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湛江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海榄纯林、红海榄+木榄+白骨壤混交林和红海榄+白骨壤混交林3种群落类型中红海榄林分结构进行调查。运用重要值指数、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对比分析、地径与树高的相关模型拟合、最小距离指数和连接度指数对特呈岛红海榄的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海榄在群落灌木层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与木榄处于长期竞争状态;红海榄地径与树高最佳拟合模型为多项式回归方程:H=1.268 1+0.219 9 D-0.003 9 D~2;红海榄林分空间连接度低,呈离散状态,纯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混交林,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湛江特呈岛不同红海榄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体分析法对特呈岛红树林保护区3种不同红树林群落中红海榄支柱根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用标准正态分布检验实际CE指数偏离1的显著性,同时运用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伽玛分布3种模型对红海榄纯林、红海榄+白骨壤混交林以及红海榄+木榄混交林中红海榄支柱根的最小距离分布进行拟合及检验。结果表明:红海榄支柱根在3种群落类型中其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其CE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离达极显著水平(u2.58);3种概率密度函数对不同群落类型中红海榄支柱根的最小距离分布的拟合效果不同,其中威布尔函数拟合效果最好(显著水平(α=0.01)。最近邻体分析法及威布尔函数能较好地对红海榄支柱根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湛江市特呈岛红树林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并运用径阶结构以及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标对特呈岛红树林群落主要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同时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分析其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特呈岛主要是以白骨壤纯林和红海榄纯林为主,红海榄+白骨壤+木榄群落的多样性最高。白骨壤和红海榄的生态位宽度极其相似,木榄的竞争力最弱;白骨壤种群与红海榄种群重叠适中处于动态的稳定状态,而红海榄与木榄两物种之间的种间竞争较大;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的生态位相似性比较低。因此,白骨壤和红海榄种群稳定,红海榄与木榄形成竞争。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湛江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海榄纯林、红海榄+木榄、红海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白骨壤混交林4种群落类型为对象,运用最小距离指数、连接度指数分析红海榄支柱根的空间连接和分布规律;同时,采用分形维数与拓扑指数确定红海榄支柱根的分形特征,分析根系分支状况以及分形特征与支柱根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同级支柱根之间的空间连接程度不高,近于随机分布格局;4种群落类型中红海榄支柱根均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为1.468 5~1.554 5,具有较强的利用与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红海榄支柱根拓扑结构复杂,拓扑指数为0.366 4~0.448 5,接近叉状分支模式,有利于扩展生态空间和增加植株的稳定性;根系分形维数与支柱根数量、平均连接长度等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湛江港航道的红树林典型样方的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船舶兴波对红树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和竞争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构建了红树林航道防护功能指数,同时运用该指数分析了湛江港特呈岛不同林分的防护功能状况。结果表明:A样带的白骨壤林分航道防护功能指数为0.32,为Ⅳ级较低防护水平;B样带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混交林航道防护功能指数为0.67,为Ⅱ级较高防护水平。因此,特呈岛白骨壤林分防护指数低,混交林林分防护指数高。  相似文献   

6.
红海榄植株为小乔木,拥有非常发达的支柱根,抗风消浪能力强。通过探讨红海榄支柱根的支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红海榄在红海榄纯林、红海榄+白骨壤混交林、红海榄+木榄混交林中,其支柱根都能形成受力结构合理、稳定支撑结构;当来自迎潮方向的作用力对红海榄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时,红海榄背潮方向上的支柱根的地径比迎潮方向上的大;不同群落的红海榄均形成不同的支柱根水平分布格局使其重力落在支柱根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系统经营的雷州半岛红树林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雷州半岛红树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由样地1→样地2→样地3→样地4,混交度为0.272→0.292→0.158→0.197,样地1和样地2为中度混交,样地3和样地4为弱度混交。2)在空间大小对比上,白骨壤直径大小比数在4块样地都较小,占有较大的优势;红海榄在各样地中都处于劣势和绝对劣势状态;其它树种平均大小比数都在0.5左右,生长上处于中庸状态。3)各样地林分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61,0.43,0.45,0.63,样地1、样地4的林木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样地2、样地3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沿海防护林林分结构,提高其碳储量,以苏北海堤12年生基干林带刺槐纯林、刺槐杨树混交防护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密度配置下的生物量碳储量差异,探讨群落竞争与群落生物量碳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m×1 m刺槐纯林、1 m×2m刺槐纯林、2m×3m刺槐纯林、3m×3m刺槐纯林、杨树高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中优势度混交林、杨树低优势度混交林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29.38、28.32、26.70、24.43、64.09、59.16、47.02 t/hm2.平均单木竞争指数分别为:7.16、4.82、2.94、1.99、5.52、3.05、2.70.刺槐与杨树混交后单位面积碳汇能力较刺槐纯林大大提高.林分结构优化结果显示,当刺槐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3.47,杨树平均单木竞争指数为1.29时,12年生刺槐杨树混交群落最大生物量碳储量为63.18 t/hm2,此时刺槐胸径达9.4 cm,杨树胸径达22.0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杉木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5、0.478、0.478、0.481,柳杉纯林为均匀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455。2)5种林分的大小比数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65、0.529、0.446、0.810和0.534,林分整体为中庸生长状态。3)在混交度研究中,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以零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27和0.020;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60,林分整体为中度混交;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610和0.674,为强度混交。4)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综合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FSSI大小排序为: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柳杉纯林,其排序与林分混交度排序结果一致。【结论】该地区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相差不大,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混交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