同坡向、坡位和坡度0 20 cm土层SOC储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土层。坡向和坡度显著影响0 20 cm土层的SOC储量(P0.05);坡位对各层SOC储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0 20 cm土层中SOC储量和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坡向、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除2040 cm土层外,其它土层的SOC储量与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SOC储量和坡位与C:N在任一土层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立地条件差异影响SOC储量的大小与分布,尤其是坡向和坡度的不同会造成思茅松人工中龄林SOC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和坡位为主,分析其对飞播造林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厘米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5.
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点及趋势是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指标之一。基于MODIS NDVI、DEM数据及气象站点记录数据,应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空间统计等方法,探讨2000-2015年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并分析其与气象因子及地形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间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主要以低覆盖度为主,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233,16年来植被覆盖度呈微弱增加趋势。(2)叶尔羌河流域植被覆盖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农耕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总体特征表现为距叶尔羌河越近,植被覆盖度越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植被覆盖度随地形因子的变化存在差异性。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坡度越大,植被覆盖度越小;植被覆盖度在各个坡向上的差异不显著。总体上,阳坡的植被覆盖度优于阴坡;随着海拔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 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4)4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它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楚雄州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坡度、坡向)、土壤厚度、植被类型等因素作为依据,进行了楚雄州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公布了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年全省林地土壤调查样本中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资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有明显规律性,而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准确地定量评价林地质量等级,以长沙市林地为案例,提出了林地质量指数这一定量指标。基于小班,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向、坡位、海拔、坡度、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9个指标构建长沙市林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结果表明,各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244 5(土层厚度)、0.1410(土壤类型)、0.074 3(坡向)、0.074 3(坡位)、0.074 3(海拔)、0.141 0(坡度)、0.148 5(年降水量)、0.062 3(年平均日照时间)、0.039 3(年平均气温),表明林地质量指数各指标重要性最大的是土层厚度,其次是年降水量,然后是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年平均日照时间、年平均气温;采取等间距法得出林地质量Ⅰ-Ⅴ级各等级的林地质量指数范围分别为0.841-1.000、0.681-0.840、0.521-0.680、0.361-0.520、0.200-0.360。通过计算,可得长沙市各林地小班的林地质量指数值最高为0.937 6,最低为0.337 6,平均为0.631 5,表明长沙市整体的林地质量指数较高。利用该指数和方法能够实现对长沙市林地质量等级的量化评定。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立地条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裸岩率作为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荆条灌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高生长;坡向、坡位、坡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径生长。这为北京山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翻堆机挖掘装置是实现茶叶翻堆的关键设备,其动力是否满足要求、是否会产生共振以及应力应变的大小等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采用ADAMS和ANSYS软件进行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动力学分析的结果文件即为有限元分析的栽荷文件,可通过格式转换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然后进行静力学及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挖掘装置工作所需挖掘力小于动力,最危险截面在连接点处,工作频率远离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2.
多元分析方法在毛竹林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通过在浙江安吉县的土壤调查,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竹林土壤和竹子生长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土壤可划分为高生产力与低生产力两种类型,两者以毛竹眉围30厘米为界限。有机质、土壤质地、通气性、盐基代换量及土层厚度是影响竹子生长的主要因子,其中,影响毛竹生长的最主要因子是氮。因此,在竹子生长期增施有机肥和氮素化肥是改造低产竹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几种方法,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苯基荧光酮类试剂中的新试剂DMPF的发光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痕量Co(Ⅱ)的化学发光新体系.其检测限达2.0×10-12g/mLCo(Ⅱ),线性范围为4.0×10-11~1.0×10-8g/mLCo(Ⅱ),分析速度高达240样/h.应用其进行人发作品及水样的Co(Ⅱ)含量分析,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崔燕鸣 《森林工程》2009,25(4):55-57
针对城市交通评价指标中存在较大相关性的问题,具体提出进行评价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数据采集方法、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和指标数据的信度及效度分析方法以及利用关联性分析进行指标筛选的方法,从而保证筛选后的各项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可信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an 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provided by agroforestry and farm forestry projects in Central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an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Tree planting provided financial benefits to farmers, as well as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se justify policy interventions to explicitly recognize the potential of on-farm tree-planting efforts and provide a policy environment favorable to such efforts. New or revised policies are needed, particularly in a period of declining public budgets, to limit external incentives to in-kind inputs, rather than financial subsidies; promote market development for tree products; adopt low-cost, community-based extension strategies; focus research support; and reduce regulatory dis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通过计算营造巨尾桉的经济评价指标,同地评价其经济效果,为发展巨尾桉基地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海地区木片生产的经济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木片生产经营的经济评价指标 ,为发展木片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法 ,适合福建沿海地区小型木片生产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体系,为马尾松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84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例,选取13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森林健康指数(FHI)并对FHI值进行Ward聚类,以划分健康等级。此外,研究分析评价了马尾松样地的健康状况,并用判别分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马尾松人工林中,健康林占32.1%,亚健康林占35.8%,不健康林占32.1%,且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水平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自身验证法正判率为97.8%,交互验证法正判率为94.3%。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 statistical framework based upon shift-share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analys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Norway regarding changes in harvesting levels and number of full-time equivalent employees in wood processing. Changes in harvesting levels and employment differ between regions. A tendency found is that there has been a moderate centralisation in the period 1990–2000 with respect to harvesting level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emote municipalities harvest relatively more in periods with a high harvesting intensity, while the harvesting level is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regions in other periods. There is, however, no clear picture whether there has been a centralisation or decentralisation regarding woodbased employ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may therefore be explained by structural factors, for example the degree to which firms in a particular region concentrate on production of bulky commodities or more customeroriented nich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