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孟庆国 《蔬菜》2011,(2):16-18
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进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和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因此,掌握转色的正确方法,明确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代料栽培香菇的过程中,有一个菌棒“转色”的问题。所谓转色,就是菌棒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菌棒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菌膜,并分泌色素,始为白色略带粉红,后变为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褐色菌膜。这是一个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影响香菇菌棒转色的主要因素及防止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品种不同转色的生理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中高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快,有的品种边转色边出菇,无需特殊的转色管理。中低温型品种,自然转色较慢,管理时技术要求较严格。低温型品种比中低温型品种转色还要慢,技术要求更严。 2 温度。在转色期间,小空间(如菇房或菇棚)的温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4.
为在菌棒菌丝胞外酶活性较低的时间点采取措施,提高菌丝细胞活力,促进菌棒转色,选取两个主栽香菇品种(灵仙1号和808)为试验对象,采用DNS法、酪蛋白法、ABTS法测定4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菌丝满袋到转色前,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的活性均下降,但漆酶活性基本不变;转色初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转色中期,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继续上升,其他酶活性均变化不大;转色后期,4种酶活性均上升。  相似文献   

5.
正香菇菌棒发菌结束后,开始转入转色期,即菌丝由白色转变为棕褐色。转色是香菇生产中较为独特的现象,也是香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主要标志。正常转色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保持水分的作用,直接影响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1袋栽香菇转色管理方法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香菇转色管理应该在菌袋达到以下4个标准时进行,并严把"四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并探索香菇菌棒工厂化转色新技术。试验利用工厂化设施设备,对香菇菌棒转色期菌丝细胞呼吸所不断产生的热量加以蓄积和调控,在不用空调控温的情况下完成菌棒转色;并对转色期间的菌棒形态和料温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菌丝生物热进行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棒(庆科212)的转色,15~17 d即可完成;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越多,料温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料温峰值越高、料温越高、料温波动越大;转色成熟香菇菌棒其料温自然趋向香菇(庆科212)出菇适温。  相似文献   

7.
在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取得突破后,菌棒转色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菇产量的高低,如何确保香菇菌棒安全转色且提高种菇经济效益成为广大菇农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如何提高菌棒抗逆能力、培养气生菌丝、适时促进气生菌丝倒伏、保护菌棒不受其他杂菌侵染方面进行了传统转色技术与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发现,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转色的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香菇转色影响因素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了解香菇转色的影响因素、掌握正确的转色方法,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影响香菇转色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技术,以期为香菇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属于低温变温菌类,栽培中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转色与转色后的惊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它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惟妙惟肖的作用,在栽培生产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避免香菇菌棒不转色、早产、群生、畸形的现象的出现。显而易见转色与惊蕈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的商品产量,保证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辛颖  朱正威 《食用菌》2016,(4):31-31
正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脱袋的时期和脱袋摆菌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菌袋的转色和出菇。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设施栽培香菇脱袋时期和脱袋摆菌棒要注意问题,供大家参考。1脱袋的时期脱袋必须掌握最适合的时期。根据笔者经验,菌丝生理成熟主要从菌龄、形态、色泽、基质4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判断,也就是通常所要求的脱袋"四个标准"。菌龄:从接种日算起,经过发菌培养,到离开培养室之前的天数为菌龄。这个时间参数,因受培养期间的温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香菇代料栽培过程中,转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转色失败,则明显减产且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无收。 1 转色失败原因 ①培养料配方中麸皮用量偏多,造成菌丝营养生长过盛。②脱袋时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脱袋后菌丝继续营养生长,造成菌丝徒长。③脱袋后气温偏高(25℃以上)造成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徒长。④脱袋后气温偏低(18℃以下),表面气生型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滞。⑤脱袋后菇床内湿度不足或遮阳不够,造成菌棒失水,抑制了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的正常生长。⑥发生病虫害前三种情况往往造成菌棒转色太慢,菌皮过厚,颜色发黑,出菇明显推迟,菇量少个体大,潮次不明  相似文献   

12.
气温徒降,昼夜温差大,对于秋栽正在发菌、养菌、转色的香菇菌棒极为不利,菌棒菌丝生长缓慢,分解能力差;或过早出菇,或迟迟不能转色,导致菌棒达不到生理成熟,以致出现畸形怪胎菇,严重影响着香菇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秋末冬初天气干燥少雨、温差大、气温低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郝永趵  陈家水 《蔬菜》2001,(1):15-16
菌丝转色是香菇较为独特的现象,是香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标志。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出菇时间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转色的好坏除了与菌种品质有一定关系外,还与生长期管理措施不当有关。下面就几种主要的菌丝转色异常现象做简要分析。 一、转色太残或一直不转色 1.表规及影响菌袋表层为黄褐色或灰白色,加杂白点。此种菌袋多数出菇少,质量差,后期易染杂菌,易散团。 2.原因(1)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没有按照脱袋的标准综合掌握。(2)菇棚或专设的转色场所保湿条件差,菌袋偏干,导致…  相似文献   

14.
天白花菇 ,素称是香菇中的珍品。菇蕾表面花纹呈菊花状或网状 ,色泽嫩白 ,菇形圆正 ,口感细腻香醇。笔者对西峡县袋栽香菇的花菇形成作过调研 ,在多年的示范菇场管理中 ,掌握一套可操作性的育花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排湿养菌 菌棒发满菌后 ,用直径 5mm左右的铁锥顺菌棒刺孔 6~ 8行 ,每行 15个左右 ,孔深为菌棒 1/2。刺孔后摆放到出菇棚架上 ,控温 18~ 2 2℃ ,自然干湿度通风管理转色 ,使菌棒中的水分在转色过程中降至 45 %左右 ,每棒重量降至栽培时的 70 %~ 80 %。刺孔排湿为打好四个基础 :一是促控菌棒在自由转色中脱水 ,防止转色菌皮…  相似文献   

15.
春季袋栽香菇于6月中旬转色结束后便进入高温季节,香菇菌丝不耐高温和干旱,当气温超过35℃,持续4h,菌丝便开始死亡,甚至自融。现将生产中确保菌袋安全越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毅  郑永德 《食药用菌》2020,28(3):160-165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近十余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香菇由于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原因,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相对迟缓。解析香菇设施栽培中菌棒制作培养的难点包括:培养料的木屑颗粒大小与比例,填料方式,灭菌,优质菌株,菌种类型,菌棒发菌及转色管理等。结合介绍当前较前沿的设施设备;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途径;指出使用网格培养架进行发菌培养是突破性进步。  相似文献   

17.
定向转色出菇是玉米芯袋栽香菇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芯结构致密坚实 ,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淀粉、蔗糖、玉米素等理化因子看 ,它应该是袋栽香菇的上好原料。但生产上的情形并非如此 ,正是由于其结构的致密坚实特性使得在制袋和出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吸水性差、水容量小 ,制袋成品率低 ,后期补水困难 ,菌棒易硬僵干死等弊病。近年来 ,笔者针对玉米芯的理化特征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 :改多面接种为单面接种 ;改菌棒整棒转色为定向面转色 ;改菌棒全暴露在空气中周身出菇为覆土、半覆土定向水平位置出菇。使玉米芯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现将主要技…  相似文献   

18.
张慧  王振 《食用菌》2010,(4):74-74
春季袋载香菇于6月中旬转色结束后,便进入高温季节。香菇菌丝不耐高温及干旱,当气温超过35℃,并持续4h,菌丝便开始死亡,甚至自溶。下面介绍生产中确保菌袋安全越夏的技术要点,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茂富 《食用菌》2009,31(6):41-41
浦城县是闽北袋栽香菇主产区,年生产量达4000万袋。我县多引用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的241-4菌株,采用高棚阴畦生产模式,接种季节安排在冬末及早春(公历2—3月初)。在香菇生产流程中,菌丝转色是决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棘手问题。因此,明确袋栽香菇转色异常原因,并掌握应对措施,对指导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指出香菇病毒病有3方面的危害:多发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隐蔽性强,难以防控。阐明其主要症状及类型,重点介绍菌株和出菇阶段的3种症状:一是不转色或转色浅伴随退菌;转色正常伴随退菌;转色正常,出菇异常。提出菌种带毒、菌种菌丝活力和环境3种发病原因与5种防控方法:建立健全无病毒良种繁殖体系,推广应用种源同步出菇技术,规范菌种生产,开展菌种复壮和菌种脱毒复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