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了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实践教学为途径,围绕企业-教师-学生开展产教研融合机制。从产教研融合视角对实践教学的实践平台、师资和实践体系进行改革和探讨,从而得到有效的改革途径和思路,为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产教融合作为信息化教学理念,逐渐使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开创人才培养综合模式,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群体建设和人才培养生产实践进行综合,在遵循国家职业培养标准的情况下,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进行衔接,形成企业、高职院校、行业联合办学的新局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四段式校企合作对接教学改革是通过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合作,按照"对接教学"要求实施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四段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是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需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机构高效协同发展的重要服务组织。文章以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内涵为出发点,对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建设的动因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探讨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建设的可行性对策,突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中的现实困境。为此,应通过完善产教融合组织的法规体系、健全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相似文献   

5.
项目-导生制教学模式是以产教融合项目为载体,将把专业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项目,将专业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是职高人才培养的目标,电焊技术专业属于操作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强的专业,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推进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职高电焊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效果。构建“项目-导生制”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依托,以导生为媒介,提升职高电焊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院校机电专业课程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应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重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应确保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课程相统一,最大化地发挥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优势。文章以产教融合为背景,就机电专业课程创新模式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基础,要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必须建立一套师资能力标准与评价机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包括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专聘教师两部分,本文分别建立了专任教师能力标准与企业专聘教师能力标准,并细分了能力标准的指标及其观测点,其中专任教师能力标准又分为一般能力标准与产教融合特殊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整体教育模式正在不断变革,同时关于产教融合等各类理念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贯彻。对于各所高职院校来说,加强产教融合模式下实训室运行机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先阐述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意义,接着从校企合作进行生产性实训室的建设与使用、结合工学合作的相关理念来制定激励机制、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深入全面地探讨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实训室运行机制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9.
孔令蕾  张锁荣  陈国炎  曹健  唐明 《南方农机》2023,(20):183-185+189
【目的】针对“数控技术”课程偏重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方法】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以“数控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理清设计教学改革思路与内容,合理分配校企教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作为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的培养。【结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应用型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显著。【结论】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企业岗位入职率,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促进社会就业稳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有了新的形式,传统专业人才已满足不了行业的发展需求。现在的专业教学应该更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对外人才的输出率,应积极地进行各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专业教学、实践和生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以及职业院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本研究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载体,立足于实训基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个案、模式和途径研究,同时关注并辐射至其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机械加工制造专业进行有效的产教融合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对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予以结合,并且能够对当前机械加工企业的专业需求实现综合联系,机械加工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形式,对于该专业进行有效的高端人才培育,可以使我国机械加工制造产业的发展得以进一步的优化。此外,能够使我国机械加工制造的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使相关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文中对机械加工制造专业产教融合的具体开展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机械加工制造专业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群建设是有效推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课程是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为例,简单阐释了基于产教融合现代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及建设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汽车维修专业的校企产教融合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校企共建汽车维修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法,实行免租金和市场化运营手段,从而实现长期的产教融合。从建设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来看,该方法在人才培养和市场运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就业竞争力,形成了以市场养基地的长效模式,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提供了一种产教融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有了新的形式,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运用到很多领域,并趋向智能经济发展,传统的机电专业人才已经不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现在的机电专业教学应该更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对外人才的输出率,应该积极地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教学改革,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实践和生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文章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现状为出发点,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意义为研究目标,以基于产教融合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许孔联  姚钢 《南方农机》2023,(6):154-156+170
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使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迅速增长。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方式,是解决智能制造类高端技能人才储备不足问题的关键。基于此,课题组重点探讨了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学校五方联动的“五位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并对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政、行、园、企、校“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整合与发挥各类社会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合力,为提高育人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进行研究,以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实际教学改进行了探索,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机电一体化专业覆盖率很高,涉及多种学科内容,主要包含高新技术、机械电子以及控制计算、自动化电子等。在教学过程中,需提升学生实操能力,重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文章就产教融合机电一体化实训地建设展开研究,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和学院与企业校企合作基础,并介绍了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训场地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介绍了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改革、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过程,并着重以智能膝关节运动监控系统、校园智能导游系统、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三个案例介绍了校企协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创新应用和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实践过程和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对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明确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实施意义,立足自身专业特点,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产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