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冷杉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灌木群落特征动态,阐明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多样性格局和维持机制的生态过程,为在火烧迹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对植被进行合理干预、尽快恢复生态效益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空间代时间方法,分析恢复5年和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和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α物种多样性和β物种多样性。【结果】在5年、15年火烧迹地灌木群落与未过火林地林下灌木层之间,植物种类组成存在差异,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11科17属24种,15年火烧迹地共调查到8科10属17种,未过火林地共调查到12科19属35种。5年、15年火烧迹地和未过火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5年火烧迹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的相关性均不强(P<0.1或P>0.1),其他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较强(P<0.001或P<0.01)。物种丰富度指数为5年火烧迹地>15年火烧迹地>未过火林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15年火烧迹地>未...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3,(3):88-93
采用植被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南岭大东山同一海拔高度火烧迹地自然恢复植被和长柄双花木种群与相邻未过火林地植被和种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火烧迹地上,长柄双花木种群恢复迅速,但麻栎、粃栎更占优势;未过火林地植被的优势种则为长柄双花木、马尾松、黄山松等。Jaccard相似度0.194,Cody指数29.00,表明物种替代速率高。火烧迹地植被的郁闭度、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JD,JH均略低于未过火林地,显示在过火后3年多的早期阶段,群落结构不如未过火林地稳定。径级结构表明,长柄双花木火烧迹地种群与未过火林地种群均显示出增长趋势,但火烧迹地种群规模小;高度结构上两者差异大。研究结果提示,长柄双花木种群在火烧迹地自然恢复良好,但应加强管护,以保障该种群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光幼屿典型植物群落中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为海岛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借鉴,2018年9月对光幼屿上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通过生态位原理对岛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不同物种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样方中共调查到种子植物38种,隶属于22科38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占全部物种数的23.7%;(2)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乔木层中的黑松与灌木层中的木麻黄在所属层次中重要值最大,但生态位宽度比部分重要值小的物种小;(3)海岛生存环境恶劣,植物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多数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灌草三层次中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大于0.600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2.6%;(4)物种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导致不同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大,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00的对数占总对数的46.5%,种间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香格里拉市高寒山区工程边坡迹地植物群落结构,以香格里拉普朗尾矿区工程边坡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工程迹地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丽江云杉,灌木层优势种以川滇高山栎为主,其次是滇西北小檗和西南蔷薇,草本层优势种以苔草、蒿等植物为主,未受破坏的自然林地植物优势种更为多元化;工程迹地1年自然恢复样地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指数较小,为0.03~0.30;工程迹地多年自然恢复样地物种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最高为0.43;F1样地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但不同工程迹地之间差别较小。草本层自然恢复较快,在演替早期,草本植物中的蒿、苔草、野青茅及西南鸢尾等植物,可作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地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火烧木择伐方式下火烧迹地与未火烧对照样地林下群落相似性最大。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下,火烧迹地林下群落多个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的趋势。不同火烧木管理样地草本层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小于对照样地,而在灌木层都大于对照样地。3种不同类型火烧木管理方式火烧迹地恢复13年后,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对照样地,而灌木层生物量较对照样地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山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土壤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丰富度、多样性、相似度指标,研究了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情况,并与未过火林地做出了比较,讨论了北京西山地区火烧迹地土壤性质的变化与植被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土壤的土粒密度增加,pH值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减少,全氮增加,有机质的C/N比值在15左右。2)火烧迹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未过火林地,火烧迹地与未过火林地更新层的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是火烧迹地上较高。3)火烧迹地与未过火林地土壤性质的差异导致了植被的差异,植被恢复也对土壤性质的变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三交林场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分析了在自然更新下的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油松人工林、灌木林、草本丛)下物种的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重度火烧后,草本丛的优势种重要值变化不明显,但喜阴耐旱的植物重要值显著升高;而灌木林主要以阳生耐旱草本植物占主要优势;油松人工林林分群落结构变化只是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物种的更替。(2)重度火烧后所有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对照样地,油松人工林在重度火烧后多样性明显升高,油松人工林草本丛灌木林地。说明重度火烧2a后,不同类型植被恢复仍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3个年份的重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样地调查数据,阐述重度火烧迹地森林恢复的重要性,研究其林分结构特征及植物多样性为该迹地森林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PSS及R语言进行分析,研究林分结构以及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地经过重度火干扰后,树种的平均胸径有所增大,其林分胸径分布频率均符合威布尔分布,为单峰形偏左倾分布。火干扰后植被物种多样性与火烧强度和火烧时间紧密相关,重度火烧迹地在不同恢复时间上恢复的植物种类有所不同,植物种的α多样性指数因恢复时间的变化而变得较为复杂,其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一段时间内高强度的火干扰有利于森林群落内植物种多样性不断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和博山区两处代表性的石灰岩山地植被于2001年和2005年进行2次调查,从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方面对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进行了生态学分析,并将2001年作为有人为干扰情况下的植被现状,人工封育5a后的2005年作为经过人工封育的自然恢复现状,对石灰岩山地植被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相对较差,群落的层次性不明显,灌草层的优势种为黄荆和结缕草,经过人工封育,灌草层的优势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两地的植被还处于演变过程中,但没有达到演替的程度,沂源样地的情况和演变程度均要强于博山;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不一致,经过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可以得出两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有所上升;物种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三者之间2001年相关关系不显著,但2005年相关关系显著,并且有从无直线相关到有直线相关,从直线相关到对数相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灌木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灌木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早期,物种多样性波动较大,火烧后4a~5a是群落发生剧变的时期,8a~20a、20a~27a是群落结构组成连续变化的时期。生物多样性并非绝对随群落演替的顺向发展而增加,火烧后恢复2a物种数量急剧增加,但均匀度极低,随演替发展,种间激烈竞争,排斥和替代,物种数比恢复2a时有所减少,物种均匀度增加,多样性在恢复6a时达到一高峰。随演替进行,优势度的增加,物种减少,多样性逐渐变小,恢复8a~20a时期是一低谷。随演替的进一步进行,高山松幼苗幼树逐步生长形成乔木层。林地由开敞变为郁闭,物种增加,群落变得复杂,多样性又随演替发展而增加,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恢复27a时耐荫物种和不耐荫物种同时出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次生林火后演替过程中物种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被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系列的研究方法,分析黑河地区近20 a来不同重度火烧迹地上植被的演替变化。研究表明:火后初期,草本、灌木迅速占据火烧迹地,灌木在数量和盖度上不及草本,随着火烧年度的推移,草本、灌木在数量和盖度上逐渐减少,物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乔木在数量和盖度上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灌木、草本高频物种所占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灌木高频物种高于草本的高频物种。另外还发现不同火烧迹地上灌木物种的相似度高于草本物种相似度,相似度范围波动较大,火烧迹地上相邻年份物种的相似度高于年份相差久远物种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3.
以大山包湿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大山包湿地33块样地进行Ward聚类分析,划分群落类型,运用Hurlbert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各群落主要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33块样方可分为8个群落类型,反映出湿地群落随水分梯度变化特征。生态位宽度测度结果及标准化结果显示,尼泊尔蓼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0.92),其次为拟漆姑草(0.91),再次为鳞片柳叶菜(0.90),细芒羊茅为0.85。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物种有野灯心草、圆穗蓼(1.00)等。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宽度值与群落分类结果一致,表现出湿地群落各主要种的分布幅度。大山包湿地植被生态位重叠率较低,表明生态位分化明显,各种群之间能够相互适应,协调平衡,群落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维持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清香木群落中物种种间关系及生态种组构成,在对其进行群落生态学样方调查的基础上,使用方差比率(VR)法进行多物种间关联性测定与检验,运用积矩相关(Pearson)与秩相关(Spearman)对物种多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清香木群落处于植被演替早期阶段;(2)清香木与群落内多数物种形成显著正联结,种间协变测定的结果分析与此相符;(3)星座图呈现3个组团,据此将清香木群落中的优势种划分成3个生态种组并命名为共有种组(Mutual species group)、边缘种组(Marginal species group)和特征种组(Characteristic species group)。  相似文献   

15.
贵州紫云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的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贵州紫云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探讨了这一次生植被植物群落的种-多度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类型划分和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迭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越趋近原生性较强的群落具有更为稳定的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该次生植被的植物种群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对生态小生境分化不大及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尚存较大潜力可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土壤水分、海拔2个资源位、7个资源水平,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公式,定量计测了祁连山青海云杉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资源位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大于海拔变化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群落优势种平均生态位宽度为0.958 6~0.203 2,很好地表征了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的幅度;在土壤含水率、海拔资源位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发生的种对分别占90.72%、86.72%,表明植物种在土壤含水率资源位上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这种结果与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特征动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将处于不同封育年限(3,6,9年及CK)的砂生槐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典型群落,对其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特征值,使生产力得到提升;2)砂生槐生态位宽度最大,是河谷地带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藏沙蒿分布较为均匀,是一种泛化种;3)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封育时间呈正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丰富,说明在砂生槐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轻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恢复年份后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各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份后群落各层α多样性指数总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趋势。群落物种总数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主要出现在草灌层内,而在乔木层内并不明显。群落草本层物种数除1996L以外,其它3个恢复年份均小于对照样地,而群落灌木层物种数除1996L与对照样地相当,其它3个恢复年份均大于对照样地。总体来看,轻度火干扰有利于植被的更新与演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选取Landsat数据源,基于dNBR和EVI指数开展火烧迹地识别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方法 ]以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在地类划分的基础上,以dNBR为基础数据,采用K-means方法识别并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轻、中、重火烈度等级划分;基于火烧迹地的EVI(增强型植被指数)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火烧迹地1987—2019年的植被恢复特征,探究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进程。[结果 ]基于dNBR得到研究区过火面积为1 291.68 hm2,轻、中、重度火烧迹地面积占比分别为45.70%、32.16%和22.14%,重度过火区分布于火烧迹地中心,从中心向外,过火强度逐渐降低;林火对迹地EVI影响明显,轻、中和重度火烧迹地EVI值分别下降约30.0%、48.3%和68.8%;林火后,随着植被的恢复,迹地EVI值逐渐增加,与对照区的差异逐渐缩小。不同烈度林地火烧迹地EVI恢复速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灌草地火烧迹地的EVI值在林火发生后2 a即与对照持平;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林地EVI突变点较灌草地少,林地轻度火烧迹地EVI突变点较重、中度迹地少,对照区的突变时间点均滞后于火烧迹地。[结论 ]dNBR可用于研究区火烧迹地和火烈度提取研究。林火使迹地EVI值明显下降,下降程度随火烈度升高而增大。植被恢复过程中,迹地EVI值逐渐增加,林地轻度和中度火烧迹地在火后6~8 a,重度火烧迹地在火后14 a左右恢复为正常植被状态;而灌草地火烧迹地在林火发生后2 a即可恢复正常。火烈度和自然环境是影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封育3、5、8、12、13、14年和未封育的荒漠植被,采用样带结合样方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研究,分析了荒漠植被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揭示不同封育年限荒漠植被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和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指数先增高后降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增高后降低再增高的变化趋势;物种重要值呈先降低再增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生态位宽度大的主要集中在盐生草、驼蹄瓣、刺沙蓬、苔草、沙蒿、画眉草、锋芒草、羊茅、红砂、青蒿等,说明这些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而且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