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雨水收集和积蓄 雨水收集和积蓄技术就是通过修建集雨场、集水渠、沉淀池等集雨设施,把雨水径流汇集到能够调蓄的水池或水窖中,实现雨水叠加利用。  相似文献   

2.
丘陵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雨水集蓄、雨水利用技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丘陵地区的自然、地形和经济条件,确定了合理的雨水集蓄策略以及与雨水利用相适合的灌溉方式和灌溉制度,提出了一典型的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丘陵地区雨水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收集道路雨水径流作为路边绿化带灌溉补充水源,不仅能够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城市绿地养护成本。道路径流水质特点以及污染物控制情况对道路集雨灌溉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道路雨水水质及污染物控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应针对绿地对灌溉水质特殊要求,进一步开展雨水水质和污染物控制研究,以及雨水冲刷过后植被质量、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研究,并且根据道路绿化带乔灌草的不同特性开发相应节水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农业的进步,智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灌溉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节约水资源和减少人力投入,智能灌溉系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对灌溉系统的需求也不同。本文针对广东省人多地少和丘陵山区用电困难的现状,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基于太阳能的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由单片机系统板、人机界面、土壤湿度传感器、太阳能板、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和直流水泵组成。湿度传感器将收集到的信息传给单片机,再由单片机控制水泵开关进行灌溉,实现智能化灌溉的需求,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研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共性技术,探讨利用集雨装置集蓄雨水解决居民生活及灌溉用水的可行性。通过集雨装置把天然雨水收集、过滤消毒、储存以及利用,实现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收集的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的相关标准,达到喀斯特区在干旱缺水期有水可以用,同时解决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缺水的补灌,提高作物产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干净卫生的人畜饮水安全的雨水利用技术系统。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喀斯特缺水山区饮水困难和农业补充灌溉,实现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选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对喀斯特山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灌溉方式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基于电力线设计了自动灌溉系统,由一个主模块和N个从模块构成,以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系统通过电力线进行通信和远程控制,采用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算法控制灌溉系统的需水量。为验证该系统的性能,对系统进行了灌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完成灌溉系统数据的稳定传输,能够稳定控制灌溉过程的水流量,且灌溉系统运行稳定,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田灌溉中管理粗放、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研究设计一个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系统采用CC2530无线收发模块,将土壤含水量经LPC932单片机处理后传送到PC终端,用户可查看并根据所监测土壤含水量与灌溉临界值判别的结果决定是否自动打开和关闭电磁阀实施实时灌溉。该系统具有采集数据准确、组网快、成本低、功耗低等特点,成功实现农田智能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的田间灌溉自动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田间灌溉自动测控系统。通过湿度传感器HM1500测量土壤的水分,经下位机单片机系统采集,并通过ZigBee无线数传模块发送土壤水分含量数据至上位机;上位机能够实时监测现场数据,并通过与设定的土壤水分下限值进行比较,若达到灌溉要求则经ZigBee发送命令至下位机,启动水泵灌溉。设计的测控系统成本低、性能优,为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温棚膜面雨水集蓄回用滴灌技术设计,一是膜面雨水集蓄回用装置:膜面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膜面与集水窖间集流槽、沉淀池、过滤池、集水窖等;二是集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耦合,进行来用水平衡分析,确定灌溉水源水量;三是低压微灌系统的选型,系统最优工作方式与系统关键部件的最佳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典型设计案例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温棚膜面雨水集蓄系统组成、结构优化和灌溉系统的配置,同时提出了该项综合技术函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区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的配置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半干旱区发展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基于当地降雨和日光温室自身,环境条件,总结与研究了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的协调配置方法。主要叙述了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的配置原则,灌溉用水量的确定,集流面规模的设计,贮水设施总容的确定,并对日光温室田间灌溉系统的布置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新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遭受暴雨与内涝的侵袭和困扰,是我国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在广州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住宅小区是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小区雨洪管控是杜绝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采用SWMM模型,选取广州市一规划设计阶段的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排水系统进行概化,模拟小区开发前后雨洪的变化,对比分析加入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LID)要素对雨洪的管控作用。结果显示,小区开发后区域洪峰流量显著增大、径流系数变大、洪峰时间提前,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均可有效地消减洪峰流量、减小径流系数、缓解雨水管网的排洪能力,三者的组合实施可在低造价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雨洪管控的作用,并可实现雨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12.
温棚膜面雨水集蓄回用滴灌技术设计,一是膜面雨水集蓄回用装置:膜面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装置、膜面与集水窖间集流槽、沉淀池、过滤池、集水窖等;二是集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耦合,进行来用水平衡分析,确定灌溉水源水量;三是低压微灌系统的选型,系统最优工作方式与系统关键部件的最佳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通过典型设计案例分析,系统的阐述了温棚膜面雨水集蓄系统组成、结构优化和灌溉系统的配置,同时提出了该项综合技术函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极端降雨及城市硬化率过高导致近年城市内涝频发,地下空间在抵御内涝时处于劣势。现有针对地下空间内涝的研究设计多采用单一的求解水动力学模型方法来模拟地下空间雨水入侵特性,极少考虑区域雨水产汇流过程。为预测不同降雨强度下地下空间的内涝危险性,提出将区域排水系统纳入地下空间内涝计算模型,详细介绍了雨水产汇流及侵入地下空间的水文水力学模型计算原理。以城市下穿隧道为例,运用该模型评估隧道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内涝危险性,可为防涝管理及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推动雨水集蓄利用健康发展,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过程,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有关技术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总体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集雨农业研究缺乏技术综合集成,导致工程布局和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抓住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障碍因素,以提高雨水集蓄率、水分利用率和利用转化效率为主线,综合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思想与实用农艺、水利工程技术,初步构筑起适合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结合示范区实际分析了雨水收集潜力,构建了三类农户生产应用子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C#和Access数据库的无线精准灌溉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居全国用水量首位、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且节水灌溉设备自动化水平低的现象,本文基于C#和Access数据库相结合设计无线精准灌溉系统软件。系统的软件设计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下位机软件设计、数据通信通道的软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下位机软件设计实现对所需数据的定时采集、通过串口与无线模块交互及根据条件判断驱动执行机构;数据通信通道软件设计完成下位机的数据以无线的方式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软件设计包括欢迎界面、登录界面、管理员身份验证界面、新用户注册界面、系统监测与控制主界面,设计的软件系统实现了自动灌溉。设计的无线精准灌溉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为无线精准灌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雨水资源化途径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匮乏问题,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研究以国产GF-2(1 m)遥感影像、DEM(5 m×5 m)和土壤类型图为基础数据,综合应用3S技术、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CS)水文模型和水土保持生态用水量方法,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坡度、地表径流潜力等信息;根据雨水集蓄工程技术规范及研究区特点,确定集雨工程位置和类型,计算研究区可收集雨水资源量与水土保持生态用水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建堡小流域适宜修建水窖的位置为52处,蓄水池为15处,适宜修建塘坝的面积为8.29 hm2,适宜布置庭院集雨区的面积为22.27 hm2,年均水土保持措施生态用水量约为204.76万m3,年均可收集雨水资源量约为158.95万m3。研究方法适合研究区,结果可为集雨工程建设及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初期雨水是典型的面源污染来源。随着人们对水环境的重视,为了有效减少初雨污染,利用雨水资源,避免城市内涝,不少城市在排水系统中建造雨水调蓄池用于收集初雨,然后输送雨水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文章主要对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工作原理、运行模式、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雨水集蓄工程是指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储存和进行节水灌溉的一套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是实现雨水高效利用的最终措施,而微灌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灌溉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可以实现局部灌溉。微灌通常分为微喷和滴灌。微灌的主要优点是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均匀度高,增产优质,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小水源。其主要缺点是灌水器过水断面小,容易引起堵塞,因此对水质要求严格。一、雨水集蓄灌溉工程的特点1、水量较少,只能采取局部灌溉方式。2、一般一口集雨池作为一个灌水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砖砌混凝土膜面集雨系统存在的施工速度慢、防渗效果差、雨水易滋生绿藻、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引进了温室膜面集雨新型材料,具有安装方便省工、对耕地属性破坏性小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全年共收集雨水284.3m~3,全年平均集雨率为83.7%。收集的雨水与井水相比,呈弱酸性,电导率降低了28.5%,总硬度(以CaCO_3计)降低了41.9%,溶解性总固体降低了28.2%,水质较好,适宜采用滴灌施肥设施进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