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隆德庄园作为辽宁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建筑,不仅反映了清代时期的建筑营造技术,同时反映了当时的民居情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长隆德庄园的布局特征及建筑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乡村古建筑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严家花园位于苏州市木渎镇西街,门对香溪,背倚灵岩,为江南名园之一。大门是临街三间粉墙黛瓦硬山顶建筑,门头挂着两块匾额:外侧一块是晚清翁同和题写的"严家花园",内侧一块是当代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羡园"。严家花园的前身是乾隆年间苏州名士沈德潜的居所。道光八年(1828年)沈氏后人将宅园转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题名"端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严家淦的祖父严国馨(1826-1905)在木渎经商致富后,买下"端园",并请苏州"香山帮"营造师姚承祖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建筑和景观规划不能抛弃原有历史和印记,一味去追求所谓城市化、现代化,本文基于探究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中国当今城乡建筑规划应以"为中国而设计"的原则,成就未来"新中式"。  相似文献   

4.
宫一路  黄磊昌 《北方园艺》2016,(23):200-203
近郊型休闲农业园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要求其具备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双重功能,还是提供城市居民田园养老、乡村家庭游和重归土地、重拾邻里情感的空间载体。在研究了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其居住空间的功能需求。休闲农园的居住空间形态应延续传统村落生活特征的空间基本形态——"建筑+院落";院落应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功能布局;以家庭、邻里的情感空间营造代替物质景观空间的营造。运用景观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从居住空间的基本单元"宅院"模块的提炼、院落内部空间的功能与布局,宅院外部空间的组合与组团式布局,农园中居住用地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探讨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居住空间的平面形态规划方法,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和田传统"阿以旺"民居为例,通过对乡土材料资源特性与传统聚落营造关系的解析,揭示和田传统聚落营造中选材、取材、用材方面蕴含的3条营造智慧,即因地取材、便捷用材;广泛选材、简易操作;因材而用、物尽其长;凝练归纳了南疆和田典型的"阿以旺"民居特性、内向性院落、高地基、插坯墙和编笆墙、半开放式连廊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营造模式语言;积极探索乡土材料的改良和应用技术的提升,对乡土材料在未来的新乡土建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前日,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东海岸校区举行盖顶仪式,由中国香港影星成龙捐赠的四座中国徽派古建筑,也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揭开神秘面纱。这四座清朝古建筑包括两个建筑结构,一个戏台,一座亭。四座古建筑共有4000多个组成部件,将在一两个月内运到东海岸校区,开始组建工作,而新科大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以明秀园内古建筑为例,探讨了现存的"别有洞天亭"、"荷风簃"2座古建筑的设计特点,总结出建筑特色为美观实用、装饰精巧,色彩绚丽,并针对园内古建筑的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相对一般园林,寺庙园林承载着更多的历史,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以香山碧云寺绿化景观营造为例,从植物材料配置、空间组织、种植手法等方面,探索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的禅学意境表达,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城市中,保留有部分年代久远低层建筑或古建筑,如何有效地利用和改造这部分建筑空间,营造出优美的庭院景观环境,是值得人们分析和探索的。以实际施工方案为例,针对南京西康宾馆庭院内的环境现状,结合现有建筑形式,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对人文元素、自然元素、建筑元素和植物元素的综合运用,营造出与周围建筑、地形、环境和谐共存的庭院景观。  相似文献   

10.
沈贇彦 《现代园艺》2011,(21):81+83
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突出绿色生态景观,营造一个舒适、安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绿色社区。从景观设计理念、植物设计、景观节点设计思想3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重庆东原.香山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手法,为创造"生态绿色景观社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漫话核桃     
误传的核桃历史 核桃又被称为胡桃、羌桃、万岁子,日本称之为"陈平珍果".公元前3世纪张华《博物志》一书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据此,中国人一直以为,核桃的故乡在亚洲西部,是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的.但是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文化遗址,考古学家辨认出榛子、小叶朴和胡桃.在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核桃孢粉,确立了中国是核桃原产地的身份.中国栽培核桃历史悠久,《西京杂记》记载汉朝上林苑就栽植核桃.  相似文献   

12.
以颐和园乐寿堂院落为例,对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艺术、庭院空间、植物配置艺术等进行研究,分析了该院落的植物品种、栽种位置、配植方法和文化内涵。结果表明:植物配置、露天陈设等构成的庭院空间与建筑的主题是相一致、相协调的,表现出传统建筑庭院和谐的空间观念与整体性,以期为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历史景观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下,由于职业分工的原因,大部分建筑和景观都被分开设计了。因为没有整体统一的设计考量,建筑和景观在空间意境上也被割裂开来。然而中国传统营造则不然,因为自古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营造十分注重建筑、景观和环境的统一设计。要想摆脱现代快速经济下建筑单调而冷冰冰的状态,传统建筑营造对当下建筑与景观如何整合设计具有很多启发。通过研究和分析相关理论和实例,探索建筑与景观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当前工业遗址景观空间改造方式的发展状况分析,研究引介文学叙事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从叙事主题的确定、叙事修辞与空间内涵、叙事结构编排空间、时空特征和空间转换几个层面探讨工业遗址景观叙事性空间的营造及营造策略。阐述了叙事性景观空间的功能性和设计表达效果,表明在工业遗址景观中叙事空间营造的多样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回首过去历史古建筑遗迹的辉煌,发展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时期,我们却将重要的历史过渡时期忽视——近现代时期建筑。而这一时期的建筑、街道等都真正代表老西安人的记忆,对古城历史的文化记忆,我们应将其很好地传承下去。2005年第十五届ICOMOS在中国的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作为第1部有关遗产周边环境的国际法规,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从而再次阐明周边环境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莎  刘兆丰 《现代园艺》2021,(3):156-158
建筑设计师巧妙地将蒙太奇空间维度构造手法运用到建筑中,体现建筑的故事性;剪辑师将蒙太奇时间维度构造手法运用到电影剪辑中,深化电影情节的故事性;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材料和别具一格的配置形式,但景观设计师却极少运用植物营造来体现人文情怀,营造文化认同感。运用文献查阅法和交叉研究法总结归纳出叙事性景观特征,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为切入点,来填补此方向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从历史发展角度审视中国建筑的演化,当代所谓"最美建筑"之美,更多的是体现在现代建筑空间营造及功能实现范畴,诸如建筑材料创新、建筑技术改进、建筑创意设计等。但建筑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空间载体和功能结构,它亦是文化载体和象征符号,如果仅以科学技术优势作为当代"最美建筑"的评判标准,无疑是狭隘且浅显的,更是割裂中国建筑文化脉络的无知行为。因此,当代"最美建筑"之美,既包括建筑实体之美,也包括建筑文化之美,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在文化视阈中一脉相承,由此  相似文献   

18.
方智远 《园艺学报》2012,39(9):1633-1638
今年是《园艺学报》创刊发行50周年。50年来,《园艺学报》坚持为学术交流服务,为促进学科发展作贡献的办刊原则,以"科学性;创新性;对生产和科研有参考启迪作用"的标准,收录和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论文,记载了几代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创新之作,反映了中国园艺科学技术和园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设计一直是我国营造建筑所遵循的理念。人类科学地将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景观等做统一的考虑,来实现对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然而因为经济社会等因素,中国的住区设计一直都处在"先量后质"的处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自当代职业划分以来,在高效设计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与景观的割裂。建筑与景观的不协调往往会给使用者带来一系列的困扰。因此,设计师需要建立景观一体化的观念和方法来使得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相协调一致。同时,不同的场所设计具有不同的场所感,如果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是分开的,各行其道,其可能引发场所的分裂,导致使用者感到困惑和不适。笔者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例的研究和分析,从探索居住区场所感的营造、建筑与景观边界的融合处理以及一体化细部处理等方面,对居住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及应用提出可能。  相似文献   

20.
西泠印社是中国传统园林之中意境营造的集大成者,凭借孤山得天独厚的台地地势,在错落的地形中,以多变的造景手法,营造出风格独特且个性鲜明的"印学"意境。孟兆祯先生赞其为中国台地园林经典之作[1]。通过对西泠印社山地园林意境营造进行系统探究,从园林立意、实境构成、意境生成、意境深化等方面详解古典园林景观意境营造的手法,为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