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课程思政"要求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挖掘课程自身的德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育中。课题小组以新疆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专业课为例,将电气162班和电气172班作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态度、教师的执行情况、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专业课程的融入方式等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定性定量评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为专业课教师如何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有效提升准确把握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做到"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入其中,是现在各高等院校努力探索与实践的工作,所以将课程思政应用到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十分必要。分析了在高等院校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对于课程思政在高等院校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从而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3.
燕卫亮 《南方农机》2021,(6):147-148
本课题以"创新创业实训"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爱岗敬业"精神为主要目标,依据实训标准和实训内容,从教学目标、思政融入点、重点举措和创新点等方面入手,探索在机械大类专业实训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为课程思政在机械大类专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挖掘了课程中各个知识及技术要点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精选高契合度的思政案例和育人资源,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以及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传承融入学习过程,提高了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将思政教育内容以案例形式融入"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前引导、课中分析、课后延伸的"三步法"教学设计,使思政元素贯穿课堂内外。同时,形成包含思政素质和工程能力考核的课程评价模式,并构建以"互联网+"教学互动平台为依托的材料力学数字化思政案例库。"三步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不仅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和浸润,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就业导向,工学结合"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实际工作岗位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工学结合理念贯彻到思政教学过程中,是对现有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可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就此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以达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的。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为例,本文从专业选择、财务管理目标、资金时间价值、筹资管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等专业知识方面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8.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微课给高校课程的思政教学带来了便利。课题组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了微课与"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的融合,提出在"工程制图"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和手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既要讲好专业知识,也要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应用思政元素,从而体现课程思政在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引领作用。课题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例中,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结合讲授课程,进而达到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如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进行思政教育,课题组分析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PLC编程与应用技术"为例,对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三年级学生开展了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结合PLC课程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资源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PLC课程思政元素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提高,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课堂学习抬头率及作业完成情况都有所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得到了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规范及家国情怀,而且能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了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与普通的思政教育相比,其具有综合性、潜在性以及影响持久性的特点。高职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引导,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高职教学中思政弱化的倾向,需要就课程思政开发创新变革。基于此,文章结合高职教学的实际,通过实践视阈下的高职课程思政现实分析,探寻在高职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文章以《PLC控制技术及应用》为例,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和专业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了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国家大力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要求教师们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机械系统设计与实践"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提升国民素质、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机械大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题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和教学体系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思政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了探索和分析。通过课堂教学分析发现,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专教育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并举的教育目标。机械制造工艺学为机械类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具有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文中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课程中的德育素材,进行了案例展示,并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本文以一堂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讲解机件形状表达方法中的剖视图。首先构建了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框架,充分挖掘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实施探讨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方式,并通过学生匿名问卷调查和教师代表的听课反馈来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线上授课实践。选择"学习通"平台作为线上授课平台,"钉钉"软件线上直播授课。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基于"OBE"教育理念,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巩固三个方面进行线上授课实践,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案例,进行思政教育,同时构建线上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汽车拖拉机构造》课程为例,探索在一流课程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措施。首先确立了以主线为引领、五步发展组建课程思政案例册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结合新疆农业大学“秾大云上”平台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其次在课前导学、课中线下翻转教学、课后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全过程多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德育贯穿于教学实施的全部流程。最终落实课程思政德育目标,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知农爱农的新时代农业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宗祥 《南方农机》2021,(6):156-157
文章以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为对象,分析了"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革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毕业设计与答辩"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为高职"毕业设计与答辩"及其他相近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汽车市场营销学的意识形态特征以及汽车行业发展特点分析了"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了"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13个可行的结合点,并设定了相应的价值引领目标。在此基础上,以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知识点为例,从课程思政的营销理论知识讲解、课程思政元素植入、内容验收与课后总结三个环节简述了教学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以《职场英语》课程中"职业技能"教学项目为例,介绍如何将职业道德、地方文化、井冈山精神融入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