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翊 《现代园艺》2012,(10):150
绿色住宅是人居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它关系到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居住空间、人类健康与人以外的物质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如何打造一个真正意义的绿色住宅的外部环境空间,将是一个关系到人居环境如何发展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凡 《现代园艺》2014,(22):148-148
城市是能够满足人们多种需求复合化的人居环境。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宜居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目标。在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园林实现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衔接,为城市建设与环境改善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本文对园林与宜居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城市发展中,人居环境成为人类主要关注的部分之一。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人们感受自然的重要空间,并且会对群众的健康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城市景象更加美丽宜人。在通过参与到绿色开放空间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使得人们更容易满足和感到快乐,从而实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整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吴琳琳 《现代园艺》2023,(18):72-7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公共空间日趋饱和,“城市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离散性、功能不受约束等特点,成为“微更新”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之一。以厦门市湖里区部分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了“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要求的不断增强,在"海绵城市"的综合要求中,更要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态势。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着手,形成海绵城市发展中人居环境与绿色建筑之间的关联性,并构建海绵城市人居环境的营造路径,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当前城市化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园林绿化。园林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装点城市,优化城市形象,还能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运用新工艺,使园林技术更加成熟,从而创造一个舒适自然优美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类聚集居住与环境间的和谐景观环境,在中国山水画中找寻并探讨古人理想空间格局的人居环境。本文以泰安作为山水城市营造的经典案例,分析当代人居地域环境的合理发展方向,在尊重自然的原则下适量开发自然,及时进行保护与修复,使得人居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程绪珂 《花木盆景》2000,(12):14-15
21世纪城市规划必须进行革新与改造,把城市当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将各专业系统(包括绿地系统)相互联结综合起来,创造一种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工作、游憩环境,形成一个自我支撑、自我调节、自我滋养的生态城市(也称绿色城市)。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绿色城市运动”,  相似文献   

9.
张培 《花卉》2021,(2):33-34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居民年龄结构组成及居住环境使用需求发生转变,老旧居住小区的人居空间环境逐渐无法符合城市发展进程需求。小区内各种功能空间呈现出“无界化”“模糊化”等问题,其中,老旧小区附属绿地空间的超负荷状态是最为典型的问题之一。应对当今社会高强度的工作生活节奏,居住环境就成为最为有效、直接的疏解释放压力的空间途径。如何营造自然、美好的小区附属绿地系统、创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使人们能够在现代城市中更加美好地生活,成为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和社区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以东高地社区为例,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在最大限度梳理老旧居住小区附属绿地的空间功能,丰富空间层次,使其整体具备“高颜值”的同时,形成稳定、自持的绿地空间改造策略进行阐述,希望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色空间是居民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的场所,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与居民的美好生活紧密相关.在保证居民"住有所居"的基础上,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是城市转型存量规划的切入点.引入多源大数据,使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定量研究步行方式下城市绿色空间可达性,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及城市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也随着老城区开发的加快逐渐由松散的居民户向住宅小区转变,小区便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小区绿化也由此成了居民居住的小环境,成为居民早晚休闲散步的第一场所。它既与居民的生活休戚相关,又是城市绿化组成部分。为了创造自然、清新、静谥、优美、人性化的人居环境,探讨住宅小区绿化美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武雪琳 《现代园艺》2023,(5):143-145
党的十九大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宏伟建设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在转型中应对这一时代要求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风景园林学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根本使命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本研究从学科角度提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现存问题,剖析传统转型模式的局限,分析景观介入理念的优势,提出基于景观介入理念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向志强  姚苏城 《现代园艺》2023,(15):130-13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文脉传承、自然生态建设等,成为当下国家与人民所重视的问题。以云南省建水县临安大树村为例,从村域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和景观设计3个方面,通过综合空间置入、顺应自然地势,以点串线、建筑风貌与功能的保留与再利用、传统建筑结构的利用、节能与环保、景观体验与感知、多层次景观空间等,重构大树村人居环境,以此解决当地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居环境差的根本问题。研究结果为当地传统历史文脉、乡村风貌以及生态、文化、服务空间等提供载体,以期探索出临安镇当地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传统工业衰退带来城市棕地数量激增,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公园城市”理论以建设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宜居城市为目标,其理念有利于推动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相宜的城市棕地再开发。以公园城市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城市棕地再开发中的生态、生活、生产三方面的问题,提出打造城市棕地生态格局、建设城市棕地公园体系、完善城市棕地生产模式的城市棕地再生途径,为城市棕地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上海绿化林业持续发展原则 1.1人性化协调发展原则 城市绿化林业持续发展是城市绿化林业形成的生态功能与城市环境、空间结构、空间景观,与人居生活的高度融合。所以在上海绿化林业设计与布局上,应坚持以人为本,将城市绿化林业发展与城市人居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和谐协调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上海居民对绿化林业的自然生态需要。通过绿化林业与人居活动结合的布局与设计,发展并体现绿化林业的多种服务功能,营造城乡优良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围绕城市湿地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并在概括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人居环境中多方面因素的构建,更好地形成城市湿地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17.
向乡土自然中的景观学习,师法自然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如何改进城市的景观质量,提升环境的自然性和天然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与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关系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贵州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的自我发展模式,如基于传统聚落景观的村落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的导向模式、基于原生态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的导向模式、基于户外探险旅游的山地村寨建设的导向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提升公共财政支持,扩大融资渠道;加强村庄建设规划,注重保护传统建筑技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环境意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实现自我发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邓波  张智 《现代园艺》2014,(5):65-66
城市的发展使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在感受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进入工作压力大、神经紧张、身心疲惫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态度,城市景观与城市慢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空间环境、基础设施、文化景观、休闲绿地的填充,为居民生活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慢环境。  相似文献   

20.
林楠 《现代园艺》2023,(4):141-143+14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加科学、和谐的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标配。但目前我国城市公园普遍存在景观单调、功能单一、体系单薄等阻碍公共环境景观迭代升级的影响因素。从城市公园景观的使用功能出发,在规划设计层面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探索不久的将来“公园城市”体系化的新蓝图,以期构建更加科学、和谐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