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短期干旱胁迫下甘蔗伸长期的生理响应,本研究以4个栽培推广面积较大的甘蔗品种‘云蔗08-1609’‘粤糖93-159’‘新台糖22号’和‘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浇水对照(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和轻度干旱(50%~60%)、中度干旱(40%~50%)和重度干旱(30%~40%)3个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甘蔗品种在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植株受损状况以及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4个甘蔗品种的SOD、POD、CAT和GR活性显著提高(P<0.05,下同);AsA、GSH含量随着干旱时间显著上升;除‘云蔗08-1609’的GSSG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外,其他3个品种的GSSG含量不断上升;‘云蔗08-1609’的GSH/GSSG值不断上升,‘新台糖22号’不断下降,‘粤糖93-159’和‘桂糖42号’表现出先升后降;干旱胁迫造成4个品种的MDA和质膜透性显著增加,叶片相对含水率显著降低;除‘桂糖42号’的ABA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其他3个品种干旱胁迫下ABA含量表现为升-降-升的趋势。综上表明:干旱胁迫造成4个甘蔗品种的SOD、POD、CAT活性及GR、ABA、AsA、GSH、GSSG含量显著上升。MDA和质膜透性提高,绿叶率和叶片相对含水率下降。本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甘蔗干旱胁迫下的响应规律各不相同,‘云蔗08-1609’在干旱胁迫下ABA和叶片相对含水率含量最高,SOD、CAT、POD和GR活性在干旱初期响应最快,质膜透性最小。‘新台糖22号’和‘桂糖42号’在AsA-GSH循环中具有较高的AsA、GSH、GSSG含量。‘粤糖93-159’具有较高的POD和CAT活性以及较低的MDA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2016年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对广西柳州市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的9个主栽甘蔗品种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发病率≤4.41%,宿根蔗发病率≤24.58%,宿根蔗感病较新植蔗严重。柳城05-136在柳州市柳江县发生最严重,其次为柳州市融安县的台优品种。综合各个品种新植和宿根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ROC16、桂糖40号、粤糖00-236和粤糖93-159表现为高抗,桂柳二号表现为抗,ROC22和桂糖21号表现为中抗,柳城05-136和台优表现为中感。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综合评价的抗性表现一致。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黑穗病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战健  邓科  张娣  孟博  周一帆  邓燕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6):1183-1190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我国食糖生产的重要原料,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除了优化施肥管理,种植氮高效的甘蔗品种也是减氮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蔗区推广的早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为试验材料,设置0、0.1、0.5、1、5、10 mmol/L 6个供氮水平开展水培试验,在苗期测定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氮浓度与累积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2个品种地上部、根系及整株生物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云蔗081609’根系生物量先于其地上部达到峰值,‘云蔗05-51’则相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达到最佳生长需要的供氮量分别为0.5、1 mmol/L,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生物量高于‘云蔗05-51’;(2)随供氮水平上升,2个品种的根系总长度和平均根直径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根表面积持续增加,比根长先升后降,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根系总长度、平均根直径和根表面积高于‘云蔗05-51’,比根长则低于‘云蔗05-51’;(3)2个品种植株氮浓度及累积量随供氮水平的升高总体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植株氮累积量高于‘云蔗05-51’;(4)随供氮水平的增加,2个品种的单位根长吸氮量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则呈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稳,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均随供氮水平升高显著降低,在0.1~10 mmol/L范围内‘云蔗081609’单位根长的吸氮量高于‘云蔗05-51’,但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无差异。综上表明,‘云蔗081609’在苗期对氮的吸收量高于‘云蔗05-51’主要得益于更好的根系生长,苗期适宜需氮量低于‘云蔗05-51’。  相似文献   

4.
7个甘蔗新品系种性表现及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桂糖99-181等7个甘蔗新品系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含糖量表现较突出的是桂糖99-181、99-107、99-260,其公顷产蔗量与公顷含糖量均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Roc16)增产12%以上;甘蔗蔗糖分以桂糖99-137和99-268为最高,4年新植宿根平均蔗糖分分别达15.90%和15.84%,分别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高0.7和0.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广西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田间抗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为广西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种植提供依据,探讨广西甘蔗主栽品种对梢腐病的田间抗性,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在甘蔗梢腐病发生盛期,对目前广西蔗区13个主栽品种进行梢腐病抗性的田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严重。新植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3个,抗病9个,中抗1个;宿根蔗表现为高抗的品种4个,抗病8个,中抗1个。综合不同蔗区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抗性表现,高抗品种2个(粤糖94-128、台优),抗病9个(ROC22、粤糖93-159、桂糖31、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桂糖29、柳城03-1137、桂糖21),中抗2个(柳城05-136、粤糖60)。新植蔗和宿根蔗抗性表现为同一水平的8个(粤糖94-128、台优、ROC22、桂糖03-2287、桂糖42、台98-0432、柳城03-1137、桂糖21),宿根蔗差于新植蔗的2个(桂糖31、粤糖60),3个变化趋势相反(粤糖93-159、桂糖29、柳城05-136)。不同蔗区梢腐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品种在各个蔗区的抗性表现也不同。2015年,广西蔗区主栽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说明梢腐病对该榨季广西甘蔗生产为害程度尚不严重。  相似文献   

6.
以柳城县蔗区的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作对照,柳城05-136、桂糖03-2287、桂糖02-208等3个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011年一年新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3个新品种(系)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单位面积含糖量均超过对照新台糖22号。蔗茎产量最高的是柳城05-136为5434kg/667m2,比对照增产17%,差异显著;其次是桂糖02-208平均产量为5377kg/667m2,比对照增产16%,差异显著;桂糖03-2287平均产量为4989公斤/667m2,比对照增产7%,差异不显著。平均蔗糖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柳城05-136、桂糖02-208、桂糖03-2287、新台糖22号。单位面积含糖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柳城05-136、桂糖02-208、桂糖03-2287、新台糖22号。柳城05-136、桂糖02-208单位面积含糖量与对照新台糖22号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各品种间单位面积含糖量差异不显著。三个新品种(系),由于只进行一年的新植,对宿根性、耐寒性、耐旱性、糖分以及在不同土质的适应性等方面还待进一步观察,三个新品种(系)均值得继续在柳城扩大多点试种观察。  相似文献   

7.
几个甘蔗新品种(系)在柳城县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柳城县蔗区的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作对照,柳城05-136、桂糖03-2287、桂糖32等3个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011-2013年一年新植、一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最高的是桂糖32号,其次为桂糖03-2287、柳城05-136,分别比对照增产42%、26%、23%,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蔗糖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柳城05-136、桂糖32号、桂糖03-2287、新台糖22号.单位面积含糖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桂糖32号、柳城5-136、桂糖3-2287、新台糖22号.单位面积含糖量桂糖32号及柳城05-136与对照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及显著水平,其他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三个参试品种(系)综合性状均较好,在我县值得扩大试种观察.  相似文献   

8.
对5个引进甘蔗品种在不同地块进行了1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1号成熟早,糖分高,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于芒市蔗区旱地推广种植;柳城05/136早熟品种,中高产,可作为旱地早熟品种推广种植,种植上加强农艺措施,提高单产;福农40号表现为中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强,适于芒市蔗区旱地,可作中早熟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 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引进收集一批国内育种单位新育成的甘蔗新品种并开展品比试验,研究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蔗糖分、农艺性状,以筛选出适宜兴宾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结果表明,桂糖55号的产量和蔗糖分与对照桂柳05136相当,其前期生长较为迅速,适宜在兴宾区常出现秋旱的蔗区种植;桂糖58号产量与桂糖55号相似,其宿根蔗黑穗病发病率为0,可作为黑穗病高发蔗区的替代品种;其它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都比不上对照品种桂柳05136,还有待继续观察,暂不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10个甘蔗品种旱地区试经过2新1宿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旱地上综合表现性状较好的品种有:SP80-3280、云蔗05-194、云蔗06-362,产量高、含糖量高,可进一步加速繁殖推广。云蔗05-211,建议作为潜力品种因地制宜,适当扩繁。 C266-70虽然产量最高、但甘蔗糖分低,含糖量低,与其它品种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2.
参试的9个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整体表现较好,出苗率及分蘖率除个别品种较弱外,其余表现良好;云蔗03-194、闽糖96-1027、CI-2003宿根性较好;对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含糖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农04-2816、桂糖97-40蔗糖分高,蔗茎产量较差;闽糖96-1027、云蔗03-332、粤甘26号宿根性好,蔗茎产量高,丰产性好,蔗糖分一般;福农04-3504、云蔗03-194、CI-2003、粤甘24号蔗糖分较好,蔗茎产量一般。  相似文献   

13.
10个甘蔗品种通过2年新植、1年宿根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崇左区试点,柳城05-136出苗好,含糖量排在新品种之首,比对照稍有减少,宿根黑穗病明显少于ROC22,可示范并推广;福农1110出苗快,蔗茎整齐,抗倒伏,宿根性较强,糖分稳定,含糖量仅次于柳城05-136,可示范并推广;德蔗03-83农艺性状好,蔗茎产量高,宿根性强,但迟熟,可作为榨季后期原料蔗适量种植。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不适合在本试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2012、2013年在德宏综合试验站进行第三轮集成示范两新一宿试验,从糖分、产量、含糖量及抗逆性等指标分析,综合性状表现好的是柳城05-136;其次是福农40号、云蔗01-1413、桂糖29号;其余的桂糖30号、福农38号、粤甘26号、粤甘24号、云蔗03-258表现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高效生产角度出发,采用田间试验,分析机械化生产下4个甘蔗品种新植和宿根的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及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桂糖42号’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最高,比其他品种分别增加819.66~4273.69 kg/hm 2和1232.14~5863.38 kg/hm 2,而‘桂柳05136’和‘桂糖29号’的较低;不同品种N、P2O5及K2O积累总量分别为133.79~196.82、35.99~47.29、233.31~311.57 kg/hm 2,其中‘桂糖42号’均显著高于‘桂柳05136’;不同品种每生产1 t蔗茎需要N、P2O5、K2O分别为1.57~2.03、0.43~0.48、2.72~3.21 kg,其中‘桂柳05136’的均较低;N、P2O5、K2O的经济效率和生理效率以‘桂柳05136’最高。不同品种宿根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及养分经济效率和生理效率明显高于新植。因此,‘桂糖42号’的生物产量性状较好,‘桂柳05136’的养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在2012-2013年柳州点区域试验中,14个参试材料进行1新1宿的试验结果表明,柳糖07-95、桂糖04-1045、桂糖04-1545等参试材料综合表现较为突出。其中柳糖07-95含糖量名列第一,平均蔗糖分及蔗茎产量均名列第二;桂糖04-1045含糖量名列第二,平均蔗糖分及蔗茎产量分别排名第三、第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粉垄耕作不同深度对新植蔗和宿根蔗根系形态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差异,探索适合的粉垄耕作深度,为推广粉垄耕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立常规浅耕、粉垄浅耕、常规深耕和粉垄深耕4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浅耕处理下,新植蔗产量比常规浅耕和常规深耕处理分别提高了24.9%和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