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小、落叶早、结果数减少、产量下降,显著降低了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且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幅度大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Fv/Fm、ΦPSⅡ、NR活性及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覆膜栽培显著提高了多年连作花生叶片全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生育前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花针期的ΦPSⅡ和饱果成熟期的Fv/Fm,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苗期到结荚期的根系活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产量增加13.5%。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生育前期根系的吸收活力,促进氮的转化和吸收,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年连作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郝建军  黄春花  卢环  于洋 《大豆科学》2012,31(3):436-439
以大豆品种"铁丰31"为试材,在幼苗第二片复叶完全展开时分别以1 500 mg.L-1的KHCO3和NaHCO3喷施于叶片的正反两面,测定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光合色素等生理指标,以探讨K+、Na+和HCO3-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K+、Na+和HCO3-能提高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含量,增加叶绿素b在总叶绿素中的比例;促进光反应的电子传递为暗反应碳固定提供更多的同化力来促进大豆幼苗光合作用;提高大豆幼苗叶片的ATP合酶活性及光合磷酸化活性;增加大豆幼苗叶片PEPC酶活力和PEPC比活力;其中HCO3-对提高幼苗光合速率、叶绿素b合成及全链光合电子传递速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NaHCO3显著增加了Rubisco含量。K+对Rubisco含量的促进作用小于Na+,对其它各指标的促进作用均大于Na+。  相似文献   

3.
郝建军  卢环  黄春花  于洋 《大豆科学》2012,31(5):855-857,860
以铁丰31大豆幼苗为试材,在大豆幼苗叶片完全展开时以一定浓度的NaCl和NaHSO3及清水喷施于叶片的正反两面,测定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光合色素等生理指标,以探讨HSO3-、Cl-和Na+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a+对大豆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ATP合酶活性的提高、叶片Rubisco含量的增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l-在整个实验中作用不明显。HSO3-对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全链光合电子传递速率、ATP合酶活性,使光合磷酸化过程加强;HSO3-显著提高了Rubisco羧化活性及PEPC活力和PEPC比活力;并提高了Rubisco和PEPC含量,从而促进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并将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光合特性作了比较。野生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比栽培大豆低。野生大豆的光饱和点为4万米烛光,栽培大豆为6万米烛光。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不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单位叶片鲜重叶绿素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其叶绿素a和b的比值小于栽培大豆,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大豆,但野生大豆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全氮含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含氮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白光下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在红光、蓝光和绿光下偏低。野生大豆在蓝绿光下的光合效率相对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0℃。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相比具有阴生植物的某些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年-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著负相关。在R2期和R6期,大豆品种间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增长率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增长率,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R4期,现代品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低于老品种,而净光合速率仍高于老品种,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氮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就高,净光合速率也高,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却低;可将R4期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导致的遮阴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和CO2 补偿点,显著降低大豆叶片的羧化效率(CE)、光补偿点( LCP) 和光饱和点( LSP).间作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日光合总量显著低于单作.间作大豆叶片气孔导度(Gs) 提高, 蒸腾速率( Tr) 下降, 胞间CO2浓度(Ci)升高.此外,间作大豆叶片Fv、Fv/Fm和Fv/F0显著降低.大豆在间作导致的遮阴条件下通过提高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减少暗呼吸消耗,以利于植株在弱光环境下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大豆叶片光合、蒸腾等生理特性的品种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5个大豆品种的鼓粒期,测定了植株主茎自上而下数第3片已完全展开叶的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叶片对水分扩散导性、叶片对CO_2扩散导性、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所测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性。在表型、遗传及环境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性状间作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指出,椭园叶型品种的暗呼吸速率及叶CO_2扩散导性与其光合速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并比叶重及叶水分扩散导性与其蒸腾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偏正相关;披针叶型品种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叶CO_2扩散导性均与其光合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偏正相关,而且比叶重与其蒸腾强度的偏相关也达极显著水平。此外,在两种叶型品种中,光合速率均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但蒸腾速率则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偏负相关。本文还对大豆高光效生理育种及抗旱育种的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CO_2浓度倍增对大豆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齐黄27’大豆为材料,研究人工气候室模拟大气CO2浓度倍增(700μmol.mol-1)的环境条件下大豆植株在生长、色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CO2倍增显著增加株高、干鲜重和根瘤数,显著降低根冠比;CO2浓度倍增处理增加了叶绿素、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使光合速率、Rubsico的活性、气孔导度和PSⅡ的功能都有所增加。CO2浓度倍增处理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高浓度CO2增加了根瘤的数量,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了Rubsico活性,增强了PSⅡ功能并且提高了气孔导度,最终使光合速率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9.
连作大豆根际土及根系、冠部三要素含量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根际土及根系、冠部氮、磷、钾三要素含量的定期测定,发现根际土中,速效氮含量连作区略高于轮作区;速效磷含量变异程度大且无规律;速效钾含量连作区低于轮作,差异达显著水平(t=4.478,t0.05=4.303)。根系和冠部的全氮含量连作区均高于轮作区,冠部除鼓粒期外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全磷含量鼓粒前连作区低于轮作区,盛花期差异达显著水平,鼓粒后基本无差异;全钾含量连作区均低于轮作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t=8.009,t0.01=3.169)。由此认为氮素不是限制连作大豆产量的因素;连作大豆快速生长期植株缺磷,应及早补施磷肥;大豆连作可导致缺钾,应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大豆品种感染SMV后,感病植株各生育阶段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单株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健株,表明光合产物累积较少,分配到各器官亦少,使干物质和日积累速度除人工,导致表现生物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对8个抗病毒病大豆品种的抗病力和3个大豆花叶病毒毒株致病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因连年种植逐渐退化,不同品种退化程度不一致。山东7919和辽用—5017退化较慢。3个大豆花叶病毒毒株致病力变化也不一致,弱毒株(4—2)变化小.强毒株(5—1)变化大,但多呈增强趋势。活体保存的毒株致病力均增强,引起的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大豆品种播期试验表明,播期对大豆的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和产量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播期对脂肪、蛋脂总量、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蛋白质的影响为显著水平.通过F值的比较可知播期对大豆子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顺序为:脂肪(F=84.52**)>蛋脂总量(F=17.92**>产量(F=17.48**)>蛋白质(F=2.43*).  相似文献   

13.
5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差异,尤其在高氮条件下的差异更明显,而籽粒粗蛋白含量差异在低氮条件下较明显;大豆品种间根系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与产量差异趋势基本一致。根鲜重、根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宁镇1号和87A6根系发达、活力强,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利用率、收获指数及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刘忠堂  于龙生 《大豆科学》2000,19(3):229-237
本研究采取在五个生态区设置9圃固定轮作区与相应生态区生产地块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豆迎茬,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对大豆生育,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构成产量因子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三年研究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重,迎茬年限增加而加剧,以迎茬减产最少的6.1%,重茬一、二、三年分别减产9.9%,13.8%和19%。不同生态区减产程度不同,重迎茬对大豆生育,干物质积累及构成  相似文献   

15.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玉米株型与种植幅宽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被荫蔽的程度有所减缓,碳氮代谢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茎叶中的碳氮含量和关健酶在各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R4期后叶片中的淀粉迅速降解为糖运至籽粒,而氮的下降速率缓慢。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得出,R2是大豆经历光照转换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大豆后期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6期大豆表现出来的碳、氮代谢水平,又能一定程度的反映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对玉米、大豆两季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得出,利于大豆生长,且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相似文献   

16.
在酸性红壤的立培条件下,16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磷积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施磷处理,品种间磷积累量最高的比最低的增加48.3%;施磷处理则增加33.9%。施磷后品种间磷积累量增加15.75~21.97mg/株,磷肥利用率为10.9%~15.6%。大豆磷积累量与品种生育期相关性不显著,但不施磷条件下与苗期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是显著正相关。不施磷时,品种间籽粒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143.73mg/mgP,生物学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406.78mg/mgP;施磷时,分别相差64.51mg/mgP和110.95mg/mgP。  相似文献   

17.
连作对大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赵淑英  赵九洲 《大豆科学》1995,14(2):113-118
  相似文献   

18.
邹继军  杨庆凯 《大豆科学》1997,16(4):288-292
以6个大豆杂交组合的F2、F3、F4代为材料,以高产为目标,以系谱法在高、低肥下同时进行连续世代选择。1994年在两种肥力下生组合各决选2个最成品系。1995年在3种肥力下,以同一方案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高、低土壤肥力具有不同的选择效应。高肥更得选择高肥下产量较高,低肥下产量较低的品系;低肥更利于选择低肥下产量较高,高肥下产量较低的品系;高肥比低以在选择两种能力下产量均较高的  相似文献   

19.
对促根剂和硝酸钙的施用效果做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促根剂和硝酸钙对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 ,表现在 :促根剂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 ,增强了根系活力 ,而硝酸钙的影响则不规律 ;促根剂增强了大豆植株的抗逆性 ,而硝酸钙的影响则有增有减 ;促根剂和硝酸钙均使大豆产量增加 ,但促根剂的效果更为显著。从综合效应分析来看 ,促根剂对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都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能够增强大豆植株的抗逆性 ,对抑制连作大豆减产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带状复合种植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带状复合种植和清种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差异,2015年和2016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2∶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清种种植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清种玉米相比,对于高秆品种(垦丰41),带状复合种植提高了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于矮秆品种(垦丰40),2015年带状复合种植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略小于清种玉米,但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浓度均大于清种玉米,有利于玉米籽粒内含物质的积累,而2016年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指标均大于清种玉米;(2)对于高秆品种(垦丰41),除叶绿素含量略小外,清种大豆的各光合生理指标均大于带状复合种植;对于矮秆品种(垦丰40),带状复合种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均大于清种大豆,且净光合速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3)带状复合种植增加了玉米穗粒数、穗重、籽粒重,虽产量较清种略有降低,但总经济效益高于清种;(4)带状复合种植大豆较清种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有所降低,且产量明显下降,但总体经济效益高于清种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增加了玉米光合生理特性,且对于增加玉米和大豆总产量和总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