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a、2a、3a、5a、7a)尾巨桉林地0~60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林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枯落物碳储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5 a (4.83 t·hm-2)>7 a (3.89 t·hm-2)>3 a (2.66 t·hm-2)>2 a (2.43 t·hm-2)>1 a (1.56 t·hm-2);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层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获取不同林龄(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52.52 t/hm2、210.45 t/hm2、347.44 t/hm2;(2)乔木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有绝对优势,分配率达95.09%~97.19%,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49.94 t/hm2、205.22 t/hm2、337.67 t/hm2,其次为枯落物层,占2.36%~4.08%,灌草层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0.23%~0.46%;(2)乔木层各器官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3.06%~62.63%,并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根系在乔木层的分配比例相对稳定,占15.97%~17.78%;枝、叶分别占乔木层的10.47%~15.33%、7.08%~8.75%,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4)12a、25a、38a闽楠人工林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6.73 t/hm2·a、17.35 t/hm2·a、24.60 t/hm2·a。  相似文献   

3.
对2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的疏伐,伐后郁闭度分别为0.4(T1),0.5(T2),0.6(T3),0.7(T4),0.8(T5),后在其林下套种肉桂(Cinnamomum cassia),形成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研究其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碳素含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土壤层,分别为(475.96±13.59)、(469.64±2.41)、(443.34±2.04)、(425.94±2.03)、(21.10±0.35)g/kg。乔木层中马尾松各不同处理平均碳素含量排序为T1T4T3T5T2;肉桂平均碳素含量大小排序则为T2T4T1T3。在5个不同处理中,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均表现一致:乔木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碳储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而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土壤层碳储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5个不同处理中,以马尾松纯林的碳储量高于其它4个不同混交;马尾松肉桂以1∶5.4比例混交时,总碳储量在混交林中最大,达117.32t/hm2,且乔木层大于纯林,林分固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5.
本文森林火险普查数据表明,区域内的不同林分类型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可燃物载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灌木、草本、枯落物的干鲜比差异显著(p<0.05);区域内的人工成、过熟林中郁闭度桉树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可燃物载量均为最大,人工幼龄林中郁闭度桉树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可燃物载量均为最小;随着林龄的增大,林分的乔木层、林下枯落物层的可燃物载量均逐渐增大;软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可燃物载量最大,桉树林次之,马尾松林的乔木层可燃物载量最小,马尾松林分的可燃物载量总量也最小;人工林和天然林相比,天然林的可燃物总载量高于人工林。普查林分的林下枯落物干鲜比均在75%和90%之间,属于森林火灾的可燃和易燃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甘肃黄土丘陵区宁县人工林地为研究区,探讨侧柏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为黄土丘陵区人工林生态效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林龄侧柏人工林(7,10,12和14年生)为研究对象,每个林龄分别设置3块样地,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进行调查取样,然后在每块样地采集0~100 cm土层的土样,用元素分析仪 LiquiTOCⅡ测定植物和土壤碳含量,研究甘肃黄土丘陵区侧柏人工幼林的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侧柏不同器官碳含量为447.51~513.93 g·kg -1,表现为果实>树叶>树干>粗枝>细枝>细根>根桩>树皮>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灌木层和草本层均以根的碳含量最低,枯落物层未分解层碳含量高于半分解层,且各组分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层(0~100 cm )碳含量为23.31~96.08 g·kg -1,且随林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碳密度占植被层碳密度比例最大,高于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0~100 cm土层土壤碳密度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比例最大,且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且差异显著;7,10,12和14年生侧柏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别为37.56,44.67,50.87和56.34 t·hm -2,乔木层、林下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结论】黄土丘陵区7,10,12和14年生侧柏人工幼林的乔木层不同器官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同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灌木层;侧柏人工林各层的碳密度都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碳密度分配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而土壤层碳密度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对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将两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同龄的马尾松纯林相比,无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还是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总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说明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提高了林分生长量,促进了马尾松生长,提高了林分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了土壤肥力。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是马尾松经营中一种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豫南35年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库特征及其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南35年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分层切割法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C、N元素分析仪测定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平均为228.6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88.9%,灌木层占7.7%,草本层占0.1%,凋落物层占2.7%;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总碳库为218.11 t.hm-2,其中植被总碳贮量为127.69 t.hm-2,土壤有机碳库为90.42 t.hm-2;乔木层碳库(115.52 t.hm-2)占生态系统碳库的52.96%,灌木层占3.80%,草本层占0.28%,现存凋落物层占1.50%,矿质土壤层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的41.4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相同立地不同树种人工纯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为建设高产及高碳汇人工林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广西凭祥市同一坡面和坡位的林分中,研究了16年生马尾松、米老排、灰木莲、西南桦人工纯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乔木层生物量、器官分配量、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各层次分配量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乔木层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生物量以西南桦米老排灰木莲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在器官的分配量,干、皮、枝、叶均以西南桦最高,根以米老排最高;生态系统生物量在各层次的分配量,西南桦以乔木层灌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其它3个树种都以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生物量在器官的分配量排序,马尾松为干皮根枝叶;米老排和灰木莲为干根皮枝叶;西南桦为干皮枝根叶。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都以地上部显著高于地下部。【结论】乔木层和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分配格局树种间差异显著,乔木层和生态系统生物量都以西南桦米老排灰木莲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占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1.24%~98.42%,其它层次仅占1.58%~8.76%。选择乔木层生物量高的树种造林能获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及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桉松混交林林冠对大气降水的年截留率分别为8.8%、16.2%、9.9%;在同一林型中,乔木层的截留量占群落总截留量的66.7~95.6%,灌木草本层则为4.4~33.3%。桉松混交林的枯落物最多,吸水量最大;其林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降水在土壤中渗透速度最快,故对大气降水量的调蓄功能最大;另外,桉松混交林对减少年径流量和削减洪峰的作用也最大。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木霉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聚糖酶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酶。试验采用DNS法对一种木(Trichoderma)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5,Cu^2+、Fe^2+、Fe^3+、Mn^2+对酶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木聚糖和桑树叶粉分解能力很强,对其他底物分解能力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