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顶苦瓜是江门市传统的名优蔬菜品种,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为引导农户科学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特制定一套大顶苦瓜生产技术来指导和规范江门地区的大顶苦瓜生产,包括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顶苦瓜在华南地区有着较长的栽培历史,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色蔬菜,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提高种植户的栽培水平,在多年选育与种植苦瓜的基础上,制定较为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并介绍了杜阮、谭边和江科3号大顶苦瓜3个潜力优良品种,旨在进一步提高华南地区大顶苦瓜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益,大力推广传统特色蔬菜。  相似文献   

3.
张子鹏 《长江蔬菜》2013,(22):53-55
大顶苦瓜是广东特色蔬菜之一。江门大顶是其重要支系,又称杮饼蒂、大顶瓜,瓜形肥壮,形似木瓜,肉厚、瘤粒粗、平顶、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形美,单瓜质量300~500 g,深受粤港澳市场欢迎。传统上,农户种植大顶苦瓜种子主要为自留种,虽然能保持大顶苦瓜良好的品质,但存在抗性差、后期瓜量少、衰老快等缺点。因此,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江门地区收集优良株系,于2009年用杜阮 D05-6×鹤山 G04-1配出杂交组合江科1号苦瓜,经过广东省蔬菜区试,于2013年通过品种审定(粤审菜2013006)。江科1号苦瓜具有前期产量高、总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等特点,配合高效栽培技术[1],在广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种子的需求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4.
谭边大顶苦瓜是广东省特色蔬菜地方品种,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谭边村已有60多年的种植历史。该品种在珠三角地区远近闻名,因其产品品质优、肉厚瓤少、瓜型美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绝大多数销往港澳地区。为保护地方传统农业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和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2005年2月,谭边大顶苦瓜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为“谭边大顶”商标。该品种适合珠三角地区种植,每667m^2产量约2500kg,产值6000~8000元。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3种不同栽培措施下对江科1号大顶苦瓜进行比较试验,定期对各个处理的苦瓜形态特征及特性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株距50 cm、留单蔓、搭"人"字架处理的苦瓜肉厚,产量比其他2种处理具有明显优势,是最适合江科1号大顶苦瓜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苦瓜的引种与品种比较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上海蔬菜基地种植的自交系种质资源,将引进的12个苦瓜品种在上海的蔬菜大棚中进行栽培,比较各品种的开花、结果以及抗病性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绿箭霸王、长白苦瓜、翠丰1号大顶苦瓜和珍珠美人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上海种植;并为自交系选育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苦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苦瓜因具有特别的药用保健功能,作为健康蔬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苦瓜品种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广东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抗病性、适应性强且稳定性好的优良适销品种,在颜色上以绿皮为主,白皮逐步推广;形状上以长身油瓜为主,大顶和珍珠类型辅之。生产中,应根据潜力品种特性,选择外观及风味符合市场需求、商品性好、抗病的适销对路品种,以获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合惠州蔬菜基地种植的苦瓜品种,引进10个苦瓜品种在惠城区九龙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基地进行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的开花情况、果实性状、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金农黑籽油身苦瓜和金宝大顶苦瓜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惠州种植,并为苦瓜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蔬菜》1996,1(5):21-0
广东省和陕西省1996年通过审(认)定的蔬菜新品种1.广东省1996年通过审定的蔬菜新品种199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个蔬菜新品种,现简介如下。1.1翠绿1号大顶苦瓜是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广州市510640)用强雌系19为母本,江选...  相似文献   

10.
玉龙苦瓜是广西果蔬研究所蔬菜研究室于2003年秋季育成的苦瓜品种,亲本为泰引01-07-16×02-03-27.近两年该品种在广西试种表现稳定,具备高产、早熟、抗病和优质的特点,是一个优良的新一代杂交长身青皮苦瓜品种.现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适合湘西北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加工型苦瓜栽培模式,2008-2009连续2a对引进筛选的江西大麻子苦瓜进行催芽方法、嫁接砧木、定植密度、追肥种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夏秋栽培中,种子以55℃温汤浸种60min处理效果最好;用黑籽南瓜作砧木既防病、高产,又可以降低果实苦味;稀植产量高于密植产量;追肥以667m2施大量元素复合肥15kg为宜。壮苗、嫁接、稀植、肥足是江西大麻子苦瓜在常德地区栽培应实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13.
陈玉梅 《蔬菜》2021,(10):79-81
为了解决漳平市苦瓜常年复种栽培,苦瓜疫病普遍发生并呈日趋严重之势,常给当地苦瓜生产带来毁灭性损害的问题,2019年漳平市西园镇钟秀村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苦瓜新品种"超群春宝"嫁接苗进行大棚春提早试种,通过科学安排茬口、药剂+温汤浸种、苗期乙烯利去雄、全面闷棚消毒、前期轻施肥水、结果期改善光照、精准人工授粉、适当提前采收等措施的应用,试种取得较大成功,每667 m~2产量为4 000~6 000 kg,最高产量在6 500 kg以上,基地苦瓜产值2 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以兴蔬春华苦瓜为材料,在长沙地区分别进行4种不同播期、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播期及栽培模式对长沙地区早春苦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2月底播种,采用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的栽培模式(即A2B2模式),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早春苦瓜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苦瓜嫁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丝瓜资源与碧秀苦瓜的嫁接亲和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丝瓜与苦瓜的亲和性是不同的;选育出一个苦瓜砧木新品种"强根苦瓜砧",其嫁接苗的产量比实生苗高33.6%;研究出的嫁接苗网式栽培技术,省工省钱,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苦瓜营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个绿苦瓜自交系配制成8个苦瓜杂种,对苦瓜果实VC、有机酸、水分和还原糖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果实VC含量一般介于双亲之间,各有4个组合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超中亲优势。苦瓜果实有机酸含量仅有3个组合介于双亲之间,最高杂种优势达55.70%。苦瓜果实水分含量有6个组合介于双亲之间或略高于中亲值,8个组合中有6个和2个表现为正向和负向的超中亲优势。苦瓜果实还原糖含量8个组合都不介于2个亲本之间,最高杂种优势和最低杂种优势分别为73.72%和-72.92%。  相似文献   

17.
以早秀F1苦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周期对大棚苦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总量均相同条件下,1 d 1次、2 d 1次和3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对苦瓜的生长影响不大,其中,1 d 1次水肥滴灌周期下的苦瓜产量最高,比3 d 1次、2 d 1次分别增产12.19%、23.68%。从经济效益考虑,可以选择1 d 1次的水肥滴灌周期进行苦瓜生产。  相似文献   

18.
福建西瓜、苦瓜嫁接栽培的发展过程及苦瓜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福建省西瓜、苦瓜嫁接栽培的发展过程,并对福建省各地苦瓜嫁接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介绍,旨在普及瓜类枯萎病防治新技术和适宜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吡唑醚菌酯防治草莓、苦瓜及黄瓜炭疽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炭疽病新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进行新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药后的7 d和14 d,吡唑醚菌酯对苦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与之相比,在草莓和黄瓜上的防效也达到80%以上。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防治炭疽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草莓、苦瓜、黄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生产上建议的使用剂量为337.5~450 ml/hm2。  相似文献   

20.
淹水胁迫对丝瓜和苦瓜幼苗形态及不定根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荆州本地丝瓜和香帅5号为试材,研究淹水胁迫对丝瓜和苦瓜幼苗形态、不定根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瓜幼苗淹水胁迫12 d内株高、叶片数及鲜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胁迫16 d后才显著低于对照,而苦瓜幼苗淹水胁迫4 d后株高、叶片数及鲜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丝瓜幼苗淹水胁迫8 d后淹水部位茎粗(子叶以下1 cm处)显著大于对照,但苦瓜幼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淹水胁迫16 d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而苦瓜没有形成;淹水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幼嫩部位(距根尖20 mm处)出现具明显凯氏带且栓质化的内皮层,而苦瓜幼苗不定根在距根尖40 mm处才出现。说明淹水后丝瓜幼苗不定根内发达的通气组织以及20~40 mm处的屏障结构是丝瓜比苦瓜耐淹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