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普通日光灯白光(W)为对照,研究了LED红光(R)、蓝光(B)、红光+蓝光(1RB)、2红光+蓝光(2RB)、4红+2蓝+1绿(RBG)、6红+1蓝+1白(RBW)和UVB(紫外B)光源对“美人酥”红梨果实转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照射离体脱袋果实25 d,花青苷合成效应依次为UVB> B> 2RB> W>1RB> RBW> RBG> R;不同光质对果皮PAL的含量均与花青苷含量不呈正相关;1RB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最佳;UVB对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最大;RBW和UVB能显著增强“美人酥”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可通过照射UVB或红蓝组合的光源来提高红梨“美人酥”果实转色期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有效调控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榴品种‘泰山红’和‘泰山三白甜’为试材,利用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其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个品种发育期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维生素C含量随果实发育均逐渐增加,‘泰山红’发育后期(9月15日后)维生素C含量迅速升高,高于‘泰山三白甜’,与其差异极显著(P0.01)。‘泰山红’发育期花青苷含量逐渐升高,9月5日后进入迅速增长期,一直高于‘泰山三白甜’,后者花青苷含量变化幅度较小。两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在幼果期(7月15日)和成熟期(10月5日)出现峰值。两个品种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花青苷和总黄酮含量整体上逐渐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发育后期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与花青苷、总黄酮呈显著正相关,花青苷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花青苷与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总黄酮含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差异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果实中花青苷的合成。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叶片中花青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品质和叶片指标相关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单性结实的龟井和自花结实的鄂柑1号柑橘品种为材料,对果实的整个发育期的子房(幼果)、果皮和果肉的总钙、可溶性Ca2+含量和Ca2+-ATPase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龟井花前至花期子房总钙含量就已很高,花后趋下降,而鄂柑1号花前至花期子房总钙含量相对较低,花后有一显著上升;龟井可溶性Ca2+含量在花期及花后有一明显下降,而对应鄂柑1号在花后却有一显著上升;龟井花前至花期Ca2+-ATPase活性较高,花后下降,而对应鄂柑1号花前较低,花期即始上升;果实增大期内两品种果皮的总钙均趋上升,对应果肉总钙却趋下降;而果皮和果肉的可溶性Ca2+含量和Ca2+-ATPase活性在增大期内均有一明显增长过程或居相对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中国南方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和为南方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对近年来南方主栽的8个李品种果实(芙蓉李、胭脂李、红李、秋姬李和黑琥珀李采自福建古田,华蜜大蜜李、白脆鸡麻李和红线李采自广东翁源)基本性状(单果质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果实单果质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花青苷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果实主要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他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差异趋势与苹果酸含量差异趋势基本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20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和24.93%,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在8个品种中,芙蓉李果实的总酚、花青苷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  相似文献   

5.
苹果花期和果实发育后期喷糖溶液促进果实着色红色苹果品种果实成熟时呈现红色,是果实细胞中花青苷积累的结果。而花青苷由花青素和糖在液泡内以糖苷配基形式结合生成,因此花青苷的形成要以足够的糖含量为条件。凡是能够导致细胞中糖分积累的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花青...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色素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以苹果(Malus pumila) ‘长富2’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套袋对果皮色素及果肉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果果皮色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具有同对照果基本相同的消长规律, 但含量均始终低于对照; 摘袋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 且花青苷积累速度明显快于对照; 套袋主要降低了果实中山梨醇和蔗糖的含量, 果糖和葡萄糖降低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拉宾斯(Lapins),滨库(Bing)和红丰(Hongfeng)3个抗裂性不同的甜樱桃(Prunus avium L.)品种进行果实发育期外源补钙处理,研究了甜樱桃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果肉Ca2+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甜樱桃裂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拉宾斯果实在成熟后期果肉Ca2+质量浓度呈稳定的上升趋势,而滨库和红丰在果实成熟期果肉Ca2+质量浓度则呈下降趋势。2)外源补钙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中的钙含量,所有处理的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果肉Ca2+质量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其中拉宾斯比对照高12%、比滨库高13%、比红丰高40%。3)在裂果试验中,高抗裂品种拉宾斯对于外源补钙不敏感,叶面补钙处理后裂果率由7%降为4%;而抗裂性较差的滨库和红丰则非常敏感,裂果率滨库由49%降为28%、红丰由92%降为60%,证明果肉Ca2+质量浓度的提高可明显降低果实裂果率。  相似文献   

8.
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Ca~(2+)-ATPase活性变化及酶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不同成熟度的草莓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Ca2+-ATPase活性变化规律、最适pH值、动力学参数Km值和Vmax值。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果实从开始成熟时(绿熟期)Ca2+-ATPase活性不断升高,果实完全成熟时(粉红期)达到最大值,随着成熟后的不断衰老,其活性逐渐降低;该酶的最适pH值为7.0;不同成熟阶段果实Ca2+-ATPase反应所需的Ca2+浓度有所不同,EGTA对各成熟阶段草莓果实的Ca2+-ATPase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经对Ca2+-ATPase的动力学分析表明,不同成熟度果实Ca2+-ATPase的Km值和Vmax值不同,从果实开始成熟Km值逐渐降低,衰老时又逐渐上升,变化趋势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Vmax值变化趋势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2+  相似文献   

9.
硝酸钙和IAA对温州蜜柑果实钙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期、花后1周、3周、采前2周对龟井蜜柑进行Ca(NO3)2、IAA和IAA+Ca(NO3)2喷布处理,同时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各处理果实钙含量及其采后果实的主要品质,并与采后浸钙处理和完熟采收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果皮钙含量在花后51d和112d均有所提高,但此期整个果实钙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采收时各处理整个果实和果肉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采收时各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均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单果重、果皮色差值和相对电导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3)采后30d时IAA+Ca(NO3)2喷布和采后浸钙处理果实的维生素C及完熟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烟富8号苹果带袋采收和不套袋的果实品质和货架期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烟富8号苹果带袋采收果实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均高于不套袋果实,但差异均不显著;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果皮a*值、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花青苷含量、果皮果肉总黄酮含量等均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果皮L*、b*值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实;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不套袋果实无显著差异。在货架期,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实硬度和还原糖含量、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花青苷含量、果皮果肉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烟富8号带袋采收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实。  相似文献   

11.
水培试验表明,稀土有平衡树体钙素营养的作用,在钙浓度低时,稀土能促进果树对钙的吸收,在钙浓度高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树对钙的吸收。田间喷钙可促进果树对氮、钙、锌的吸收,并增加果实中钙的浓度。稀土、钙混合液浸果可使果实中钙浓度增加0.165%,保鲜率比对照增加26%。  相似文献   

12.
王志华  贾朝爽  王文辉  佟伟  姜云斌 《园艺学报》2020,47(12):2277-2289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金红’苹果果实能量代谢和生理品质的影响,将‘金红’苹果分别放置在–2、0、2、4 ℃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果实能量相关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和能荷(EC)变化以及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相关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品质指标,并调查果实组织褐变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贮藏及货架期,–2 ℃下的果实ATP、ADP和AXP(AXP = ATP + ADP + AMP)含量、EC以及能量相关代谢酶活性(H+-ATPase、SDH、CCO)、SOD、乙烯释放速率始终保持最低,维生素C含量后期下降迅速;4 ℃下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幅较大;–2 ℃下的果实褐变指数最高(果皮和果肉均出现了严重褐变),0 ℃下的果实果皮和果肉也有轻微褐变,2 ℃和4 ℃果实无褐变。贮藏30、45、90 d以及贮藏90 d + 货架3 d和90 d + 货架5 d期间,2 ℃贮藏的果实保持较高的能量水平,果实品质和风味保持较好,0 ℃果实次之。研究结果表明,‘金红’苹果组织褐变与能量亏缺有密切关系,能量亏缺越多,褐变越严重,适宜的低温能维持果实较高的能量水平,同时抑制果实褐变,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3.
涂膜苹果在贮藏期间钙信使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海藻酸钠涂膜金冠苹果后,可减少腐烂,保持果实品质。涂膜抑制了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可溶性Ca2+的增加和Ca2+-ATPase活性下降,推迟CaM峰值的出现,表明钙信使系统与苹果果实的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12~2013年研究采后浸钙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Ca、Mg、K含量及萼端黑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浸钙处理提高了香梨果皮和果肉中的Ca、Mg含量和Ca/Mg,其中6%CaCl2处理对提高Ca含量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浸钙处理降低了K含量和K/Ca,其中6%CaCl2处理对降低K/Ca的效果更显著。浸钙处理,能够明显降低萼端黑斑病的发生,在3个处理中,以4%CaCl2溶液处理对防治萼端黑斑病的效果最好,发病率为0,6%CaCl2和8%CaCl2溶液处理的发病率比对照分别降低74.4%和79.3%。  相似文献   

15.
番茄喷蘸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灰霉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宝聚  朱国仁 《园艺学报》1999,26(5):337-338
在棚室中比较了PCPA(对氯苯氧乙酸)、2,4-D蘸花及人工振动授粉与灰霉病发生的关系,发现番茄蘸花后花瓣及柱头在果实上的残留率大大增加并成为灰霉病菌的主要初侵染位点,加重了番茄灰霉病的发生。振动授粉的果实发育正常,灰霉病发病率极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应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定位Ca2+的方法,以及在梨生理研究中的具体步骤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固定液中加焦锑酸钾处理进行制样,梨树不同器官或组织细胞中的自由态Ca2+,都能生成焦锑酸钙在原部位沉淀,经染色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黑色颗粒,而固定液中不加焦锑酸钾处理的则没有这种颗粒。再进一步用Ca2+的专一性鳌合物EGTA进行处理,检查这些黑色颗粒是否消失,以证实黑色颗粒就是Ca2+,从而可对Ca2+进行定位标记。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及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其被标记的Ca2+密度和场所是不同的,可通过其动态变化来探讨它的作用机理。还对用此方法定位Ca2+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草莓采后微粒体膜Ca2+-ATPase 活性与膜脂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测定了常温(25 ℃) 和低温(4 ℃) 贮藏的草莓果实中微粒体膜Ca2+-ATPase 酶(Ca2+-ATPase)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超氧阴离子(O -·2 ) 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果实衰老, 低温贮藏的果实微粒体膜Ca2+-ATPase总活性和质膜、线粒体膜及液泡膜上的Ca2+-ATPase 活性, 微粒体膜SOD 活性和O-·2 产生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MDA 含量变化与之相反; 常温贮藏的果实Ca2+-ATPase活性和O-·2产生速率变化较为迅速, 与低温类似, 而SOD 活性逐步下降, MDA 含量不断升高。这些表明, 草莓果实衰老与细胞质内Ca2+-稳态的破坏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梨果实发育中Ca2+在果肉细胞的定位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 幸水 梨果实发育中果肉细胞的焦锑酸Ca2+ 定位变化及其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在未受精之前, 果肉细胞内未检测到Ca2+ 沉淀颗粒,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少且染色淡, 细胞质的细胞器数量也少; ( 2) 受精后果肉细胞呈现大量的Ca2+沉淀颗粒,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质体以及叶绿体外膜上, 含Ca2+沉淀颗粒的质体非常膨大, 导管和初期发育的石细胞内也密集分布Ca2+ 沉淀颗粒; ( 3) 受精1 周后果肉细胞的Ca2+移向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 4) 生理落果的细胞和导管中Ca2+没有或极少, 但有的细胞内沿液泡膜有Ca2+分布; ( 5) 受精3~ 4 周后, 果肉细胞中很难检测到Ca2+沉淀颗粒, 此状态一直持续到果实采收, 但果实腐烂前Ca2+沉淀颗粒沿果肉细胞 壁两侧出现。就Ca2+ 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