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管理杉木资源档案需用的生长率,是用不分立地条件测定龄级的带皮材积的复利生长率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兴安落叶松 ( L arix gmelini,以下简称落叶松 )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 ,文章研究落叶松胸径生长率与材积生长率的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使之通过测算胸径生长率来预测材积生长率 ,为简化材积生长量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闽东地区杉木人工林树干解析木每个龄阶的相邻材积值作为1株样木的2次观测值,按复利公式计算生长率;选择年龄、胸径为辅助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一元和二元材积生长率数学模型,据以编制材积生长率表。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杉木二元立木材积生长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杉木在贵州省的生长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中心区、一般区2个建模单元,分别各建模单元设置样地进行调查,选择各径阶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用复利式计算各径阶、各龄阶材积生长率,选择合适的基本方程分别采用不同的拟合方法拟合二元立木材积生长率模型,通过对各项统计检验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及适用性检验,确定最优模型.提出贵州杉木二元立木材积生长率模型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树干解析资料,采用多方程拟合对比的方法,筛选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率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据此编制了杉木人工林单木材积生长率表。该表经检验适用,可以满足杉木人工林材积生长量测定、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林木“平均高径比”一元材积式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继先  李信 《山西林业科技》1994,(3):48-48,F003,F00
采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1928株样木研制出林木高径比一元材积式,用计算机求出22个高径比一元材积模型,并通过伐倒木区分求积验证,用该方程式求得的林木蓄积与实际蓄积只差0.9%。  相似文献   

7.
测定林分生长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省198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样地资料,将全省主要造林树种划分为侧柏、松类、刺槐、黑杨类及其他阔叶树等5个树种组,并运用样地蓄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分别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回归整列,推算我省林分生长率,探讨了不需做专门生长量调查而测定林分生长率的一种新方法。同时提出了以“复利式”取代“普莱斯勒式”计算生长率公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连江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湿地松人工林固定样地中,随机抽取复位样木,按前后两次测定的生长量数据计算材积生长率。以材积生长率为因变量,年龄和胸径为自变量,选择理查德方程为基本方程,对变量及参数作数学处理后构建材积生长率模型,用免疫进化算法进行优化拟合。据此编制的材积生长表经检验理论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精度符合要求,在林业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依据154株油松解析木材,用幂函数式P=aA^b100回归方法配置了油松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率回归方程并编表。其回归相关指数分别为0.949、0.950、0.948;估计精度分别为80%、87%、86%、经F检验,可应用于资源档案的消长分析,确定采伐量及生产。  相似文献   

10.
应用1928个样本,编制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2个平均高径比的一元材积式,并通过伐倒区分求积木验证,用该材积式求得的林分蓄积与实际蓄积之间只差0.9%,与一元材积表比较精度提高10~20%,且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立地长白落叶松净光合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不同立地、不同年龄段长白落叶松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测定出了长白落叶松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以及长白落叶松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与季节进程。通过对比试验测定 ,得出长白落叶松以 10年生净同化率最高 ,值为 :0 .30 51mgCO2 m- 2 s- 1,四大林场中以哈尔滨林场的长白落叶松净同化率最高 ,值为 0 .1335mgCO2 m- 2 s- 1。长白落叶松CO2 补偿点为 130vpm ,光呼吸值为 4 0vpm  相似文献   

12.
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采取有效的配套技术是山区造林的关键。通过采取不同苗木处理方法进行浅山区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营造青海云杉,应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8号25mg?kg~(-1)浸根12h处理苗木平均成活率达86.25%以上,与对照相比,效果明显;营造华北落叶松,应用GGR8号处理、应用科翰高效树脂保水剂蘸根法栽植成活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在石砾河滩立地条件差的情况下,处理成活率较对照有明显提高,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8号对苗木后期生长有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解析木分析方法研究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径级10~15 a生生长较快,20 a生以后趋向稳定;树高15 a生以前生长迅速,20 a生后稳定生长;材积生长从20 a开始到40 a逐年增长,是生长旺盛期,40 a生平均生长量分别较20 a、25 a、30 a生增长了73.5%、41.5%和19.8%。40 a生落叶松每公顷木材产量分别为20 a、25 a生时的220%和169%,产值分别为292%和182%,年产值分别为146%和114%。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培育方向应确定以大径级材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基质质量、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与坡度是造成2种立地(地位级Ⅲ,Ⅳ)差异的主要因子,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季节失质量率均表现出双峰曲线,且在秋季失质量率最高。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半衰期分别为2.57,2.67年,完全分解分别需要11.09,11.24年。叶凋落物年平均失质量率、分解速率及初始无机养分含量均表现出立地Ⅲ高于立地Ⅳ。与立地Ⅳ相比,在立地Ⅲ下,C/N均值、木质素含量均值更有利于凋落物分解。经t检验分析,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初始无机养分含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性,而有机养分中木质素含量、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全碳、C/N、凋落物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0.569,-0.758。叶凋落物质量指标表明:在立地Ⅲ条件下,林分密度为1675株·hm-2最为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在立地Ⅳ条件下,则以林分密度1300株·hm-2最为有利于叶凋落物分解。  相似文献   

15.
兴安落叶松苗木失水规律和苗木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兴安落叶松S1-1苗木为材料,研究苗木失水规律。苗木活力与其体内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苗木裸根后迅速蒸腾失水,开始失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风速越大,苗木蒸腾失水速度越快;苗木失水首先使根系的水势下降,最终导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对其苗木水分要求较敏感,其健康苗木水势为-5bar,造林成活水势为-15bar。  相似文献   

16.
用分解袋法研究了胡桃楸、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归还速率,结果表明3种林分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为胡桃楸纯林>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如排除微生物侵入等的影响,胡桃楸纯林叶凋落物归还N的速率最快,落叶松纯林叶凋落物归还P、K的速率最快;二者组成混交林后,混交林叶凋落物归还N的速率较落叶松纯林明显提高,而归还P、K的速率较胡桃楸纯林明显提高。胡桃楸与落叶松混交后叶凋落物养分归还速率较其各自纯林的要高,这可能是混交林增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40年生以上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心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随林龄的增长,根部腐朽会越来越重,40年时腐蚀率达39%,50年达69%,60年达84%。心腐对日本落叶松的生长影响很大,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同时也严重地影响林木的质量和产值。所以,对林龄较大的日本落叶松应及时主伐更新,避免因心腐过重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区漫流法研究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典型植被下的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稳渗速率平均值表现为天然草地>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华北落叶松林地.坡向影响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位对土壤稳渗速率的影响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坡度对土壤稳渗速率的影响表现为中坡>陡坡>缓坡,当坡度小于25.时土壤稳渗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当坡度大于25°时土壤稳渗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因此,以坡度25°为分界点,找到了影响土壤稳渗速率的主导因子,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得到土壤稳渗速率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段函数.  相似文献   

19.
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在丹东不同区域建立生态因子观测场,测定不同土层厚度、pH值、土壤养分含量、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降雨、蒸发量等各因子对银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银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不同,经20 d后,种子发芽率恒温比变温高6.2个百分点,幼苗根系生长、苗高、地径恒温比变温分别提高36.7%和16%。经过遮阴处理,银杏幼苗生长好于对照区。生长在壤土和沙壤土上的银杏其生长表现优于生长在沙土和黏土上的,土壤含盐量以0.03%~0.043%,银杏生长良好。银杏对pH值适应范围很宽,在pH值4~8.5的土壤上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