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生 《福建茶叶》2016,(5):388-389
本文通过对中西传统茶文化和英国pub文化的比较,对中西茶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中西茶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马晓莉 《福建茶叶》2016,(12):314-315
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交流过程中,茶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着不可或缺的文化交流意义。虽然西方茶文化归根结底源自中国,但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受到西方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影响,中西茶文化之间逐渐出现了很多差异,譬如说在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只有进一步了解中西茶文化在跨文化对比上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让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又好又快进行。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西茶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发展的桥梁,对中国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教学中茶文化渗透显得更加必要,英语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视角,研究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理念,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整合为一体,通过奠定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茶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茶文化是经由东方茶文化传入西方后受到本土茶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出来的,因此西方的茶文化在内容上与东方传统的茶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着手,浅谈在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影响之下的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的习得研究,了解中西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造成两者之间的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解释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如何影响中英文的发展,以及对影响下的后果做相应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背景及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中西茶文化比较对于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应该充分利用中西茶文化中差异元素,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对比,以多元文化充实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西方文化适应能力,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6.
借助中西茶文化交流,推动英语文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好认识中西茶文化差异。本文选择"茶文化"作为教学基点,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析中西茶文化差异,以此为视角,思考英语文化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将文化兴趣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是教学方法与思维的创新体现,也是拓展英语文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西方茶文化虽然源于中国,但中西茶文化在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精神内涵及物质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尽管对语言及文化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却也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对于拓展英语教学范围,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应该将中西茶文化引入日常教学中,通过文化对比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第二部分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传统茶文化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希望文本的研究能够为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9.
石韫歆 《福建茶叶》2024,(2):128-130
为了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文章对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与分析,茶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包括茶种类、饮茶场所等,中国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种植特色的茶叶种类,西方人主要倾向于红茶、花茶、果茶等,分析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表现,包括品饮方式、茶具的差异,研究认知语言学理论相关内容,包括茶文化传播的历史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具体作用,开展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从中西茶文化传承与融合的角度进行论证,由此进一步拓展与研究茶文化语言,进一步体会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价值,为新时期文化融合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跨文化交际下的对外贸易,必然会存在很多文化差异的问题,交际双方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下,难免会出现认知上的歧义。对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视角,研究商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商务英语人才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茶文化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特点,并认识到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不同,进而在交际中,尽可能避免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误会,保障交际的有效性。本文针对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几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文化享誉四方,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对中国茶文化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茶类专有名词的翻译,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影响,英语翻译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和误解,为了消除这些误解,翻译者应该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视域之下,以对外传播为目的,研究茶文化的英语翻译对策,保障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正确性,促进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叙述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中西茶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同时从课堂导入、创建情景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将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渗透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当中,以期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同时能够更为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两千来年对茶的饮用中,中国茶人创造出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英国也是一个茶文化大国,尽管其饮茶的历史不过四百多年,但是在英国王室的示范作用以及工业革命的直接作用下,茶文化作为一种国民文化迅速在英国普及,最终形成了以英国茶文化为基础的西方茶文化。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各自民族的语言教学之中。对我国的大学生而言,认识和了解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能够更好地去感受中西之间不同的语言特点、交流方式以及风土人情等。本文就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说起,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意义试论一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茶文化的研究随即进入学者们的视界,中西茶文化都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淀,有关茶文化研究已相当完善。但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生态一词成为当今的热点关键词,并已从环境领域拓展到众多学科领域,生态解读、生态视角已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成为众多学者突破学术研究的壁垒。因此,本文以茶文化生态解读作为突破口,一方面在于透析英国儿童文学中的茶文化内涵与生态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也在于突出中西茶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针对品茶方式、品茶礼仪和茶道精神,解析了中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差异,然后提出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引入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教学思路,采用对比法展开英语文化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外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著作,掌握中西茶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娄小韵 《福建茶叶》2016,(2):249-250
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甚少。鲁迅曾经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幼儿加强传统文化教学至关重要。其中,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以中西茶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加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可以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进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其语言蕴藏着独特的民族性以及特有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对茶文化进行翻译时,是根据不同民族和不同国际语言进行互译的过程,涵盖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底蕴以及社会习俗。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有着重要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和民族礼俗,学习茶文化有助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西方文化对于tea这个词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与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因此,深入分析中西茶文化的文化价值和民族内涵,并就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探索,有助于加强对中西茶文化内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尽管西方茶文化源于我国,但是西方茶文化与中国传统茶文化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却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社会应该正确认识、挖掘、利用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从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高度,将中西茶文化比较导入到英语教学实践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并以中西茶文化差异比较为基点,切实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贾秀清 《福建茶叶》2016,(10):347-348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从茶叶发现时起,关于茶叶的传播就从没有间断过。古代时期,茶叶在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开辟了著名的茶马古道,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离不开茶叶贸易。近代时期,中国贸易普遍衰落,茶叶贸易仍然在中外贸易中占有优势。随着茶叶的海外传播,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产生了不同于本土的茶文化,造成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在物质、精神和语言上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对比,挖掘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西方茶文化体系发展应用来说,想要实现多元文化的全面交流与融入,就需要充分利用语言工具,通过融入必要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有效应用。本文拟从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异状况分析入手,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具体内涵,通过研究中西方语言体系传播的具体特色,从而探究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