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菜用早熟大豆新品种通酥1号为指示作物,讨论其最佳的播种密度.结果表明:适宜的栽培密度为2.3~2.5万株/667m2,密度和单株结荚数、密度和百荚鲜重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密度和鲜籽百粒重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南方双季糯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最优群体配置结构,以常规双季糯高粱国窖红1号和大豆品种南豆12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糯高粱和大豆不同密度配置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大豆密度下,随糯高粱密度的增加,两季糯高粱株高均增加,穗长、千粒重、穗粒重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后减;随两作物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糯高粱总产以高粱9万株·hm-2、大豆9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8 701.39 kg·hm-2;大豆产量以糯高粱7.5万株·hm-2、大豆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达1 875 kg·hm-2;两季作物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产投比均以糯高粱9万株·hm-2、大豆密度10.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分别为10 097.22 kg·hm-2、46 511.1元·hm-2、29 193.6 kg·hm-2、2.69。双季糯高粱、大豆1.8 m开厢,"2∶2"间作模式下,国窖红1号、南豆12密度分别为9万和12万株·hm-2是常规双季糯高粱、大豆高产高效最优群体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3.
2008年通过对大麦新品种蒙啤麦1号、垦啤麦7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探索确定内蒙古东部旱作生态区啤酒大麦最佳栽培密度.试验表明:在同一栽培密度水平下,蒙啤麦1号的生产潜力高于垦啤麦7号;蒙啤麦1号的平均最高单产为383.90 kg/667 m2,垦啤麦7号的平均最高单产为364.63 kg/667 m2;蒙啤麦1号的最佳栽培密度为30万~50万株/667 m2,其单位产量变幅为372.78~383.90 kg/667 m2,考虑到啤酒大麦千粒重在43~48 g适宜的质量标准,蒙啤麦1号旱作最佳栽培密度以45万~50万株/667 m2为宜.垦啤麦7号最佳栽培密度以30万~50万株/667 m2为宜,其单产变幅为355.70~364.63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春大豆在与小麦套种模式下.品种和密度二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晋豆19号品种的产量均高于承豆6号、晋豆42号两个品种.品种与密度间除了简单效应累加外,还存在互作效应.在套作条件下,晋豆19号在播种密度1.21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在1.0万株/667m2时,产量次之;晋豆42号在密度1.42万株/667m2时,产量位居第三;承豆6号在密度1.00万株/667m2时.产量为223.22 kg/667m2,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移栽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浙鲜12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本试验设4个密度,2个氮肥水平,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试验结果表明,浙鲜12在椒江区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2万穴/667m~2,每穴留2株苗,氮肥施用量为12.5 kg/667m~2,此时产量、每荚粒数、百荚重和百粒重等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裂区设计,以黑龙江省主栽的3个抗线品种(抗线4号、6号和8号)为主区,5个密度(20、23、26、29和32万株·hm-2)为副区,对不同密度下各品种单株产量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以及群体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个密度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百粒重和单荚粒数无显著影响;而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蒙古大豆主产区,以蒙豆5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旱作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施氮、磷、钾量和密度四项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建立了四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优化解析,提出了单产175kg/667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组合方案,即密度以2.05-2.19×104株/667m2、施磷(P2O5)量4.0-5.5kg/667m2、施钾(K2 O)量3.7-4.4kg/667m2、施氮(N)量4.0-4.7kg/667m2.经田间试验验证,模型和提供的优化方案可行,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除单株荚数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外,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随密度、施肥量增加而呈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适合陇中干旱半干旱条件下马铃薯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陇薯10号’为材料,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冠层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同一种植模式下,密度为5 000株/667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块茎数大于4 000株/667m~2处理,而水分利用效率、地上部和根鲜重以及盛花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单株块茎重小于4 000株/667m~2处理;在同一密度不同种植模式的条件下,LAI、地上部和根鲜重、单株块茎重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垄宽的变宽和垄沟的变窄而变小;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是4 000株/667m2、50 cm垄宽和50 cm垄沟以及垄上微沟种植最高。综上所述,垄上微沟种植、4 000株/667m~2以及50 cm垄宽、50 cm垄沟是陇中干旱半干旱条件下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铁豆68号产量的密度、施肥量、叶面喷肥、化控次数4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豆新品种铁豆68号产量影响的顺序是:施肥量、密度、叶面喷肥、化控次数;铁豆68号最理想的栽培技术模式是密度1.1万株/667m2,施肥量为20 kg/667m2,叶面喷肥1次,化控次数1次。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种方式对合丰50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合丰50在不同播法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播法对品质、产量和所有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中穴播对产量、脂肪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正向效应均是最大的.密度对百粒重、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它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在不同密度处理下,26万株·hm-2、23万株·hm-2与2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26万株·hm-2为合丰50高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1.
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2007~2008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以垦丰16为试材,采取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叶面积指数、荚数和荚干重在冠层中垂直分布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叶面积指数、荚数和荚干重最高,垂直分布最合理,产量也最高,不同栽培模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30万株·hm-2到36万株·hm-2之间,产量、荚数和荚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为39万株·hm-2时,产量、荚数和荚干重都有所降低,即在36万株·hm-2的栽培密度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铁丰31号栽培条件的密度、施肥量、叶面喷肥、化控次数四个因素分别设定三个水平的处理。采用正交表L9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影响铁丰31号大豆新品种产量因素的顺序是:施肥量、密度、叶面喷肥、化控次数;铁丰31号最理想的栽培技术模式是密度1.1万株/667m^2,施肥量为20kg/667m^2,叶面喷肥1次,化控次数1次。密度高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低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产量与叶面喷肥次数、化控次数呈正相关,极差R值分别为8.91和6.17,但并不显著。说明适时适量的叶面喷肥次数和化控次数对铁丰31号大豆品种提高产量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高粱4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分别在新疆奇台县、玛纳斯县、伊宁市、莎车县4个地区,以甜高粱新品种新高粱4号为试验材料,对其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数、覆膜、播种量等单项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新疆地区新高粱4号的高产栽培模式,筛选出了最优组合方案:即覆膜播种,播量为750~1 000 g/667m2,密度为8 000~9 000株/667m2,施肥量30~40 kg/667m2,全生育期灌水4~5次.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圣豆24、菏豆37和菏豆38为供试材料,分析单株和群体农艺性状、籽粒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 表明:4个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株高、底荚高随密度增大均逐渐增大,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根干重、茎干重、豆荚干重及百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现减小趋势,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圣豆18和圣豆24群体根、茎、荚干重在种植密度为19.5万~22.5万株·hm-2时均较高;菏豆37和菏豆38群体根、茎、荚干重在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时最高.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时,圣豆18产量最高,为3750.00 kg· hm-2;种植密度为19.5万株·hm-2时,圣豆24、菏豆37和菏豆38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458.65,2952.30和3625.7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宁夏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近年来该区由于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气候的逐渐改变,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已开始较大面积推广。因此,针对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用当地的主栽品种(南部山区为‘陇薯3号’,中部干旱带为‘虎头’),布置了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种植密度的高低与其生育期、商品薯率及产量间均存在较大的关系。从马铃薯生育期、商品薯率和产量综合因素来看,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马铃薯适宜栽培的密度分别为3 500~4 000株/667 m2和2 000~2 500株/667 m2,通过函数拟合发现,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高产的密度为3 612株/667 m2,中部干旱带为2 564株/667 m2。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我国高蛋白大豆进一步推广利用,本文选用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21、冀豆12、荷豆12和齐黄34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高蛋白大豆品种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品质和产量等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株高、主茎节数等植株生长性状均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单株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单荚粒数及荚长等性状随密度增大逐渐减小。单株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群体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22.5万株·hm~(-2)~25.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而脂肪含量总量则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品种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趋势,冀豆21和冀豆12高产的最佳密度是22.5万~25.5万株·hm~(-2),荷豆12和齐黄34高产的最佳密度是19.5万~22.5万株·hm~(-2)。这说明,适宜密度有利于高蛋白大豆植株生长及株型构建,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籽粒产量的增加,该研究为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新品系进行产量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间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在1.25万株/667m2种植密度下筛选出2个优良品系较对照增产显著,分别比对照增产22.82%、15.38%。6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品系的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籼稻协优中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氮每667m20kg、5kg、8kg、11kg、14kg和17kg和栽插密度(每667m27540丛、10053丛、13468丛、15874丛、17544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8~11kg/667m2范围内,协优中1号产量水平较高;当栽插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增产幅度降低;栽插密度在13468丛/667m2到17544丛/667m2之间适当调节,有利于协优中1号的增产。  相似文献   

19.
夏大豆高产群体生理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夏大豆高产生理指标,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密度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面积、光合势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与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250 ks/667m2夏大豆鲁宁1号的平均叶面积系数应在3.14以上,总光合势在16.06万m2·d以上,干物质积累在505.30 kg/667m2以上;鲁豆11号的平均叶面积系数在3.56以上,总光合势18.57万m2·d以上,干物质积累在533.40 kg/667m2以上.两品种18 000株/667m2均可获较高产量,适当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对于获得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麦新品种"蒙啤麦3号"在旱作条件下设置播期与密度效应试验,探索其对"蒙啤麦3号"产量的影响,确定该品种在内蒙古东部旱作生态区的适宜播种期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多棱啤酒大麦"蒙啤麦3号"在东部旱作区播期弹性较大,从5月5日~5月30日均可;密度31万~37万株/667 m2为宜;产量280.76kg/667 m2以上;蛋白质含量为10.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