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给大豆亲本选配和育种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对197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归纳出山西省大豆品种的祖先亲本和骨干亲本。山西省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主要来源于晋豆1号、晋豆19和徐豆1号三大家族。84份大豆品种基因库源于110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110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有39个。核遗传贡献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有大白麻,其次是滨海大白花、铜山天鹅蛋、Mamatan等16个种质。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大白麻,其次是丹66-12、京谷玉。山西省育成的84个大豆品种中,形成系谱的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0.95%。晋豆1号作为亲本育成36个大豆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42.9%,为山西省大豆育种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给大豆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依据,对河南省1985-2020年育成的132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追溯,系统分析其育种方式、亲本组成、细胞核、细胞质遗传贡献率,并归纳骨干亲本.结果表明:常规杂交是河南省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占参试品种的85.5%.132个品种共有185个细胞核遗传的原始亲本,核遗传率最大的祖先亲本是齐黄1号,其次是沁阳水白豆和野岗1号;共59个细胞质遗传的原始亲本,遗传率最高的是郑80024-10.常被用作育成大豆品种直接亲本的有濮豆6018、郑9805、郑59、开豆4号和周豆23.根据衍生品种数归纳出6个骨干亲本,包括豫豆2号、豫豆3号、豫豆10号、豫豆18和豫豆22.其中豫豆2号作为亲本衍生出57个大豆品种,占参试育成大豆品种的43.2%,为河南省大豆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根据种植面积筛选出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113份,通过系谱分析,归纳出大面积种植品种的直接亲本和祖先亲本.结果表明,大面积种植品种比普通品种拥有更多的祖先亲本,遗传基础更丰富;新近育成的大面积种植品种比早期育成的大面积种植品种遗传基础更丰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比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品种的遗传基础更为丰富.以大面积种植品种作为“平台亲本”培育的新品种更容易在生产上种植应用,更有希望成为新的大面积种植品种.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追溯品种系谱可以揭示品种演变特点,总结亲本选配经验,并指导育种实践。对1983~2010年北京育种单位育成90个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共来源于10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5个细胞质亲本,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有1.11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国内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黄淮,国外祖先亲本来源于美国。21个祖先亲本累积核贡献大、衍生品种多,为核心祖先亲本。随着时间推移,现有育成品种作为亲本利用的趋势在增加。相较而言,北京市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1923~2005年间育成的1300个大豆品种源自670个祖先亲本,根据衍生品种数、细胞核、质遗传贡献值和衍生品种轮数4项指标,从670个祖先亲本中遴选出113个对中国各生态区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最大的核心祖先亲本,其中34、28、10、14、4、3和20个分别来自Ⅰ、Ⅱ、Ⅲ、Ⅳ、Ⅴ、Ⅵ生态区和国外.入选的113份祖先亲本占总数的16.87%,对1300个育成品种的核遗传贡献占70.90%,质遗传贡献占74.85%;他们包括了原来的66个核心祖先亲本,但来源更广;Ⅰ、Ⅱ、(Ⅲ Ⅳ Ⅴ Ⅵ)区和国外分别增加了9、9、13和16个,南方和国外增加比例较大.研究结果可供研究我国大豆核心种质、亲本选配以及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亲缘关系等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优异品种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广西已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系谱进行追溯,分析其亲本组配方式、地理来源及细胞核(质)遗传贡献,结果表明,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春大豆28个,夏大豆11个)来源于4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17个细胞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9.42 %(58.98%)、45.75 %(38.46%)和14.83 %(2.56%);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本地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我国南方、巴西和美国。春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北京,夏大豆育成品种细胞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和上海;2006年以来,96%的大豆育成品种是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亲本组配而成;归纳出靖西早黄豆等8个核心春大豆祖先亲本,平果豆等5个夏大豆核心祖先亲本。广西大豆育成品种核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合丰号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2,21(2):131-137
合丰号大豆 32个品种 84 .4 %来源于满仓金、荆山朴、丰收 6号×克山四粒黄、丰收 1号×蓑衣领四个族系。其基因库源于 33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 33个 ,细胞质祖先亲本有 8个。核遗传贡献率较大的祖先亲本为金元 (18.7% )、四粒黄 (18.3% )、白眉 (6 .9% )、十胜长叶 (5 .9% )、小粒豆九号 (5 .6 % )等。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四粒黄 (46 .7% ) ,其次是小粒豆九号(16 .7% )、白眉 (13.3% )。合丰号大豆直接利用亲本 36个。利用国内优良亲本克 4 430 - 2 0、合交80 0 9- 16 12等成功地育成了合丰 2 5号、合丰 35号等高产稳产大豆品种 ;利用国外抗病品种Ohio、Rampage、Wilkin直接作亲本育成高抗灰斑病品种 4个。合丰号大豆品种有 16个具有国外血缘 ,占品种总数的 5 0 %。随着年代的推移 ,合丰号大豆的细胞核、细胞质祖先亲本发生了变化。不同年代有其不同的主要贡献者 ,合丰号大豆遗传多样性是其成功的关键。制定一个祖先品种核质在新品种中达到新的更高水平协调的育种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23~1995年中国651个大豆育成品种(包括东北330、黄淮海210、南方111个)的系谱归纳出348个祖先亲本,育成品种归属为348个细胞核家族和214个细胞质家族。全国每个育成品种实际使用的祖先亲本数由1960年前的平均1.59个增至1991~1995年的平均6.39个,总平均3.79个。从一个地区的祖先亲本总数着眼,东北、黄淮海、南方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拥有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祖先亲本数分别是0.50、0.25、0.71和0.40、0.97、0.54个。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并不平衡,各区均有少数祖先亲本在育成品种中占很大遗传份额,东北地区尤为突出。黑龙江、山东、吉林、江苏等省大豆育成品种的细胞质来源均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血缘组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孙志强  田佩占 《大豆科学》1990,9(2):112-120
用系谱分析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68个杂交育成大豆品种与其祖先品种间的亲缘系数,估计了各祖先品种对辽,吉、黑三省大豆基因库的相对遗传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满仓金,紫花4号,丰地黄,元宝金,荆山朴,铁荚四粒黄,克山四粒黄,金元1号,十胜长叶和黄宝珠10个祖先品种对东北大豆杂交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总贡献为57.7%。因满仓金,元宝金是金元×黄宝珠的后代,而荆山朴是由满仓金系选而来,因此,金元和黄宝珠约贡献了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约28.7%的遗传物质。三省比较,黑龙江省杂交育成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辽宁次之。为了保证持续稳定的育种进展,有必要加强对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扩大种质资源的利用范围,使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绥农10号是以绥农4号为母本,铁75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为明确绥农10号在改良创新过程中作为重要亲本的作用,本研究追溯品种亲本系谱来源,分析亲本系谱组成与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绥农10号的细胞质传递过程为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10号。绥农10号的细胞核来源较为广泛,为拓宽遗传基础奠定了基础,主要来源于四粒黄、金元、小粒黄、白眉、克山四粒荚、东农育成品系、小金黄、铁荚四粒黄、嘟噜豆、熊岳小粒黄等祖先亲本,其细胞核遗传贡献率分别为8.60%、5.47%、15.63%、4.69%、6.25%、3.13%、6.25%、6.25%和6.25%。以绥农10号作为种质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品种51个,其中作为母本育成品种22个,作为父本育成品种8个,间接利用育成品种21个。由此可见绥农10号既是优良品种又是大豆种质改良创新的重要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1.
对吉林省1923~2007年以来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黑龙江和辽宁省血缘品种(品系)进入吉林省最早,并且较多,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开始应用,1923~2007年以来引入黑龙江和辽宁品种(品系)分别29个、15个;其它省份引入血缘品种较少,总计9个品种(品系);外国品种在吉林省应用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应用,但引入速度较快,90年代以后有19个外国品种被引入吉林做亲本,含有外国血缘品种占其育成品种38.5%。随着年代推移,含有外来血缘品种比例越来越大,表明吉林省一直在努力拓宽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黑农4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具有高产、抗旱、抗病等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目前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通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遗传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以期为高蛋白大豆育种亲本选择以及选配高蛋白组合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黑农48的细胞质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绥农3号→绥农4号→黑农40→黑农48。细胞核传递是由金元、四粒黄、白眉、平地黄、克山四粒荚、十胜长叶、永丰豆、佳木斯突荚子、熊岳小黄豆、通州小黄豆、小粒黄、Amsoy、Anoka、柳叶齐和东农20这15个祖先亲本提供,细胞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7.04%、7.04%、5.08%、7.03%、5.47%、12.50%、7.04%、1.95%、2.34%、3.13%、1.56%、6.25%、6.25%、1.56%和0.78%。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育种亲本时,应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具有广适性的主栽高蛋白品种为母本,以融入地理远缘基因和生态远缘基因的材料为父本。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提高优异品质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东北三省10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氨基酸组分、油份及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以综合评价种质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9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I类群蛋白含量较高、油份含量偏低,第II类群蛋白、油份含量均居中,第III类群油份含量较高、蛋白含量偏低,第IV类群高油,第V类群高蛋白,类群间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需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以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 of ozone (O3)-resistant cultivars i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approach for maintaining crop productivity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in which tropospheric O3 pollution is projected to rise. A first step in the breeding of resistant cultivars for a crop such as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is identification of sources of O3 resistance genes. Thirty ancestral lines of soybean were screened for differences in O3 foliar injury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ancestors represented 92% of the genetic base of North American soybean as determined by pedigree analysis. Injury among ancestors ranged from 5 to 50% of leaf area, based on response of the five oldest main stem leaves, indicating both the presence of substantial genetic variation for O3 injury among the ancestors as well as resistance level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tandard control cultivar, resistant Essex (15% injury). Ancestral types Fiskeby 840-7-3 and Fiskeby III exhibited the greatest foliar resistance and PI 88788 the least. A subsequent field study confirmed the foliar resistance of the Fiskeby types. Resistant ancestors identified here are proposed for inheritance and DNA mapping studie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basis of foliar resistance. Because the presence of O3-resistant ancestors suggested that resistant descendents may exist in addition to the resistant control Essex, 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their identification. A predicted O3-resistance score was calculated for 247 publicly-released cultivars, based on pedigree analysis and ancestral response to ozone. Using this approach, the 32 public cultivar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resistant ancestors and, thus, most likely to be resistant were identified as priority candidates for future screening efforts. Predicted scores from th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cultivars from the Midwest may be more sensitive to foliar injury, on average, than Southern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豆品种十胜长叶是引进种质在我国大豆育种中利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对2005年以前利用十胜长叶育成的19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旨在明确十胜长叶对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率,总结其利用方式,为国外种质的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发现,利用十胜长叶衍生育成的品种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4个省市,它所衍生的品种数分别为96个、89个、8个和2个;平均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3.04%、14.99%、20.31%和7.81%.其中92.2%的品种是由杂交育成的.十胜长叶对这些品种的遗传贡献率范围为0.78%~50.00%,以遗传贡献率为12.50%、6.25%和25%的衍生品种数较多,占衍生品种总数的77.3%,说明十胜长叶的利用以至少三交效果比较好,通过复交有利于聚合国内外品种的优良特性.十胜长叶在我国大豆育种中的成功利用说明,通过与当地品种杂交选育创造优良中间材料是利用国外引进种质改良我国大豆品种的有效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未经选择的大豆F3、F4世代为试材,研究大豆粒茎比的遗传及与相关性状的关系,明确粒茎比的遗传规律、选择效果和它在产量选择中的作用,探索在哈尔滨生态条件下,适合的大豆粒茎比类型,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大豆粒茎比于F3、F4代呈明显分离,各组合单株粒茎比的次数分布呈为单峰曲线,呈正态分布;大豆粒茎比的遗传是以加性为主的数量性状,早期世代遗传力低,不易选择,随着世代增加,遗传力增大,可在F4代和以后世代进行选择;大豆亲本粒茎比的中亲值与F3、F4代粒茎比的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中亲值可做为大豆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一个指标;大豆粒茎比与植株高度、主茎节数、分支数、分支荚数、生物产量、收获重、茎重呈负相关,与主茎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长叶型株系粒茎比高于园叶型株系粒茎比;有限类型株系高于亚有限类型,说明随着进化程度提高大豆粒茎比值有提高的趋势;大豆粒茎比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较复杂,在一定范围内大豆粒茎比值的提高产量会提高,超过一定的范围,产量会有所降低。说明在一定生态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适应大豆粒茎比类型,粒茎比大小反应了一定生态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态类型。在哈尔滨田间条件下,大豆粒茎比值在0.9左右的品种类型,可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来源于遗传多样性的变异将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通过血缘关系分析可以了解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中对产量改良起过重大贡献的骨干品系的作用.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中,通常采用自己创造的骨干育种材料或来自其他育种程序的优异品种(系)做亲本进行常年杂交组配,这样带来了骨干血缘年度间的差异性,骨干品种(系)做亲本的使用年限也是有限的,然而,由于本育种程序中缺乏做豆腐用的骨干亲本,使Ohio FG1品种用作亲本的年限延长.Kottman,A98-980047,U 97-3114,HS 98-3628,HS 94-4533,Athow和HS 93-4118等7个骨干品种(系)对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产量改良起主要作用.后代群体中含50%以上骨干血缘品系的平均产量和所有被鉴定品系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46,含50%以上骨干血缘品系的平均产量越高,所有被鉴定品系的平均产量也越高.但后代群体巾骨干品系的血缘百分率和所有被鉴定品系的平均产萤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说明在选择骨干品系做亲本时,除了考虑骨干品系的数量外,还要考虑骨干品系的配合力.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中,26个骨干品系衍生的后代中有11个的衍生后代平均产量超过对照品种,而且,这11个骨干品系中又有7个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说明育种中间材料在产量改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血缘分析结果表明,7个骨干品系来源于Williams、Essex、Amsoy、Wayne、Corsoy 5个老品种和一个现代品系A 86-301024.1998至2008年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19个油用品种和8个豆腐用品种中分别有17和14个亲本来自育种程序本身,进一步说明骨干品系的创造在品种选育中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