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职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核心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发高职教师人力资源,就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樊新波  王桂红 《南方农机》2023,(18):168-170+177
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为了应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创新教师培养机制,课题组首先从时代背景、教学质量、教师自身发展三个角度,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其次进一步提出,随着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师资来源单一、培养力度不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考评体系落后、激励机制不理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和短板。最后针对现实问题,从教师队伍结构、培养培训体系、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总结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和有效途径,以此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朝着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进一步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问题,文章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学生为例,重点分析制约贫困中职注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原因,并从多方面探索能够有效提升贫困中职注册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旨在提高贫困中职注册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师能力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培养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针对影响和制约"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探究,试图找到一条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从而有效完善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好地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既要具有实用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汽修专业实践性强,该专业学生需具备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本文从汽修专业教师现状出发,提出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海波 《农业工程》2019,9(3):95-98
高职院校正积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争创一流专业和一流学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突出专业特色,避免同质化,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内涵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特色专业内涵和涉农高职院校特征,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环境保护专业1个立足、2个服务、3个面向和4个突出的“1234”特色发展思路与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一流环保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毋庸置疑,我国高职院校数学综合教育水平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综合水平,是所有教师都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在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实践中,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满足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晓芳 《南方农机》2023,(5):186-188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各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专业诊改作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组以高职院校中的机械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机械专业诊断与改进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该专业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欠缺;二是院校与企业的联系还不够密切;三是实践的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四是质量文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该专业诊改的现状,课题组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及学生深入企业,加强实践过程中对操作的监管,树立良好的质量文化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的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各职业院校专业自身建设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从现实来看,高职院校的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已全面铺开,但实际上多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本文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石化专业诊改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石化专业诊改的背景、思路和具体实践内容,旨在为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侯长剑 《南方农机》2019,(3):175-17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进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时代。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大多存在数量缺乏,能力不能满足专业一体化教学等老问题。同时,随着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推进,进而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加强新时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工科产业向创新化和智能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转型需求,各职业院校加快了对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常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系与中联重科共建中联产业学院,基于产教融合的自身优势,初步打造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教师团队。该文阐述了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型教师团队的重要意义,并基于学校智能制造系的实践成果与总结经验,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专业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刻剖析了学院目前人才队伍情况,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文章概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提出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必要的,培养高质量的技能性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文章对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立德树人、培养技能性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和加强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发展力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对策,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提升就业能力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结合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焊接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大赛、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讨了如何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相匹配,以期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人才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汽车维修专业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汽车维修效率与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目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与主要方向。结合相关基础理论,基于文献法和调研法系统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如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并围绕个人因素、学校因素提出提升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与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目前高职院校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面临着学生认知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部门不融合等阻力。为此,文章运用松散耦合理论,从管理耦合、观念耦合、人才培养目标耦合、课程体系耦合、教师队伍耦合等方面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难、招生难等现象.为改善这种现象,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宗旨.财会专业是高职院校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改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提高财会专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发展财会专业的主要途径.文章就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玲玲 《湖南农机》2016,(6):134-135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能力.文章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为例,从师资培训计划、引进新教师计划及教师职称建设计划三方面将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与学院和学校的发展相联系,提出了未来三年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