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正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次养母茎、3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 m~2年产值近1.3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 a(年),效益显著。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长达200 d(天)以上,适合芦笋等多种作物生长。平湖2003年开始试种芦笋,在利用蘑菇菌渣废料改良增肥土壤成功种植  相似文献   

2.
王发胜 《中国蔬菜》1981,1(10):106-108
大拱棚甜瓜—花生—甘蓝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由于增加了施肥量和土壤耕作次 数,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解决了油料作物和瓜菜争地的矛盾,每667 m2 总产 值18 500 元,已在山东沂水县推广733.3 hm2(1.1 万亩)。  相似文献   

3.
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除具有丰富的营养外,还具有抗癌、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目前我国芦笋种植总面积约8万hm^2(120万亩),占世界芦笋种植总面积的60%,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江苏、河北等省。芦笋一次种植多年收获,因此很多笋区农民把它称作“摇钱树”。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宜春市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以及所产出的芦笋含硒量高、品质好的产品优势,近年来,宜春市大力发展富硒芦笋生产。当地利用芦笋产出快、产值高、生产周期长的特性,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改进种植模式,采用大棚富硒芦笋栽培技术,利用春茬、秋茬2个茬口,实现了芦笋周年生产、连续供应的目标。与普通芦笋栽培模式相比,大棚富硒芦笋不仅上市时间更早,产量更高,而且芦笋硒含量高,市场行情持续看好,每667 m2收入超过15 000元,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大蒜—西瓜—三樱椒间作套种为代表的高效种植模式已在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柘城县胡襄镇等地形成规模效应,面积达2.3 万hm2(34.5 万亩),总产值161.4 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5.8%。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商洛市探索出大棚双膜冬播马铃薯—夏栽黄瓜—秋延后种番茄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年平均每667 m2净收益32 357.7元,解决了中温区不能用塑料大棚进行周年连续种植蔬菜的难题,且栽培技术简单,菜农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永济芦笋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种植面积1 267 hm2(1.9万亩),芦笋一次种植可以连续采收10~15 a(年),平均每667 m2产值4 000元左右、效益3 200元。芦笋又称石刁柏,也叫龙须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不仅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永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有适合芦笋生长的黄河滩涂地2万hm2(30万亩),四季分明,光热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浙江省芦笋产业发展迅速,在富阳、萧山、新昌、平湖、长兴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现全省芦笋种植面积达5333.3hm2,涉及5万多农户,年产值近10亿元,有些地区,芦笋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支柱产业。早期芦笋种植以UC800、UC157品种为主,笋茎较细较老,产量低,目前大部分芦笋面临更新换代。近年来主栽芦笋品种为格兰德、阿特拉斯,这2个品种由美国芦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以来,嘉兴地区平湖市、嘉善县积极创新农作物耕种制度,开展了水稻—蘑菇—芦笋循环种植模式实践,该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种植蘑菇,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菌渣还田改良土壤后种植芦笋,不仅实现了农业废料资源的再利用,而且带动了新兴产业——芦笋  相似文献   

10.
<正>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是天门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嫩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被誉为“蔬菜之王”[1]。据统计,2018年平湖市大棚芦笋种植面积最大,达到603.6 hm2,是浙江省绿芦笋的重要产地之一[2]。种植品种以格兰德、绿龙、加州早生等为主,采用避雨栽培,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芦笋一般8~9月播种,第2年春季定植,秋季采收嫩茎,以后春、秋2季各留1次母茎,3~11月为采收期。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平湖市利用蘑菇栽培结束后的废料种植芦笋,开创了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在芦笋种植过程中,每年要进行2次割除母茎,产生的废料芦笋母茎再栽培平菇,减轻食用菌生产成本,延长了循环农业产业链,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芦笋营养丰富,种植效益高,大棚芦笋已成为江苏省涟水县的农业特色产业,涟水芦笋已被列为江苏省优势农产品。随着当地芦笋种植规模和种植年限的延长,芦笋病害发生逐渐加重,其中立枯病、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等病害已成为大棚芦笋的主要病害,严重降低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介绍了上述4种芦笋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进  顾绘  殷琳毅 《中国蔬菜》2019,1(4):107-109
在草莓种植行间套种细香葱,对草莓病 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草莓、细香葱采收 后再浅水栽培蕹菜(空心菜),水旱轮作模式 对防控土壤连作障碍效果显著。大棚草莓/ 细 香葱—空心菜栽培模式每667 m2 纯收益可达 34 800 元。  相似文献   

14.
贾卫国  吕广兴 《蔬菜》2007,(12):18-19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非常适合芦笋种植,在这里,植株一年中既有休眠期,又有较长的生长期,养分积累充分,产品品质好,也容易获得高产。笔者针对芦笋的生长生育特性,通过几年的栽培实践,逐步总结形成了绿芦笋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北方黄河、长江等流域的川塬灌区土地肥沃,光热、劳动力资源充足,灌溉便利,种植芦笋病虫害少,品质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在生产中存在芦笋定植初期行距较大(1.0~1.5m),行间地面覆盖程度低,容易滋生杂草,除草投入较大,制约了芦笋产业的发展。甘肃省临夏州农业科学院在北方川塬灌区的临夏县枹罕乡、临夏市折桥镇于2014年试验示范芦笋定植第1、2年套种大蒜种植模式,使芦笋定植第1年大蒜产量达到600kg/667m~2、产值达到4 800元以上,除去用工  相似文献   

16.
徐为领 《长江蔬菜》2021,(19):35-37
萧县种植芦笋历史久远,以前以露地栽培白笋为主,营养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害(特别是茎枯病)为害,到20世纪90年代,芦笋种植面积很小,濒临绝迹,且靠自然环境生产,生产周期长,产品收获期短,只能在春季收获1茬,产量低,效益低.为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从2016年开始根据芦笋生长习性,摸索出日光温室栽培模式,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芦笋的有效供给和种植效益,实现生态、绿色、高效周年生产,示范带动设施芦笋产业生态、高效、康养、可持续发展,实现周期短、采收期长、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日光温室芦笋233 hm2以上,芦笋成为当地一种高产、高效主导产业,被县政府列为重点发展"五彩农业"的其中"绿色"一彩.  相似文献   

17.
邵中庆 《西南园艺》1999,27(2):32-33
芦笋系多年生作物,其嫩茎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我市从1985年开始引种,至1988年发展到333公顷,由于经验不足、缺乏技术、茎枯病发生严重,致使芦笋种植面积大大削减,到1989年全市仅剩芦笋120公顷,每667m~2产量也从680公斤降至400公斤。从1990年开始,我们总结推广了“六改二选二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芦笋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面积不断扩大;到1997年底,全市芦笋种植面积达到533公顷,平均667m~2产芦笋795公斤,总产值达3200余万元。目前我市为浙江省最大的绿芦笋生产基地,种植芦笋已成为我市农  相似文献   

18.
芦笋是赣榆县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近年来,赣榆县欢墩镇开展了日光温室“猪-沼-笋”生产示范,不仅实现了鲜笋反季节应市,而且芦笋的产量、品质、档次均有了显著提高,产品远销上海、南京、青岛等大中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一般每667m^2综合效益在20000元左右。现将日光温室“猪-沼-笋”生产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亚兰  陈永俊 《中国蔬菜》2019,1(7):105-108
青花菜、西瓜是江苏响水农民增收致富的两大特色产业,当地利用双大棚、露地栽培实现了早春青花菜套种春西瓜—秋青花菜一年三种三收。该模式技术成熟,种植效益高,每667 m2 可实现纯收入12 600 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我区属于滨海盐碱地区,自2005年引进芦笋种植以来,到2009年已展到5000亩,其中建成全国最大且集中连片的2000亩芦笋种植基地。经过几年摸索、总结,逐步形成一套适宜滨海盐碱地地区芦笋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