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蘑新品种‘旗冻1号’是从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二道林场采集的野生元蘑Y3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0~120 d,子实体丛生,深黄色,边缘内卷至平展,抗杂菌能力较强。单个子实体大小为6~9 cm×7~11 cm,菌盖厚1.0~1.5 cm,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菇83.8 kg,子实体干湿比为1.4~2.2︰10。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3)
以豆秸质量分数分别为15%、30%、45%、60%、85%的培养料,木屑培养料(对照)栽培元蘑。试验结果,元蘑菌丝长势均良好,子实体主要经济性状无明显差异;豆秸质量分数为15%、30%、45%时,对元蘑产量没有影响,豆秸质量分数为60%、85%时,元蘑产量明显下降。配方4(豆秸45%,杂木屑40%,麸皮14%,石膏1%)栽培元蘑能够减少木屑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菌粮间作是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经营模式,该试验选用黄伞(Pholiota adiposa)、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3种食用菌,与春播玉米进行菌粮间作栽培,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分别收获鲜菇58 695 kg、56 400 kg和14 100 kg。间作食用菌区的玉米明显长势强,棒穗大,质量好,玉米产量平均10 87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20.7%。按当季市场价格计算,黄伞、榆黄蘑和大球盖菇每公顷增加总收益分别为205 065元、182 115元和113 775元。在相同条件下黄伞-玉米间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黄一 《上海蔬菜》2005,(1):18-18
山川野林中的野生山蘑不下十几种,如松蘑、肉蘑、白蘑、香蘑、木耳等,因其营养丰富,肉厚色好,口味独特,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其中野生香菇售价每kg达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孢子萌发融合技术获得元蘑菌株,并对其进行了产量和形态指标测定,选育出的菌株经3年的栽培试验,产量高出常规品种15%,菇形好,命名为元蘑1号。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8月19日,河北省迁西县举办栗蘑(灰树花)食药价值推介会,参会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家等近150人,对开发栗蘑食药用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探讨。栗蘑,正名灰树花,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食、药兼用蕈菌,素有"真菌之王"和"华北人参"的美誉。截至2015年底,有着"中国栗蘑之乡"之称的迁西县共有23家食用菌厂,8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栽培栗蘑菌棒3500多万棒,鲜菇产量7000吨,产值达1.5亿元。继板栗产业之后,栗  相似文献   

7.
以黑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元蘑,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③(黑木耳菌糠25%,木屑55%,麸皮15%,玉米粉2%,豆粉1%,石灰1%,石膏1%)。该配方栽培元蘑菌丝生长、产量、生物学效率略优于对照组,并且元蘑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与对照相当。以黑木耳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元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元蘑供试菌株在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在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上的产量,筛选出了适宜东北地区栽培的优良元蘑菌株2号与高产培养基配方③,该菌株在配方③中的平均单产(鲜重)为598 g/袋,达到了该原料资源条件下元蘑栽培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元蘑是亚侧耳的地域别名,也称冻蘑、冻菌等,属木腐菌,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原以野生品为主,近年已推广有小袋地栽及吊袋等栽培模式。笔者从2005年秋开始驯化吉林省江源县野生菌株,以河南省卢氏县狮子坪乡的低纬度高海拔自然条件和吉林省江源县大阳岔的高纬度低海拔自然条件进行人工养菌自然出菇,经两地按春秋两季制袋,棚  相似文献   

10.
榆黄蘑的栽培方法很多,但是产量较低,一般生物效率仅60~70%。笔者于1989~1990年试用发酵料袋栽榆黄蘑,两年投料500kg,成功率达100%,共收鲜蘑400kg 左右,生物效率达80%以上,现将有关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板栗林下栗蘑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隗永青  曹均  曹庆昌 《中国食用菌》2010,29(2):21-23,53
循环农业强调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再利用及空间资源、环境因子的高效利用。通过在北京郊区试验区利用板栗树修剪下来的树枝制作栗蘑栽培菌棒,将栗蘑菌棒栽培在面积巨大的板栗林下试验,同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林下栗蘑栽培技术要求,能收获可观的产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北京郊区栽培栗蘑,每667m2纯收益达到9000元。林下栽培栗蘑不但能够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体现了循环农业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局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早熟毛豆-中熟毛豆-红菜薹"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667 m2早熟毛豆鲜荚产量520 kg,产值3 120元,中熟毛豆鲜荚产量600kg,产值960元,红菜薹产量1 070 kg,产值2 824元,全年产值6 904元,扣除生产成本,667 m2纯收益6 000元以上,并在武汉市成功推广应用.现将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局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早熟毛豆—中熟毛豆—红菜薹"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667m2早熟毛豆鲜荚产量520kg,产值3120元,中熟毛豆鲜荚产量600kg,产值960元,红菜薹产量1070kg,产值2824元,全年产值6904元,扣除生产成本,667m2纯收益6000元以上,并在武汉市成功推广应用。现将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东台市通过"科技入户"活动,指导城郊菜农应用大棚茄子—丝瓜—青蒜—莴苣的高效栽培模式,茄子667 m2产量为5 000~6 000 kg,667 m2产值为9 000~12 000元;丝瓜667m2产量为2 000~2 200 kg,产值为3 000~3 500元;早青蒜667 m2产量为1 800~2 100 kg,产值为4 500~5 500元;莴苣667 m2产量为4 250~4 500 kg,产值为4 500~5 000元,667 m2合计产值21 000~26 000元,纯收入1.5万~1.68万元。  相似文献   

15.
元蘑菌丝生长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度、光照、pH值等生长因子及碳源、氮源等营养源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得出结论:元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元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5.0-6.0,元蘑菌丝适宜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光照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金顶蘑又称金顶侧耳、黄金菇、榆黄蘑等,具有色泽艳丽、味道鲜美、香味独特、口感脆嫩等特点。金顶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可段木栽培、床栽或袋栽,福建松溪县以袋栽为主。近年来,福建松溪县有许多菇农利用黑木耳废菌袋(即杂菌污染袋,回收成本为0.3元,袋)栽培金顶蘑,这种栽培方法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惠绿 《食用菌》2023,(6):26-29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宜于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专用新品种。方法:在前期预试验基础上,工厂化菇房条件下,进行3个双孢蘑菇品种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综合比较菌丝长势、产量、菇质、耐褐变能力等。结果:试验条件下,福蘑78发菌速度相对较快,菌盖最厚为(2.46±0.069 9)mm,较耐褐变,菇单产最高为(18.845±0.773 5)kg/m2,其次为W19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单产较低的M623为(16.205±1.237 5)kg/m2,与福蘑78、W192存在显著差异。福蘑78示范性栽培结果,其出菇比对照W192早1 d,出菇均匀,丛生菇少,子实体紧实,鳞片少,菌盖厚、抗褐变能力强;平均鲜菇产量为21.8 kg/m2,略高于对照品种。福蘑78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W192,可以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双孢蘑菇工厂化专用品种,并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元蘑段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蘑又称亚侧耳,别名黄蘑、冻蘑、晚生北风菌,隶属于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广西、陕北等地。种源为东北野生子实体,采集分离获得,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于2006年引种成功。现将元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立体栽培榆黄蘑效益高聂永敏(吉林省桦甸市永吉街农业站·132400)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清香浓郁,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吉林省桦甸市永吉街集厂子村农民匡世杰,在自家的庭院建起1座长17m、宽7m、高3m的土木结构的日光温室,多年来一...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施用氮、磷、钾肥"3414"肥效试验表明,在商丘市睢阳区当地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均影响马铃薯产量。通过回归分析,推荐春播马铃薯667 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1.54 kg,纯磷2.26 kg,纯钾9.75 kg,667 m2产量达2 701.47 kg,最佳经济利润为3 109.4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