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次研究选择黄冕林场场内桉树人工林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5个分场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情况,分析同一树种林下土壤不同坡位的肥力区别,比较不同树种林下土壤肥力的区别,旨在为广西黄冕林场的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调节与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可知:黄冕林场五个分场中,桉树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系数Pi排列顺序:板勒(1.22)波寨(1.05)沙塘(0.97)=盘龙(0.97)洛清江(0.89)。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德庆林场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生物量扩展因子方程,对广东省德庆林场乔木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广东省德庆林场乔木林的总碳储量为23.68万t,平均碳密度为(38.83±0.83)t/hm~2;就不同树种而言,碳储量大小顺序为桉树马尾松杉木其它阔叶混交林,而碳密度大小顺序为其它杉木桉树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就不同林龄而言,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林龄≤10 a和10~20 a,以及林龄在20~30 a的林分,而碳密度则是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迅速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林龄10~20 a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中山地带日本落叶松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生产力与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等因子的关系,选取21个样地,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方法对其人工林的蓄积量、生产力以及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四川盆地中山地带生长良好,林分生产力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经营管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黄冕林场的几个桉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立木材性以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各树种的生长(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树皮厚度)和材性(立木Pilodyn值、应力波波速、基本密度)性状均差异显著。比较3种不同林分密度的邓恩桉发现,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材质形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材性形成。对各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树种评价,结果表明:巨桉林木生长量大,大花序桉和本沁桉生长量相对较少,但木材材质相近,表现为坚硬,而粗皮桉、柳桉、邓恩桉均低于对照尾巨桉。从林木生长、立木材性方面看,适合于该地区发展的树种有巨桉、大花序桉和本沁桉,其中巨桉最适宜。  相似文献   

5.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主要与林地土壤类型、林分郁闭度有关;林下植物的生长发育随林龄对林分郁闭度的改变而改变:不同桉树种类之间及桉树与相思类树种之间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均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低并不是桉树树种本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条件相似、不同林龄序列的桉树人工林作为研究样地,通过定点系统监测,分析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胸径4—7月增长较快,7—10月增长最快,其它月份明显减缓。2)1—3a桉树人工林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材积年内增加幅度逐渐增加,3a达到最大值,4a较大,5a增长明显减缓。3)林龄显著地影响单株桉树生长,其中3a影响最大;土壤水分、降水极显著影响桉树生长,而气温对单株生长量影响不显著。4)土壤水分随林龄增加而减少,较低土壤水分对桉树人工林生长产生干旱胁迫作用,致使桉树单株材积增加减少,尤其是5a桉树人工林材积增加量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相似文献   

8.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及其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间伐控制对桉树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3年生的尾巨桉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结果表明间伐处理会对桉树人工林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产生显著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差异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大,6年生处理组的桉树平均树高、每亩蓄积量与同期CK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年生时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作为大径材培育的间伐处理林分的经济收入显著高于不间伐的收入,而间伐处理至1110株/hm2的林分可获得最大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9.
黄振声 《绿色科技》2022,(3):168-170,173
为了解后期施肥条件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差异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为研究地,采用试验法,测量了不同后期施肥条件下桉树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与蓄积量,并探讨了后期施肥条件对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0.4~2.7a内,施加派阳山林场自产桉树专用肥的桉树人工林胸径为1.8~11.0cm,树高为...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山区25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0年生油松人工林在不同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建立了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单木材积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指数都在0.9以上;以样地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40年生优势木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单木材积逐渐减小;北京山区40年生油松人工林密度应控制在1 500株/hm2以下;明确了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油松人工林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山、阴坡、有效土层厚度(A+B层)45cm以上。  相似文献   

11.
各树种的胸径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长,白蜡的树高随林龄延长也呈递增趋势,而其他树种的树高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性,在林龄13年内,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要明显优于其他4个树种。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的长期人工林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的养分,从而培肥土壤,但对土壤pH稍有提升作用,碳汇量大小顺序为:白蜡刺槐白榆臭椿;刺槐人工林更新为杨树林后,林地土壤含盐量有所增加,但土壤肥力得到改善,明显提高了人工林的固碳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1994年种植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材料,调查5,10和15a生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研究海拔和造林密度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0~500mm)对马占相思胸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5a生的树高、5和10a生的蓄积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50m〈海拔≤500m时的林分蓄积量最大;3种造林密度(800,1335和1998株/hm^2)对树高、胸径和蓄积量有较大影响,以造林密度为1335彬hm^2的林分蓄积量增长最快。林分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海拔与造林密度交互作用,这种互作对胸径和蓄积量的影响逐年增强.但在15a生时对树高的影响已.不鼹薯.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大青山人工油松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来研究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相应的生长量和峰值时的连年生长量以下坡最大,上坡最小,中坡介于二者之间。②用Logistic模型y=k/(1+ea-rt)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参数值不同,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R2均在0.90以上。③用Logistic模型的三阶导数d3y/dt3=kr3 ea-rt(e2lna-2rt-4ea-rt+1)(1+ea-r)-4划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各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以下坡前慢期最短,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晚,速生期持续时间最长;上坡前慢期最长,进入后慢期的时间最早,速生期持续时间最短;中坡介于二者之间。总的来看,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速生期的时间树高为7~19龄、胸径为8~24龄、材积为14~30龄。  相似文献   

15.
对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21年生高阿丁枫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 选取平均木作树干解析, 据此全面分析了高阿丁枫人工林幼中林期的直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以及林分状态、林木的年生长节律和结实状况,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高阿丁枫人工林林木的树高生长旺盛期在3~5年, 胸径在3~7年, 材积在15年以后增长较快; 林分中林木分化不明显; 年生长期长。林分尚未进入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5个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各层土壤容重均呈现随林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增大,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0~100cm土层的土壤最大贮水力排序为:7年生(585.39 t·hm-2)>3年生(582.93 t·hm-2)>5年生(580.41 t·hm-2)>1.5年生(570.99 t·hm-2)>1年生(570.63t·hm-2),土壤有效贮水力排序为:1.5年生(59.50 t·hm-2)>7年生(46.96 t·hm-2)>1年生(22.47 t·hm-2)>5年生(22.46 t·hm-2)>3年生(13.82 t·hm-2)。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作者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成果与资料,概括论述了我国人工林森林生产力的现状、不能保持生产力的原因与机理以及长期保持人工林生产力的技术对策。按第八次清查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 m^3,其中天然林为104.6 m^3,人工林为52.76 m^3,人工林森林生产力明显低于天然林;我国优势树种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不高,如杉木为69.8 m^3,马尾松为56.2 m^3,落叶松为58.6 m^3,这些数据比日本2002年3月公布的人工林相似树种的数据低很多,如日本针叶树蓄积量为227.97 m^3·hm-2,柳杉为295.83 m^3·hm-2,落叶松为189.88 m^3·hm-2。关于年生长量,按全国第七次资源清查的中龄林与近熟林的数据做统计:杉木人工林5.2~4.2 m^3·hm-2,马尾松为3.2~1.8 m^3·hm-2,柏木为3.4~3.2 m^3·hm-2;但按作者掌握的我国重点或示范性、试验性小面积人工林生长量看,却很高,按我国编制的速生丰产林标准的生长量数据看比较高。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生产力不高,短周期经营的杨树、桉树人工林也不高,主要原因是:(1)纯林化与针叶化严重。按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统计,纯林占人工林的85%,而且针叶化明显,人工乔木林10个优势树种中针叶林比例高达56.9%。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生物学上缺乏稳定性。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抗性低,抗自然灾害和大气污染能力均差,人工纯林维护地力的能力也弱。(2)集约育林的技术措施:立地控制技术未得到推广,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在育林中未能认真贯彻;密度、植被、地力控制技术也执行不力,大面积上的人工林仍属于粗放经营;连作引起林地土壤理、化、生物特性恶化,土壤质量衰退,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造林作业造成水土流失,如杉木造林,传统的育林技术未得到明显改进,福建尤溪炼山后进行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炼山和水土流失损失的有机质高达989.35 kg·hm-2,养分586.26 kg·hm-2。桉树在砖红壤进行的机耕整地,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不合理的造林作业,最终导致土壤质量与森林生产力下降。短周期培育人工林带来了2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林地肥力要求高,二是如何利用无性系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短周期经营采用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轮伐期短,养分需求量大,如刚果12号W5无性系,通常利用地上部分,以5~7 a的轮伐期计,消耗的养分达571.75 kg·hm-2,我国培养短周期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本底原本普遍不高,如果采取连作,土壤有机质养分会明显下降,土壤质量衰退,并对其功能产生危害。我国杨树、桉树等人工林要达到短周期持续经营,还需要实行多无性系造林。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技术对策,应采取先进的集约育林措施,包括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与地力控制。  相似文献   

18.
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林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间伐强度后40 a的人工红松林,连续抚育3次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单木胸径和材积、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林分枯损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可以增加单木平均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且不同间伐强度表现为相同的规律,即中度(33.2%)强度(43.4%)弱度(23.1%)对照(0.0%);间伐后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具有相似的自然规律,间伐样地的生长率均高于对照;林木枯损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间伐后的林分总收获量平均增加11.6%,间伐林分之间差别不明显。在整个研究阶段,不同的抚育阶段表现不同的规律,抚育间伐可以延缓单木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的降幅;而不同抚育阶段内,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为增长,也就是说,在一定阶段内间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分平均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从林分枯损状况来看,应该减少间伐间隔期。  相似文献   

19.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