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古文化遗址、野茶陶杯文化,探讨了其兴盛的原因与其文化价值以及其对当代中国茶业发展的价值,阐述了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头山野茶陶杯文化精神的必要性和使命感,并认为它是打造中国茶民族品牌成为世界茶叶强国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最新考古成果——澧县《澧阳平原原始社会遗址群》及《城头山文化遗址》的综合剖析,粗略论述了澧阳平原一万年的文明起步与城头山六千年古文化的演进,同时也考证了"澧县小叶"野茶漫长的进化起源与发展,提出了发掘、弘扬中国茶史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茶叶》2017,(2)
正应法国旺代省永河畔栋皮埃尔市市长菲利普的邀约,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中国生态文化周"活动。法国当地时间6月18日,迎来了"中国生态文化周"活动的高潮——"中国生态文化活动日"。旺代省皮埃尔市的la Salle du Moulin大礼堂内,人头攒动,慕名前来的法国市民络绎不绝。此次在法国皮埃尔市举办的"中国生态文化周"从6月12日到6月18日为期一周,融合了茶、酒、丝绸、太极拳、艾灸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茶博作为文化支持单位,在中国馆展厅内推出了"中华茶文化展"、茶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茶文化专集《茶业与民生——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精编》一书,9月中旬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作者撰写的《对澧县野茶和城头山出土陶杯的认识》,作为我国最早城市野茶文化研究新学科的研究成果囊入其中并荣获证书。《茶业与民生》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沈立江主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周国富作序。该书从收到来至8个国家的170篇优秀论文中,经权威专家严格评  相似文献   

5.
张洁 《福建茶叶》2016,(9):363-364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自从16世纪中西方的来往密切后,我国的茶文化开始传到英国,并被他们制作成为了一种名叫"奶茶"的饮料。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茶,受到英国人的热爱,并开始出现很多有关于"茶"的词汇。英语单词里的"茶"和中国古代的茶诗相似,都是建立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由于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其他西方国家的茶文化都带有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的茶文化对西方茶语的影响,来讨论英语中关于"茶"的有趣词汇。  相似文献   

6.
贵州作为产茶大省,有其独特的茶史文化和茶俗,但山高路远,道路崎岖,以至于茶史文化传播不足。再者,加上文字记载少,更是难以提取和推广。为便于了解贵州茶史文化和茶食茶俗,文章从气候和茶树生长条件方面简述了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从汉魏六朝至近代论述了贵州茶史文化发展史;从各民族的茶中,如干劲汤、罐罐茶、擂面茶、姑菁茶、打油茶以及坡柳"娘娘茶"等概述了贵州民族代表性茶食俗。  相似文献   

7.
莫菲菲 《福建茶叶》2016,(2):219-220
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但是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茶叶贸易的往来,使得茶叶在16世纪后叶流入西方国家,并在18世纪传入英国,继而西方国家的茶文化开始兴起并普及,由于英国人对于茶叶的疯狂热爱,使得英国成为了西方国家最具代表力的茶文化国家之一。同时英语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开始涌现出大量与"茶"相关的词汇,也就是现在英语体系中的"茶"语,英语的"茶语"之于英国文化的作用,与中国的"茶诗"之于中国文化的作用大同小异。它们都继承并发扬了本国文化的精髓,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即便是具有丰富内涵与悠久历史英国茶文化,其发源依旧是中国,因此西方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依旧保持有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与框架,本文主要是针对西方茶文化进行研究,并分析英语中一些饶有趣味的"茶语"。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和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和中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的当下,我国正积极寻求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而中医国际推广成为了最佳选择之一。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医国际推广的可行性及过程中的困难,然后从茶和中医的密切关系入手,提出借助的"茶"文化翻译的"桥梁"作用,消除中医国际推广中的"文化折扣"障碍,并具体分析了发挥"桥梁"作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年轻,但我们在茶文化的洗礼中懂得茶是何物我们传统,但我们用世界级生物科技为君奉上好茶这是启桂馨——用科技洞察潮流、用创新传承经典从努力让健康黑茶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启桂馨在"科技做好茶"的路上,渐渐形成"科技兴茶、科教兴茶"的发展理念。"科技茶"不仅奠定了启桂馨的发展之路,更加引领了全新茶饮文化,推动茶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并开创新颖时尚的科技茶品牌,致力于生物科技茶产品创新,成为中国茶产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企业定制和文化传播的先锋,是启桂馨的愿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华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做为中国茶叶第一大省的福建,由茶界和文化界发起并鼎力举办"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这个茶文化盛会,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茶和茶文化.也有利于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茶文化知识、工艺技术和经营管理,增进各国间和平友好往来,促进人类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周智修  薛晨  阮浩耕 《茶叶科学》2021,41(2):272-284
茶礼、茶俗、茶艺、茶事艺文等互为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茶文化体系的主体,成为其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尝试以茶礼、茶俗、茶艺、茶事艺文为例,剖析其历史形成及形态;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凝练出其精神内核为“和、敬、清、美、真”,实现从物质层面至精神层面的升华。旨在传承中华茶文化,弘扬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对引导人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结分析了21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特点;对今后5~10年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供给能力与茶叶需求的变化进行了预测,认为我国未来茶产业发展虽受市场需求、生产要素双重制约,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能正视问题、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国茶产业仍能实现稳步发展。到2015年我国茶产业发展规模预计为178.5万t,2020年预计为220万t。  相似文献   

13.
黄茶漫话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加工精妙,品质独特,在我国茶叶产销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对黄茶起源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对黄茶生产及贸易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呼吁业界加快传统黄茶的创新开发,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融初 《茶叶通讯》2009,36(1):33-36
本文以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历史结论为主题,简述神农氏时代其人,对饮茶起源中心、传播及途径,神农精神对湘茶源远流长的影响,并根据史料、传说结合现实情况,对中国茶文化“摇篮”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产业组织:绩效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祝成 《茶叶科学》2011,31(3):264-272
本文对中国茶产业的组织现状、绩效及政策进行了研究。当前中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茶园的小规模"分包"式经营、非垄断性的市场竞争结构、初精制的专业化分工和大宗茶出口的来样加工贸易等。比较世界其他主要茶叶生产国的市场运行组织模式,可以发现,斯里兰卡的纵向交易"分成"契约制、日本的农户合作组织以及红茶出口普遍采用的拍卖交易等制度,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认为,相关产业政策的重点应是:通过多元化的组织制度安排,有效地解决农户的"入市"瓶颈;通过技术变革,引导初精制加工的整合;探索出口交易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会展经济以其巨大的作用受到全世界各行业的重视,而茶业会展经济作为茶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日益被人们所了解。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茶业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茶业会展经济的几种措施和思路,希望能够构建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茶业会展经济发展之路,带动茶业产业整体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清声 《茶叶》2016,(4):221-223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精华,古往今来以其和谐之意引领中国文化发展。天台山为浙江知名风景名胜,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与地理环境,融汇天地之和合,成为茶树生长之宝地。古时,道家仙人葛玄于天台山植茶炼丹,一脉相承孕育江南茶祖。天台山的茶因融合天地人之和合,成为茶中精品。  相似文献   

18.
以发酵类茶为例的基于可比性的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已有研究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出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应该基于出口茶类、包装和目标市场的可比性视角。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发酵类茶为例,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横向比较中国与其他主要茶叶出口国不同包装发酵类茶在不同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在出口茶类、包装上的多样化特征,决定了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不仅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有所差异,即使在同一目标市场上竞争力也会随包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茶叶出口整体化处理与分析确实会掩盖不同茶类在细分目标市场上竞争力的显著差异。因此,精准化识别中国出口茶叶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对于未来推动茶叶针对性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莹  周文革 《茶叶通讯》2021,48(1):177-181
中唐时期中国茶文化经由日本遣唐僧和遣唐使之手传入日本,并且得到了嵯峨天皇的大力支持,终于扎根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三条路径,即茶文化典籍的外译、日本僧侣的推崇、中国茶诗的传入与日本茶诗的创作。中国茶文化通过这三条路径的成功传播,启示当今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应注重茶文化精品的外译与宣传、加大政府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及运用当下与时俱进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