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梨轮纹病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梨轮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菌株间的致病力、菌丝日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不同,生长速率最大的菌株为P-16,生长速率最小的菌株为P-10,差异较大。菌株P-16致病力最强,菌株P-10致病力最弱。菌株P-7、P-13、P-16产孢量较大,P-4、P-10、P-19无分生孢子器产生;病原菌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佳产孢温度为25℃,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28℃;在日光灯、黑光灯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黑暗条件下病原菌生长较慢;病原菌产孢在黑光灯条件下最好;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9,产孢最适pH值为6~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9;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2℃(10min)或57℃(15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min)或55℃(15min)。  相似文献   

2.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病菌分生孢子在供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10~35 ℃,最适温度为27℃;pH值2~12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2℃、10 min.  相似文献   

3.
西瓜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pH4~10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范围为7~10,最适pH为8;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碳源;适宜的氮源是硝态氮,而铵态氮不利于其生长。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达到90%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萌发,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8℃,5min。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省东部山区栽培的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在对病原菌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五味子煎汁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 6.0.分生孢子萌发最低相对湿度为90%,最适pH 7.0,24 h光照和自然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46℃,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豇豆轮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新发现的病害——豇豆轮纹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鉴定,
对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柯赫氏法则证病试验,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
定,并与基因库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序列进行比对,相似性达99%,鉴定豇豆轮
纹病的致病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
菌丝在豇豆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碳源和氮源以甘露醇和牛肉浸膏最佳,最适温度为28 ℃,最适pH
为8~10;分生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基为豇豆种子煎汁培养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
最适温度为28 ℃,最适pH 值为9,光暗交替培养利于孢子的产生;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10;菌丝致死温度为65 ℃,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 ℃,10 min。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茭白田分离出引起胡麻叶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Bipolaris zizaniae。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菌丝最适宜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宜在燕麦培养基上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值6~8;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病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和乳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和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及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0 min。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宁省甜瓜新病害--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果腐病,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以甜瓜煎汁培养基为最适;菌丝在5~40 ℃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
淀粉和蛋白胨。菌核形成的适宜条件为25 ℃,pH 值6~8,理查培养基,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
为KNO3。菌核在10 种供试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5~40 ℃范围内菌核均可萌发,28 ℃为最适温度,
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核萌发;以麦芽糖为碳源的PA 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萌发。
菌丝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为53 ℃、10 min。  相似文献   

8.
黑斑病是大白菜重要病害之一,常对大白菜田间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引起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大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六盘水地区4个种植点大白菜黑斑病病样上分离到4个菌株。基于形态学和ITS、Alt-a1、tef-1多基因序列分析,4个菌株的鉴定结果均为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 ℃,菌丝生长最佳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下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中国辽宁省设施栽培辣椒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害辣椒叶斑病,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枝 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病菌 菌丝生长以V8 汁培养基为最适;能有效利用多种糖和氮源,分别以山梨醇和麦芽浸膏最佳;菌丝适宜生 长温度为20 ~ 25 ℃;最适pH 6 ~ 8;光照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77 ℃。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适 宜温度为20 ~ 30 ℃;最适pH 7;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8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0.01 mg·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山西省太谷县疑似镰孢刀菌引起的甜瓜果实新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赫氏法则明确其致病性。基于形态特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组蛋白(Histone 3)和线粒体中核糖体小亚基(mtSSU)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均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为20~35℃菌丝生长较快,20~25℃产孢量最大;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木糖等碳源适合菌丝生长,产孢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病原菌在多种氮源上均能较好生长,产孢的最佳氮源为酵母粉;pH为8时菌丝生长最快,不同pH处理的产孢量间差异不显著;病原菌在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能较好生长,不同光照条件下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菌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PDA中生长量最大,最佳产孢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28℃;光照时间和酸碱(pH 4~10)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生及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室内9种杀菌剂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1.200 4 mg·L-1和2.623 9 mg·L-1;25%嘧菌酯悬浮剂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EC50和EC95分别为0.531 2 mg·L-1和2.974 1 mg·L-1。25%咪鲜胺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3.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4.
茄子褐纹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 年采用室内离体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武汉市茄子褐纹病病原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从武汉市各茄子种植区采集茄褐纹病病样,分离获得来自茄子病株叶、茎、果等器官的15 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均为茄子褐纹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15 个菌株均为Phomopsis vexan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PDA 和PSA,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 值为4~7;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5 ℃ 25 min。  相似文献   

15.
张勇  李晓军  曲健禄  范昆  杨建明 《园艺学报》2010,37(11):1745-1750
对我国桃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该病害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叶枯病,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GenBank登录号:GU270581)。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 30 ℃,适宜pH 5 ~ 7,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酵母。  相似文献   

16.
pH值和温度对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册  刘雍  程继鸿  陈青君 《中国食用菌》2010,29(1):35-36,51
为了确定北京怀柔地区的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最佳pH和温度,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法分别研究了不同pH值及温度对该地区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玉米粉培养基上,墨汁鬼伞菌丝体在pH 5~10范围内均能生长,pH6~8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稍慢,pH为9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最快,为最适pH值;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3℃~29℃,适宜温度为21℃~25℃,25℃生长最快,13℃生长缓慢,33℃则不能生长。怀柔墨汁鬼伞是一种喜碱性、中低温型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7.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