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银川市近51 a降雨量变化特征,以银川市1968-2018年降雨资料为基础,通过5年滑动平滑曲线和Mann-Kendall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银川市近51 a降雨量变化趋势,通过累积距平曲线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银川市年降雨量的突变和季节尺度的降雨突变,利用小波分析来分析银川市降雨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银川市降雨量近51 a整体有小幅度的上升趋势,气候倾斜率为3.11 mm/10 a,Mann-Kendall趋势分析后发现其上升变化通过了90%置信度的检验;突变分析表明,1975年、1979年、2015年银川市降雨量存在突变;通过小波分析可以看出近51 a银川市存在4个降雨量较为明显的降雨量变化周期,同时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降雨变化周期,其中夏季降雨周期变化同年降雨变化接近。  相似文献   

2.
基于傅抱璞模型的岷江上游流域实际蒸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udyko假设,利用傅抱璞模型计算了1980-2003年间岷江上游流域的实际蒸散,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实际蒸散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流域实际蒸散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傅抱璞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实际蒸散。岷江上游流域1980-2003年间平均年实际蒸散为304.6mm,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95%信度检验),下降速率为-0.78mm/a。四季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在95%信度上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影响岷江上游流域实际蒸散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雨量,其次是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3.
永定河流域的清水河和潮白河流域的白河,是张家口建成首都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关键流域。利用清水河流域(1951-2020年)和白河流域(1970-2020年)的多年水文资料,运用有序聚类分析、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清水河流域和白河流域的径流量、气候要素(降水和气温)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并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和贡献率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降水量、气温和蒸散量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清水河流域和白河流域的降水量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1960-2020年间平均上升速率分别为0.964 mm/10a和3.316 mm/10a,分别在1965年和2016年发生突变;(2)清水河流域和白河流域的气温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清水河流域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是0.246℃/10a,白河流域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07℃/10a,气温都在1988年发生突变;(3)近70年清水河流域和白河流域的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都达到了99%的显著性检验水平,并在1979年和1974年发生突变;(4)径流量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降水量对径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降水相对充沛的5-8月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青海湟水流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流域13个气象站点1959―2006年逐日降水与气温资料,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量在春季和冬季有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有减少趋势;降水量以2.13 mm/10 a的速率减少。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48℃/10 a的速率升高。降水和气温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流域西北和东南地区降水量较少,中部地区降水量较多;流域多年平均气温自西北地区到东南地区逐渐升高。年降水系列的突变点在2001年,第一主周期为3 a,第二、第三主周期分别为8 a和15 a;年平均气温系列无突变点,第一主周期为25 a,第二、第三、第四主周期分别为8 a、15 a和3 a。  相似文献   

5.
采用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长系列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降雨、日照和风速4个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联合检测了该区域年时间序列的水文气象要素突变现象。结果表明,半个世纪以来五道沟实验站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14℃/10a,年最低气温上升速率为0.54℃/10a,年最高气温下降速率为0.33℃/10a,年降水量以1.3 mm/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风速下降速率为0.32/10a。用Yamamoto法检测突变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均未发生突变,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分别在1997年、1985年发生突变;用Mann-Kendall法检测检验得出本地区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年日照时数分别在2003—2004年间、2002年、1998年前后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探讨降雨变化特征,基于广西桂林市64 a降雨数据,采用相对变率、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月尺度降雨的稳定性和年内分布特征,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和Morlet小波等分析4季降雨的趋势、突变及周期特征,采用相关函数法对未来降雨变化情况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各月降雨相对变率较大,最大值达71.34%,月降雨序列不稳定,降雨集中度处于0.17~0.63之间,6月份为降雨主要集中期;春秋两季降雨呈现下降趋势,而夏冬两季则呈现上升趋势,4季降雨均于20世纪80-90年代发生突变,其中冬季降雨序列突变时间较早为1980年前后,秋季则较晚为1990年前后,4季降雨均呈现多尺度相互嵌套的周期特征,其中夏冬两季主周期较春秋两季短;预估未来降雨特征与现状相似,即降雨特征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广西岩溶区流域澄碧河水库1963-2014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中的多种检验方法对序列的趋势和突变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其周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澄碧河水库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整体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率为6.04 m~3/s;序列于1979年发生以跳跃形式为主的变异;1985年之前,序列的主周期为15 a,次周期为8和28 a,1985年之后无明显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基于1961-2020年南盘江流域2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并结合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计算分析了近60 a(1961-2020年)南盘江流域冰糖橙不同生育期需水量ETc、有效降雨量Pe、灌溉需水指数IRI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南盘江流域冰糖橙全生育期ETc、Pe、IRI分别介于902.22~1 042.70 mm、289.62~477.68 mm、0.48~0.71之间。ETc和IRI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171 mm/10 a和0.9%/10 a,Pe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减幅为8.538 mm/10 a。ETc和IRI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南盘江流域西南部和中南部区域,Pe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东部区域。南盘江流域冰糖橙ETc呈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期>花期>成熟采摘期>休眠...  相似文献   

9.
新疆艾比湖流域潜在蒸散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新疆艾比湖蒸散主要影响因子。【方法】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内6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辐射校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量(ET0),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ET0周期变化规律,同时基于通径分析原理的指标敏感性方法分析了ET0的变化成因。【结果】1960―2015年艾比湖流域年ET0多年平均值为956.1 mm,气候倾向率为-29.89 mm/10 a,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四季ET0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季随年份序列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ET0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夏、春二季ET0对全年潜在蒸散的相对贡献最大;年ET0在1986年发生下降突变,降幅为10.52%。ET0在28 a的周期振荡最强烈,为时序变化的第一主周期,第二、三主周期分别为15 a和8 a;风速对ET0的通径系数为0.736,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E的总贡献为0.577。【结论】风速下降是艾比湖流域ET0下降的主要因子,其次为相对湿度、净辐射、降水和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明晰贵州省全域长序列水热变化规律,服务贵州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利用贵州省31个国家标准站1961-2019年降雨、气温与蒸发实测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60 a水热条件分布状况。研究对贵州省全域按水热分布特征进行空间聚类,将贵州省按水热条件划分为三类区域,应用Mann-Kendall检验趋势分析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分析了降雨、气温、干燥度的趋势变化,并对突变点进行检验,进一步借助小波分析法对贵州省降雨、气温、干燥度变化是否存在周期性规律进行验证,最终综合判断贵州省全省以及三类区域各自的水热分布特征与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1)近60 a,贵州省气温存在显著的趋势突变、降雨没有明显趋势。两者均呈周期性变化规律,且三个区域差异显著;(2)降雨存在显著的3个周期规律复合,主周期长度分别为22 a、18 a,其中中温高水和高温中水区还存在18 a周期,而气温仅有两个不显著的周期性规律,周期长度为18 a与15 a,降雨和气温的周期性规律分别在1975年和1985年左右开始减弱,在近十年内有所增强;(3)贵州省干燥度存在略微下降趋势,突变不显著;(4)低温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澄碧河水库流域降雨变化特征,以流域内8个雨量站点1966-2015年共50 a的降雨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距平百分比、变异分析法和Arcgis空间插值法等对澄碧河水库流域降雨变化趋势和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0 a,澄碧河水库流域降雨呈减少趋势,变化幅度为-3.53 mm/a,空间分布上,降雨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其倾向率则大致与降雨空间分布呈互逆变化趋势;流域降雨在年系列内发生弱变异~巨变异不同程度的变异,与降雨倾向率有相似空间分布趋势,东南地区最为显著,年代间变异强度中心大致呈集中于库区(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分散于库区(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往复变化趋势;结合流域气温和蒸发资料分析,统计时段内流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13 6℃/a),蒸发则与降雨有相同减少趋势(蒸发倾向率为-2.42 mm/a),可见,流域呈现暖干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江西省锦江流域的多年降水特征,以流域的9个雨量站1957-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对锦江流域不同地区的降水序列分别采用线性趋势、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面上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617.5 mm,空间分布为从上游到下游递减的特征,且每10 a以9.59 mm的趋势上升,其上升趋势主要受到中、下游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是锦江流域降水较多的年代,年降水量在统计年限内呈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变化趋势。②季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相同,各区域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季,其次是夏季、冬季,秋季降水量最小;夏、秋、冬3个季节的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春季降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上游流域的春季、中游流域的春、夏两季的降水量的趋势变化均具有显著性,逐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6月,占年降水量的45.72%左右,6月降水量最大,而9-12月的降水量所占比例较小,各地区各月份所占降水百分比与流域面上相差不大。③在Pettitt检验中,各区域的春季、夏季、秋季的突变较为一致,分别为春季(1984年)、夏季(1991年)、秋季(1980年),其中中游流域的夏季突变还通过0.1显著性水平。年降水量及冬季降水量在不同区域的突变值较为分散;而从累积距平分析,年降水量其各区域较为明显的同一突变点为1991年,冬季降水为1986年。④锦江流域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主周期较为明显,均为31 a;次周期在13 a左右,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6个气象站1936~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利用干旱指标Z指数、M-K秩次相关法、小波分析法对流域的干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各站在春冬两季易发生干旱,夏季偏雨。70年来,流域有由干旱向湿润转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在冬季最为显著。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流域各站均存在多个湿润期和干旱期交替的现象,以4年、11年和28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松花江流域极端降雨变化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科元  郑粉莉  吴红艳  覃超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8):245-252,321
基于松花江流域及其周边共4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及佳木斯水文站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分析方法、小波周期性分析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流域内7个极端降雨指数和输沙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流域极端降雨变化对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14年间,松花江流域7个极端降雨指数(最大1 d降雨量(RX1day)、连续5 d最大降雨量(RX5day)、降雨强度指数(SDII)、大于95%分位值强降雨量(P95pTOT)、大雨量(HP)、暴雨量(RSP)和汛期降雨量(FSPTOT))皆呈阶段性波动变化,存在16~20 a的大周期和5~6 a的小周期变化特征,但近55 a各极端降雨指数整体上呈不显著的变化趋势;期间佳木斯水文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与7个极端降雨指数的变化趋势类似。松花江流域各极端降雨指数与输沙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RX5day、P95pTOT与输沙量的相关性最显著。双累积曲线分析显示,流域输沙量与各极端降雨指数关系的突变点均发生在1977年。与基准期(1960—1977年)相比,1978—2014年松花江流域各极端降雨指数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在3.09%~15.24%之间,其中SDII变化对输沙量的影响最大(15.24%),其次是FSPTOT(14.81%)和RX5day(14.34%)。  相似文献   

15.
根河流域1980-2017年气候和径流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河流域处于我国寒温带地区,气候和自然环境较为特殊,分布着大面积冻土,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目的】通过分析根河流域气象要素和径流的变化,探讨气候和水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该流域的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额尔古纳水系根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K检验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根河流域1980-2017年气象要素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①根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980―2017年,共上升了1.10℃,在α=0.01的水平上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有较强的持续性(H=0.75)。其中,生长季的气温变化最为强烈(Z=4.63)。②根河流域生长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趋于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68 mm/a。③根河流域始冻期和完全冻结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分别α=0.001和α=0.01的水平上显著下降,且下降趋势有很强的持续性(H=1.0),变化幅度为0.05%/a。④根河流域径流量趋于下降趋势,在1997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不年降水量发生突变的时间基本吻合,且降雨不径流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降雨不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91。⑤根河流域径流量不年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50,气温主要以增加流域各因子的蒸散发以及土壤和河流冻结、融化的时间或面积来影响流域径流量。【结论】根河流域降水量和径流在1980―2017年没有很大的变化趋势,气温呈猛烈的上升趋势,流域气候整体上趋于夏季越来越干冷,冬季干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1961―2018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肃省降水量时空分布与变化,获得在暖湿趋势下甘肃省降水量变化特征。【方法】选取甘肃省1961―2018年59个气象站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采用PCI指数、小波分析、M-K检验等方法对甘肃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降水周期、突变年份及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自东向西呈现逐渐减少的规律,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逐渐增加;在时间上,甘肃省存在28、22、12、5a降水变化周期,其中以28a周期震荡最强;降水量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初期。甘肃省西部地区的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45mm/a,中部、南部、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下降率分别为-0.82、-0.81、-0.93 mm/a。【结论】甘肃省近60a降水量的长时间尺度周期显著,突变年份与极端降水及干旱事件相对应,西部与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后,甘肃省降水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析了岷江上中游地区6个代表水文站1956-2016年均流量序列变化的周期、趋势和统计规律。得到如下结果:该流域多个水文站年均流量经过EMD分解均得到3个IMF分量和1个趋势项,各IMF分量显示的低频周期约为2.5~3.5 a、5.0~7.0 a,高频周期约为10.0~18.0 a,趋势项RES显示序列呈现典型的直线型下降趋势。该结果反映了岷江上中游流域近半个世纪来径流量持续减少,且径流的低频周期的离散程度在高频周期的基础上并不是逐级增加,而是呈倍数放大,倍数与高频周期的离散程度有一定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站1960-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M-K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0-2019年河南省ET0平均值为1050.11 mm/a,以-14.81 mm/10a的倾向率呈下降趋势,1971年河南省ET0发生突变,突变后ET0减少80.73 mm,近60年来,河南省ET0存在28 a左右的主周期变化.空间上,河南省ET0呈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近60年来河南省四季ET0分别占全年的29.79%、39.34%、20.17%和10.69%,变化趋势上,春季ET0呈小幅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ET0均呈下降趋势.春夏两季ET0空间分布情况与全省多年平均ET0的空间分布情况较为接近,对全省年均ET0的空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河南省ET0变化对相对湿度最敏感(-0.645),其次为日照时数(0.444),最高气温(0.323),平均风速(0.171)和最低气温(0.090).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ET0的贡献率分别为-12.841%、-7.426%、3.045%、1.321%和1.800%,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减少是过去60年河南省ET0减少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6-2010年淮河蚌埠以上流域内112个雨量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蚌埠以上流域三级水资源分区近50 a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蚌埠以上多年平均降雨存在北部低,南部高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4个分区中除王蚌区间南岸降雨有递增趋势外其他均为递减趋势,整个蚌埠以上降雨有递增趋势。(2)从时间上看,MK检验显示王家坝以上北岸降雨有显著递减趋势,王蚌区间南岸降雨有较显著递增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UF曲线显示王蚌区间南岸变化趋势在整个研究时间段不显著,2003年突变降雨对统计结果影响较大。(3)蚌埠以上研究区域及分区降雨有不同的周期,但有共同的6 a左右的振荡周期。整个研究区域降雨变化特征受分区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胶东半岛丘陵区典型流域气温-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沽夹河流域1966~2003年各水文站逐年、月气温和降水实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法,对流域气候变化趋势的年季特征及突变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大沽夹河流域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0℃/10a和-42.17mm/10a。(2)春、夏、冬三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呈下降趋势。春、冬季的气温倾向率大于全年且冬季高于春季(分别为0.216和0.583℃/10a),夏季的气温倾向率(0.01℃/10a)小于全年;各季平均降水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整体亦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的幅度均明显小于全年平均降水。其中,夏秋季下降趋势较快,春冬季较慢,倾向率分别为-21.76、-15.52、-2.52和-2.25mm/10a。(3)除冬季外,各季及年平均气温均在1972年左右发生突变。其中,夏季在1994年左右发生第二次突变,秋季突变次数相对较多;降水的突变多发生在1970s和1980s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