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侵蚀红壤坡地修建鱼鳞坑、反坡台地、竹节沟3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比较研究了3种水保措施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恢复时间内,措施外坡面枫香生长量鱼鳞坑竹节沟反坡台地对照小区;措施内鹧鸪草生长量鱼鳞坑竹节沟反坡台地。数据说明,鱼鳞坑、反坡台地、竹节沟3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红壤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均有促进作用,而鱼鳞坑措施促进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严重侵蚀坡面林业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坡面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农林牧业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在“十年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中开展了相关的治理研究。课题组人员根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坡面侵蚀规律,在坡面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和林分结构配置模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在严重侵蚀坡面上通过林业工程治理、实现生态系统恢复,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作为出发点,重点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在该项宏大工程中的应用问题,并对坡面防护措施,公路工程中常用的冲刷防护措施,公路排水措施做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4.
南方紫色岩地区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紫色岩地区是南方主要的水土流失地类。进行科学的水土保持林配置,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南方紫色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紫色岩坡面拟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坡面水土保持林的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邰源临 《沙棘》1999,12(3):1-3
1 沙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有“坡改梯”、小塘坝、淤地坝、小水库等.而生物措施主要是在坡面和沟道植树种草.就治理面积而言,生物措施治理的面积可达60%~70%.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投资投劳相对较少,较易大面积推广.可以说,恢复植被,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沟壑纵横、土地瘠薄,为非宜林地,直接栽种乔木,一般难于成活或不能成材.因此,在该地区实施生物措施,选择适当的树(草)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闽西地区茶果园的生态环境,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水土流失,利用木荷、枫香、杜英、女贞、山乌桕、无患子等树种营造混交林,套种类芦(或斑茅)、胡枝子(或猪屎豆),营建高标准的水土保持林。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林幼林期,枫香的生长速度最快,3年生平均胸径为3.03cm,平均树高为3.71m。采用斜坡周边截水和坡面径流引流2种方法配合地下水工程措施,使茶果园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地表径流量可减幅22.3%,土壤侵蚀量可减幅23.59%。本研究结果为闽西及周边地区茶果园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皖南山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必须综合考虑地形因素的坡度、坡长、坡形、坡向,气候因素和植被因素,甚至社会经济因素,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贯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选取4种不同的坡面集水处理(覆膜、撒水泥、刨光、自然坡面)措施,开展了不同坡面集水措施对造林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面处理措施对土壤含水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撒水泥处理措施土壤含水率最高,覆膜处理措施造林成活率最高,且苗木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对迤者小流域径流场降雨、产流和产沙进行了观测,了解小流域的产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并通过分析了解等高反坡阶对坡面产流产沙的控制作用,用量化指标评价了该流域产流产沙输出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的总体效果,为以后的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9—2017年,在江西省寻乌县分别以草被、灌草、林草3种植被覆被治理模式的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修复阶段的水土保持影响及其成效。结果表明,这3种模式均具有减少地表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良好作用,但差异明显,表现为草被灌草林草。稀土矿废弃地在相同气候、地质条件的环境条件下,水土保持量主要受坡长因子、坡度因子、水土保持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单位面积水土保持量逐年增加。其中陡坡较缓地形的灌草覆被治理效果高于草被模式,于3~5 a间基本可完成初期的水土保持治理;而较陡的陡坡废弃地,因未实施坡面平整的措施,需要林草群落发育成庞大根系锚固地表减少水土流失而提升其保土效应,延长治理期约至10 a。  相似文献   

11.
根据花岗片麻岩低山区的地形、土壤特点,提出和建立了5个水土保持林种;营造了不同结构组成的5种坡面水土保持林,沟道经济林,地埂经济林,沟道用材林。形成了4个林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种植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集水沟和坡面集水沟2种地形整治方式,研究不同措施对梭梭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土地梭梭造林种植穴换沙优于原状土回填;(2)工程集水沟和双坡面集水沟不同灌溉量下梭梭造林最优灌溉量均为60 L,工程集水沟梭梭造林优于双坡面造林;(3)应选择半径为25cm、深度为60 cm的种植穴进行梭梭造林;(4)粘土地种植穴换沙后添加保水剂抑制梭梭生长;(5)地形改造后梭梭造林成活率为89.4%。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城市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管线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地表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以上海市某污水处理厂排海管工程为例,分析了开槽埋管施工和顶管施工两种施工工艺的地表扰动特点和水土流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其中开槽埋管施工应注重施工作业面沿线的临时排水、沉沙措施和堆土坡面的保护措施,顶管施工应注重钻渣、泥浆的处置和防护,为城市管网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简述分析土质裸坡水土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常规整地工程和植被的水土保持机制,参照林褥原理,提出竹樊滞散径流技术,兼顾滞缓散导性能,能够有效增加雨水入渗量,有望突破土质裸坡植被重建难点,成为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之后生态修复的基础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两个径流小区不同植被——人工油松林和荆条的产流规律。通过5a连续观测,获得2种植被类型坡面的水文数据。  相似文献   

16.
于2019年7月—2020年5月对福建省内近百个裸露坡面生态防护工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生态坡面防护影响因子以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锚杆框架和截水骨架技术为福建省应用较广泛的生态坡面防护技术措施;各地级市植被应用类型整体差异不甚明显,狗牙根、猪屎豆、银合欢、刺槐等为常见的人工干预所种植的草灌;坡度、坡向、坡质、植被类型为生态坡面防护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提出未来福建省开展生态坡面防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沙棘林水文效应分析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倬德  尤代强 《沙棘》2007,20(2):2-4
各地的试验研究资料从树冠截留降雨、残落物持水、林地透水性和坡面减流方面,证明了沙棘林显著的涵养水源、减缓暴雨径流等水文效应,从而加深了对沙棘林水土保持功能等生态效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长江源头典型试点流域———青海玉树县孟宗沟水土保持工程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认为生物治理措施与工程治理措施并举,治沟与治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对于控制长江源头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防护效益。它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提供了治理经验和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由于人为破坏和管理重视不够,治理半途而废并遭破坏,提醒人们,防治水土流失,重在管理和提高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长江源头典型试点流域- 海玉树县孟宗沟水土保持工程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认为生物治理措施与工程治理措施并举,治沟与治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对于控制长江源头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防护效益。它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提供了治理经验和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但由于人为破坏和管理重视不够,治理半途而废并遭破坏,提醒人们,防治水土流失,重在管理和提高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烘干法、环刀法、渗透筒法和机械筛分法对泰山4种坡面经济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持水、透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经济林的土壤孔隙度为43.3%~56.6%之间;饱和持水量为86.60~112.40 mm之间;毛管最大持水量为66.60~90.20 mm之间;有效涵蓄水量为36.28~58.12 mm之间;渗透系数为3.99~8.84.均明显高于对照(草坡),其中以板栗林和苹果园土壤持蓄水和渗透能力最强,可作为石质山地发展坡面水土保持经济林的首要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