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雷达图分析稻米食味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胶稠度、碱消值、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较大的理化指标作为雷达图分析的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化处理后用于绘制雷达图。为消除指标排列顺序不同引起的差异,本文采用雷达图的平均周长和平均面积作为特征向量构建评价参数,并对10个参试样品的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得到的食味评价排序与常规感官评价法的排序基本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适用于稻米食味品质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食味作为衡量稻米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地判定稻米品质,日本佐竹公司建立了系统的大米食味评价系统,运用其开发的食味检测仪器,结合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用途大米进行食味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稻米的食味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稻米食味品质的感官、理化分析(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略述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改良的最终目标,其研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稻米食味品质形成及其响应氮素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米食味品质是消费者评价稻米优劣的关键品质,决定了大米的档次与市场定位。本文阐述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淀粉晶体结构、淀粉颗粒粒径分布、支链淀粉链长分布、淀粉溶解及膨胀特性、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及回生特性等稻米食味品质评价体系,从稻米淀粉合成相关酶(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脱分支酶(DBE)及蛋白组分概述了稻米食味品质的遗传调控。着重综述影响蛋白质含量的重要栽培因素——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氮肥形态对稻米食味品质形成的调控途径,对水稻食味品质的遗传研究及栽培调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可为水稻优良品种选育与生产、稻米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12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和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硬米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类稻米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软米食味优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硬米;硬米食味值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呈显著正相关,软米食味与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硬米和软米食味值与胶稠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硬米食味值与RVA谱相关性不显著,软米食味值与崩解值和最高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今后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分类,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以便能更加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定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两方面简要介绍了评价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实用指标,并从水稻品种的血统和熟期、产地的土壤和水质、选用肥料的品种和用量、收获时期和方法四方面重点分析了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旨在为发展名牌稻米生产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7.
贺梅  宋冬明  黄少锋  张丽萍 《北方水稻》2013,43(1):39-40,42
总结了目前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评价的三种方法,包括感官评价法、理化指标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同时分析了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因素,为优质稻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米蛋白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是稻米中含量仅次于淀粉的物质,同时是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对稻米品质有较大影响。本文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特点,以及蛋白质与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尤其是蒸煮食味品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蛋白质影响蒸煮食味品质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稻米蛋白质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快速粘度仪)谱特征值是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优劣的重要理化指标。为探究不同海拔地区苟当1号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在贵州省从江县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选取了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种植苟当1号,对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苟当1号的蛋白质含量在5.23%~7.07%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1%~2.87%之间,海拔高度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特征值多重比较表明,回复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崩解值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消减值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此外,不同海拔的土壤基本成分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苟当1号在从江地区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种植,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而变优。  相似文献   

10.
云南粳型特色软米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系)种植在4个不同海拔生态点,利用AMMI模型对食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食味品质性状的表型值、AMMI分析的前两位主成分值及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品种(系)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3项指标在基因型间、环境间及基因型×环境互作间的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此3项指标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值(IPCA)差异也显著。综合考虑3项指标的表现,5个软米品种(系)食味品质稳定性依次为银光云粳20号云粳优4号YH6H559。影响食味品质稳定性的主要环境气候因子是海拔和日平均气温。综合考虑供试品种(系)的产量水平、食味品质及其稳定性,银光和云粳20号可作为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特别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稳定性的亲本。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含量与稻米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表观蛋白含量相近的水稻品种食味评分差异很大,可能与其蛋白组分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从蛋白的提取剂、进样量、固定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两种水稻蛋白电泳方法,即水稻清蛋白电泳方法及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采用改进后的水稻谷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谷蛋白电泳谱带无差异;北方粳稻和南方粳稻的谷蛋白电泳谱带有差异。对不同来源的粳稻品种,采用优化后的清蛋白电泳方法进行谱带分析,发现蛋白含量相近、食味评分不同的水稻品种,70~105 kDa处谱带缺失或谱带浓度加强。初步确认105 kDa是与稻米食味相关的谱带,谱带颜色越深,稻米食味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为挖掘优质粳稻品种资源,探求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最佳值,采集750批次国内外优质粳稻米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粳稻米品质总体较好,各指标中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食味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得出,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适宜值为:垩白度0~2%,蛋白质含量6%~8%,直链淀粉含量16%~18%,胶稠度80~86 mm,水分13%~15%。  相似文献   

13.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低世代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育种低世代遗传改良中的问题,提出了简易的碘蓝染色法:采用一定量的半粒糙米染色,按照染色后颜色由棕红到深蓝的差异,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分为4个类别,分别对应的直链淀粉含量由低到高。使用该方法测定了28份供试水稻品种,染色结果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相关(r=0.95**)。利用低世代遗传群体的研究,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验证了该方法对Wx基因筛选的准确性。22份恢复系与保持系育种亲本通过此法所得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标记之间的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粳稻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集全国70个主栽粳稻品种和3个日本粳稻品种,对其进行常规理化品质、感官试验及淀粉粘度谱仪试验、TPA质构仪试验和食味计试验,研究粳稻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与感官评分和米饭食味计评分均达到极显著相关的品质指标有硬度、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与感官评分和米饭食味计评分均达到显著相关的品质指标有米粒延伸性、最高黏度、崩解值、消减值、粘着性和咀嚼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稻谷生产、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本研究选取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7座城市——天津、哈尔滨、西安、长沙、杭州、广州和成都,共征集163名消费者作为品评员,对4种大米(粳稻和籼稻各2种)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发现,不同地域、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对大米饭的喜好不同;传统籼稻市场地区,消费者对粳稻的评价明显高于籼米,说明籼米市场萎缩而粳稻市场逐渐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米饭食味计评价华南籼稻食味品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STA1A米饭食味计和感官食味品尝对133份籼稻米样食味进行评价,建立了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值与籼稻米饭食味综合评分的回归方程,发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值与籼稻米饭食味综合评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利用STA1A可方便、准确、快速地测定籼稻的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7.
对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3个川香29A所配三系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5%,其中有1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长宽比平均为2.8,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粒率平均为38.2%,有7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度平均为7.6%,有6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胶稠度平均为63mm,有1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2.4%,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在13个组合中只有3个组合的综合米质指标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制约综合米质达标的主要因子是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各项品质指标中,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川香29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粒型细长、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恢复系来进行配组。  相似文献   

18.
肖正午  黄敏 《中国稻米》2022,28(3):34-41
米粉种类丰富,口感爽滑,质地柔韧,既可作为主食,又能当作早餐,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因此,科学评价米粉品质、探究米粉品质影响因素始终受到研究者和企业的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鲜湿米粉的分类与评价方法,从稻米品质、浸泡处理方式、磨粉工艺、辅料与食品添加剂、贮存保鲜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米粉品质的因素。目前,按成型工艺将鲜湿米粉分为切粉和榨粉。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做的米粉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低,感官品质好,因此可将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核心指标筛选出适宜作米粉的水稻品种。在调试出合适米水比的条件下,半干法研磨安全环保,对淀粉损伤较小,生产出的米粉品质与湿法研磨无显著差异。盐类或单甘脂等添加剂与保鲜方式结合使用,对鲜湿米粉保鲜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以津川1号和津原E28为材料,采用自来水和纯净水煮饭,通过米饭感官评价和质地测定,明确水质对其食味的影响,同时研究这种影响是否与煮饭时的加水量和浸泡时间有关。结果表明,随加水量的增加,米饭外观、饭香、味道和综合评价感官得分先增大后减小,米水质量比为1:1.50时上述指标得分最高,食味最好;米水质量比在1:1.25~1.50范围内,用纯净水蒸煮的米饭的味道和粘度感官得分要高于用自来水蒸煮的米饭。随煮饭加水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下降、粘度增加,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随大米浸泡时间延长,米饭外观、味道、粘度和综合评价感官得分先增加后减小,浸泡1.0 h,上述指标得分最高,食味最好。浸泡时间延长会降低米饭的饭香。在浸泡时间15.0 h内,与用自来水浸泡后蒸煮相比,用纯净水浸泡后蒸煮的米饭食味感官综合评价更高。综上,对津川1号和津原E28而言,米水质量比为1:1.50,浸泡1.0 h,使用纯净水煮饭可以获得更好的食味。  相似文献   

20.
稻鱼(鳅)耦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稻田养鱼(鳅)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本实验对水稻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碾磨品质、蒸煮品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探究稻鱼(鳅)种养耦合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每一模式都种植两个水稻品种,中早39和H优518.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在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率都显著提高,碱消值显著提高,并且垩白度、垩白粒率都下降(其中H优518组的下降达到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稻鳅种养耦合模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都显著提升,垩白度、垩白粒率显著降低,碱消值提升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从整体上看稻田生态种养组合的稻米品质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有着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