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成仿云  李嘉珏 《园艺学报》1997,24(2):180-184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狭叶牡丹(P.potanini)、矮牡丹(P.spontanea)和卵叶牡丹(P.qui),它们以多种形式的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后者包括大花黄牡丹(P.luteavar.ludlow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种子繁殖是其唯一的繁殖途径。讨论了繁殖特性在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牡丹野生种间蛋白质谱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于玲  何丽霞 《园艺学报》1998,25(1):99-101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牡丹6个野生原种的蛋白谱带。结果表明,这些牡丹野生种音在蛋白谱带构成上具有种的特异性。利用排序方法对牡丹野生种间蛋白谱带的相似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紫斑牡丹,四川牡丹,矮牡丹相互间存在一定亲缘关系,黄牡丹与狭叶牡丹间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大花黄牡丹与其它5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
1 采种 大庆地区野生蒲公英早春开花的第一批种子,在6月中下旬陆续成熟,当花变成毛状的降落伞形时即可采集。采回的种子晾晒干后,簸去白毛即可种植。蒲公英的种子不耐贮存,应当年采种,当年种植。2 露地育苗2.1 整地作畦 蒲公英对土壤要求不严,用肥沃的沙壤土育苗为好,蒲公英由野生变家种后,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为培育粗大的营养根,需深翻地,施足基肥。667m2施农家肥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油用牡丹播种育苗技术,通过不同播种时间、不同种源、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油用牡丹种子的萌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油用牡丹种子萌发、生根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选择安徽的油用牡丹作为种源,预处理4℃浸泡48h,10月1日播种。  相似文献   

5.
郑平 《花卉》2009,(7):7-7
牡丹在采用种子育苗时,因牡丹种子表面有一层坚硬的蜡质层。牡丹种子采用“趁湿育苗法”不需脱蜡,具有省工省时,出苗率高的特点。出苗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市野生早春开花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渤海西岸,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秦皇岛地区,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包括大量的早春开花植物.早春开花植物大多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研究其种类及其生态学特性可为早春开花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秦皇岛'市的野生早春开花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有30科,50属,94种.同时对秦皇岛市野生早春开花植物的资源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摘要:通过对县域野生蔬菜资源调查发现,檧木(俗称“刺龙苞”)在镇巴县内生长较为普遍,野生 资源很丰富,为了进一步开发刺龙苞野生资源,结合刺龙苞在镇巴的生长环境、分布现状和形态表现, 介绍了刺龙苞的生物特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就如何通过种子育苗栽培进一步人工培育扩大刺龙苞面 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牡丹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土壤选择与整地牡丹的园艺品种是从野生经人工培育进化而来的。野生牡丹长期在高山野生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一定的遗传特性,其性宜凉畏热、喜燥厌湿。栽种牡丹应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若土壤过于粘重,就要加以改良,即用沙和充分腐熟的厩肥掺拌,然后深魏40-50cm。在长江流域(或降水较多的地区)则要做成高床或种在有一定坡度的土地上,以防积水烂根。  相似文献   

9.
系统介绍了我国珍稀资源黄牡丹的生态习性及花粉萌发特点,重点对黄牡丹在国内外牡丹品种形成中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对黄牡丹的进一步合理利用研究与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温室育苗、春季露地播种和秋季播种等繁殖方式对野生紫花地丁进行试验,观察其物候期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温室育苗繁殖和秋播繁殖栽培的紫花地丁出苗率高,出苗快而整齐,开花早;而春播紫花地丁出苗缓慢且不整齐,出苗率低,开花晚,花期短。因此,乌鲁木齐地区以温室育苗栽培和秋季播种繁殖栽培紫花地丁最为适宜。紫花地丁叶形、花色美观,地面覆盖效果好,耐阴,适合本地区生长,各方面抗性较强,可粗放管理,是难得的优良地被植物,值得在乌鲁木齐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牡丹远缘杂交亲和性及杂交后代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牡丹(Paeonia lutea)为亲本进行了10年杂交育种试验,包括肉质花盘亚组内杂交、与革质花盘亚组间杂交、与芍药组间杂交,共计杂交组合111个,获得333株杂交后代。结果表明:(1)肉质花盘亚组内杂交,结籽数和成苗数均较高,但后代观赏性一般;黄牡丹与革质花盘亚组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亚组间杂交,以黄牡丹为母本,以花形简单的牡丹栽培品种为父本的组合方式效果较好,后代观赏性状优良;黄牡丹与芍药组间杂交,部分组合可以结实,但出苗率很低。(2)通过对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的观察发现,不亲和花粉会导致花粉管及柱头组织中胼胝质沉积,阻碍花粉管生长。(3)对后代形态特征观察发现,花盘革质,心皮被毛,叶裂片加宽可作为黄牡丹为母本的亚组间杂交后代形态鉴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及油用植物,其种子、芽和试管苗都具有休眠特性,严重制约了牡丹的产业化发展,高效的解除牡丹休眠是加速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牡丹休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手段上,但对于试管苗休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研究对近年来牡丹休眠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概述了牡丹种子和芽休眠的原因、机理以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探讨了该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后期一方面应着重于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牡丹组培苗休眠的问题进行研究,为解除牡丹休眠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袁涛  王福  李清道  马钧  王莲英 《园艺学报》2015,42(1):199-200
‘彩虹’是从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和日本栽培牡丹品种‘日月锦’(P.suffruticosa‘Jitsugetsu-nishiki’)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株形半开展,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花橙色,花径13~17 cm,重瓣,菊花型。适合中国华北地区栽植,自然花期5月上中旬,可持续17~22 d,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盆栽和促成栽培。  相似文献   

14.
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沙藏和GA3处理对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的效应,结果表明200 mg/L GA3浸泡'凤丹白'牡丹和芍药已生根种子2 h可缩短其发芽时间达107~111 d,且其发芽率、芽长、根长及苗重均优于对照或与对照处理相当;而GA3或低温沙藏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效应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穴盘育苗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苗期病虫害极轻;出苗迅速,生长健壮;能够全根定植,无缓苗期;适宜远距离运输;便于工厂化育苗;适于抗灾应急育苗的优点。着重阐述了塑钢大棚穴盘育苗需要的设施设备及穴盘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提高番茄杂种种子的纯度和产量,需要确定适宜的去雄时间。以番茄杂交组合SD-26-38的父母 本为材料,分别在日光温室内和露地设置开花前2 d上午、开花前2 d下午、开花前1 d上午、开花前1 d下午4个 去雄时间,在开花当天上午9:00—10:00进行授粉,研究不同去雄时间对坐果率及单果种子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无论是日光温室内还是露地条件下,在开花前1 d下午去雄的番茄坐果率、平均单果种子数均最高,温 室条件下分别为96.0%和134.9粒,露地条件下分别为60.7%和88.7粒。各处理杂种种子纯度均为100%,满足生 产需求。综合得出,在番茄开花前1 d下午人工去雄的制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优良大叶女贞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得出种子采集最佳时期、每667m2播种量、播种后覆土厚度及苗期管理措施,并总结大叶女贞有性育苗成功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8.
高压静电场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吸胀的黄瓜种子,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提高,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苗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明显增强,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明显提高,但各处理胞间CO2浓度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300kV/m和500 kV/m处理组效果较好.说明高压静电场处理可以促进黄瓜种子的萌发,提高幼苗的光合能力,可作为一种培育黄瓜壮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沧州地区茄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新品种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种子价格较高、育苗成本增加、种植后期田间郁蔽严重、植株容易早衰问题,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利用茄子植株分枝性强的特性,配合合理的剪枝及环境调控、水肥管理,总结出了新生侧枝再次生长、重新开花结果的茄子剪枝再生栽培技术,实现了茄子植株定植1次,收获2次的目标。再生的植株生长势强、田间通风透光得到改善、采收期可延迟至霜降之前,与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相比每667 m~2平均增产2 500 kg,且减少了前期浸种、催芽、育苗、定植等栽培环节,降低了购种、耕作等生产成本,减少了劳动力支出,平均每667 m~2可增收6 000元,产量、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