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剑麻施肥区域土壤微生物类群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各有差异,在总体数量上以细菌为主,真菌次之,再其次是放线菌,特殊生理类群是解磷菌居多,纤维素分解菌次之,固氮菌最少;但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来看,则表现为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是施肥点的土壤高于附近的土壤,而土壤中特殊生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无此变化趋势,即微生物总数高的土壤,其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因此评价土壤生物多样性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多样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为探讨黑土生态系统转变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对黑土区3种生态系统和豆田3种施肥制度下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多样性以草地(GE)最高,其细菌丰富度(S)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农田(CK)和裸地(BE);在豆田土壤中,长期不施肥(CK)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NPM),长期单施化肥(NP)最低.UPGMA聚类分析表明,NP与CK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相似性系数达到65.5%,NPM与GE和BE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2.5%和57.3%.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豆生长期内土壤线虫的变化,利用自行研制的生防颗粒剂豆丰一号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目14科的土壤线虫,其中植物寄生线虫是大豆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营养类群。与对照相比,生防颗粒剂处理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抑制了土壤线虫总量和植物寄生线虫群体数量,但在大豆生育末期促进了食细茵线虫和杂食—捕食性营养类群的增加。应用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SR、优势度指数l和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分析比较了处理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其中,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较好的反映了生防颗粒剂的施用对大豆田土壤线虫生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施肥方式(纯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稻麦两熟制区农田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的影响,本研究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江苏金坛试验基地,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农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几种施肥方式均显著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秸秆还田施肥措施下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呈上升趋势;增施有机肥会导致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提高;相同种类、相同施肥量情况下,肥料早施可以降低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追施拔节肥有提高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趋势。各处理区均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农田的养分生境,导致作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和农田生物多样性出现差异。因此,合理、科学施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沼肥对小麦分蘖期土壤硝化作用强度、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影响,设置沼肥低量(BL)、沼肥中量(BM)、沼肥高量(BH)、沼氮混合(BN)、化肥施用(NPK)及不施肥(CK)6种不同施肥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硝化作用强度,采用16SrDNA PCR-DGGE和amoA PCR-DGGE分析了不同处理土壤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硝化作用强度(P0.05),土壤硝化作用强度以BH处理最高(54.83%),NPK处理次之(52.12%),BL处理最低(44.75%)。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分蘖期土壤AOB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其中BH和NPK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AOA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小,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从选取代表性DGGE条带克隆测序结果和构建的AOB和AOA群落系统发育关系看,小麦分蘖期土壤AOB群落分类变化明显,形成了两个新的类群;amoA基因序列所反映的不同处理土壤AOA群落与已报道的土壤及淡水沉积物环境中的未培养奇古菌(Uncultured Thaumarchaeote)聚为一类,属于Cluster S,AOA群落分类尚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磷脂脂肪酸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磷脂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可以用来表征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组成。施肥和耕作等土地管理方式可影响土壤生物理化特性,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文章主要介绍了磷脂脂肪酸方法及其在施肥和耕作等土地管理措施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影响的分析,明确了作物生长期间在高肥力条件下,非连作与连作相比,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24.6%~32.8%,放线菌的数量增加不明显,真菌数量在成熟期有明显的提高,低肥土壤和高肥土壤分别增加29.6%和38.4%.说明非连作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以细菌占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较少.氮素生理群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多,反硝化细菌次之,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最少.玉米生长期间非连作和连作相比较,高肥土壤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固氮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浅谈茶园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从种植开始就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养份,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土壤原始营养状况以及后天的土壤施肥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土壤原始营养状况是由土壤母质决定的,我们无法改变,而后天的土壤肥培管理则可弥补原始营养状况的不足。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茶树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谢,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施肥不当可能降低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田间种植及人工残体掩埋,利用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BIOLOG Inc., USA)结合微生物的平板培养及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研究了转ScMV-CP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和田间种植时,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的细菌总数增加,但差异不明显.转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放线菌总数没有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总数.在转基因甘蔗根际土壤中的脲酶活性显著比非转基因甘蔗的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比对照的低,但差异不显著.转基因甘蔗对磷酸单脂酶的活性影响很小.转基因甘蔗残体掩埋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没有影响;BIOLOG Ecoplate接种96h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了在田间种植时,转基因甘蔗根际细菌生理群分布的均匀度显著下降(p<0.01)外,土壤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Mclntosh指数(DMc)等多样性指数均差异不明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均匀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其活性和多样性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酸雨对花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酸度酸雨处理对华南地区花生土壤细菌、放线茵、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3.5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真菌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在绝大多数生长时期,pH4.0及以下酸雨处理对花生土壤放线茵数量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pH4.5及以下酸雨处理在花生生长前期对土壤细菌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却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酸雨对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施用堆肥对生菜品质和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堆肥对盆栽生菜的产量和品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和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堆肥配施能够使生菜增产,提高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改善品质;且施用堆肥或化肥与堆肥配施能够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同时施用堆肥能够显著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另外,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堆肥配施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改善土壤酸度。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蔗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有效钾分别与微生物和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无肥、常规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4种肥料处理,于大豆播种前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并对大豆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肥和常规肥比较,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目,并且控释...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8~2003年连续6年在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进行甘蔗连年保持不变的定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和化肥合理配施与当地群众习惯施肥比较,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同时,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具有增强土壤自身能力,是培肥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化肥合理配施对培肥土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先进施肥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造成土壤衰竭,地力贡献率急剧下降,必须合理补充肥料以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尤其要投入足量的有机肥料,使其土壤有机质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4.
探索构建微生物多样性丰富根际微环境的方法,为生态防控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选取茄子为主栽作物,苋菜、薄荷、芥菜、韭菜、菜豆等匍匐生长或矮生的蔬菜种类为混栽组合,采用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混栽对主栽茄子根际土壤肥力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栽组合茄子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涉及碳、氮、磷循环相关酶的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等指示土壤肥力与健康状况的生物学指标,均优于单一种植的对照;另一方面,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混栽组合茄子根际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指数(H)、丰度(S)和均匀度指数(Eh)均显著高于对照。上述茄子混栽组合种植均能有效地提高主栽作物茄子根际土壤肥力和细菌多样性。其中,茄子-菜豆和茄子-韭菜组合对提高茄子根际土壤肥力和细菌多样性的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文山烟区7个县的167个植烟土壤样本的养分含量为分析数据,采用 Fuzzy 综合评判法对烟区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文山烟区主要以红壤和黄壤两种类型为主,植烟土壤中二级肥力占总样本数比例为50.30%,土壤肥力较好。描述性统计分析和Fuzzy综合评判法均表明,棕壤土和水稻土的肥力最高,其IFI值分别为0.797和0.774,红壤和黄壤的土壤肥力中等,其IFI值分别为0.637和0.638,石质土的IFI值为0.584,属于三级肥力土壤,肥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类型橡胶林地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橡胶林地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中,土壤养分肥力以暗红湿润铁铝土(A土类)的最高,以酸性湿润雏形土(D土类)最低;土壤酶活性以暗红湿润铁铝土(A土类)的最高,以粘化湿润富铁土(C土类)或酸性湿润雏形土(D土类)的最低,湿润富铁土(B土类)和铁质湿润雏形土(E土类)酶活性相差不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内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土壤(21~40 cm)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以及好气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同一时期,不同施肥方式下(除休闲处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性,即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对于土壤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不同施肥方式对表层土壤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亚表层土壤中除拔节期外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休闲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均大于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连续5年对蚯蚓生物有机培肥的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生物有机培肥处理(100% FBO)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呼吸速率、微生物熵、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表征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指标,并可以显著提升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在20~40 cm土层,100%FBO处理的微生物和酶活性相关指标也高于CK,但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并提升与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类酶的活性,有利于受损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全面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在双季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伟  石小江  张礼红  石跃才 《作物研究》2011,25(3):215-217,222
连续3年的定田试验结果显示,稻草还田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增加土壤养分。与试验前比较,有机质增加0.9 g/kg,全氮增加0.25 g/kg,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9,2.8和39 m g/kg;二是能使土壤物理性状明显变优。土壤容重降低0.12 g/cm3,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分别增加4%和6.8%;三是能提高水稻生产的产投效益。稻草还田与常规施肥比较,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增产438 kg/hm2,投入成本低1 461.7元/hm2,实际收入增加2 293.9元/hm2,产投比高6.08。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的方法,分析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旨在探究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肥力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设置无处理(对照CK),添加铁粉(A)、磁化铁粉(B)、场强为0.2特斯拉(T)磁铁+铁粉(C)以及0.2 T磁铁(D)的处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磁处理对豌豆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C处理显著增加豌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同时微生物生物量C、N、P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34.0%、46.0%、44.2%;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磷酸酶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4.6%、23.7%、31.8%;另一方面,C处理中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K;属(Genus)分类水平韦恩图分析中上,CK处理特有的属细菌主要有3个:SneathiellaDesulfurisporanannocystaceae;A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7个;B处理特有的属细菌亦有7个;C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11个;D处理特有的属细菌有8个。综上所述,C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豌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N、P)、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等多项指示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表明磁场强度为0.2 T的磁铁+5 g磁化铁粉处理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抵御土传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