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延安治沟造地工程水资源调控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安治沟造地壤中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壤中流的特征提出了无动力壤中流调节灌溉综合技术体系,通过蓄水池、排洪沟、截水沟、灌排两用渠的修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涝疏旱灌,防治旱涝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通过田间道路的设置、农田防护林的种植,营造生命廊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以延安市南泥湾治沟造地工程项目区为例,介绍了主要的工程措施以及无动力壤中流调节灌溉综合技术体系运行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为治沟造地工程中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以江西省为对象,对全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水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进行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研究分析。分析得出,江西省水安全保障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水安全需求与江河来水调配能力不平衡;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保护不平衡,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在工程类别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水安全保障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发展仍不充分;二是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利用不充分;三是行业管理仍需进一步强化。通过分析江西省水安全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及成因,可为制定江西省水安全保障对策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对指导江西水利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研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共性技术,探讨利用集雨装置集蓄雨水解决居民生活及灌溉用水的可行性。通过集雨装置把天然雨水收集、过滤消毒、储存以及利用,实现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收集的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的相关标准,达到喀斯特区在干旱缺水期有水可以用,同时解决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缺水的补灌,提高作物产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干净卫生的人畜饮水安全的雨水利用技术系统。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喀斯特缺水山区饮水困难和农业补充灌溉,实现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选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对喀斯特山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滇池流域水利应研究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仅302m^3/(a.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水旱灾害频繁已成为制约昆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滇池流域实现水优化配置,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利用,加快水污染治理步伐,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提高水旱灾害减灾能力,是昆明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水利应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安全研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面对的基础科学问题。选取疏勒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2005-2017年自然、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状况等相关数据,构建了5个方面20个评价因子所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流域水资源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 a中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最高的是2015年,最低的是2011年。其中,供水安全在水资源安全中所占比重最大,权重为0.325 7;生态环境安全在水资源安全中所占比例最小,权重为0.098 4。基于长序列时间尺度的AHP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状况,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应继续调整流域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制定合理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规划流域用水结构。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桑干河流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形势十分严峻。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指出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地表水体维持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在此概念基础之上,构建计算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方法。以桑干河为例,分河流生态基流、水面蒸发量、入渗需水量、输沙需水量以及污染物自净需水量五部分,概算了桑干河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结果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邢杰炜 《农业工程》2020,10(1):57-59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少且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规模的快速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大部分河流出现严重污染并失去自我修复、净化能力,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广大城镇和农村地区出现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以汾河流域为例,详细分析该流域用水环境及水生态不断恶化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改善措施:在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新时代水利发展理念,彻底摒弃水利工程以工业和农业用水为主的传统观念,优先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以民生水利工程大建设、大发展为抓手,统筹解决城乡引水、给排水工程及饮水安全工程、污水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8.
大中型灌区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保障,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大中型灌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溉面积大幅下降,以山西省滹沱河灌区为例,其主要原因有河源来水减少、渠首调蓄能力不足、地下水开发无序、粮价持续偏低、基层水利管理不力、建设用地挤占等.为了确保灌溉面积,应采取有效利用河源来水、实行水资源的统管统调、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强化基层水利组织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水安全基本形势做出判断,认为不存在全局性的重大水安全风险,但存在由一些相关问题引发的局部性、潜在性的水安全风险,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安全建设重点正在发生变化。指出了中国水利发展体制存在的区域/流域利益受损、部门冲突、流域管理机构虚化和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等问题,现行的水利发展体制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水安全建设的全面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包括尽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推动涉水资源环境大部制改革、构建现代流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市场的激励作用以及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水管理问责制等。  相似文献   

10.
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为解决实时调度中"为了保证下游防洪安全而过于降低汛限水位"和"为了增加兴利库容而过于抬高汛限水位"的矛盾问题,优化洪水资源利用,依据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白云山水库设计汛限水位允许的上下限域值的基础上,根据实时的天气预报信息、径流预报信息、面临时刻水情、工情,采用预蓄预泄法分析计算预见期(24 h)内汛限水位的上、下限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方法,下游河道的防洪能力可由现状的5 a一遇提高到10 a一遇,且可以增加兴利库容300万~600万m~3,扩大了灌溉面积0.75万hm~2,发电效益提高了5%以上,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原来废弃的洪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陈娇  郜文旺  袁静  郑娇 《农业工程》2018,8(4):76-79
南小河沟流域是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一条典型小流域,对该流域土壤侵蚀情况的调查和收集的数据,需要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GIS平台,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及1∶10 000地形图,对该流域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状况及坡度组成等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土壤侵蚀数据库,为流域的进一步治理和管理提供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刘俊  张荣群  艾东 《农业工程》2014,4(1):87-93
洪水灾害不仅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影响着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安全,对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极具破坏性。耕地一旦遭到破坏,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恢复其生产力。该文在分析水毁耕地致灾因子的基础上,选取了降水、地形起伏度、洪灾发生频度和水系(包括河流及湖泊)缓冲区等限制性因子,综合因子隶属度叠加的评价方法,对中国水毁耕地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将中国水毁耕地分为重度危险、中度危险和轻度危险3级和9个亚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评价结果表明:重度危险级主要分布在中国7大江河流域沿岸和云贵高原,面积19.44万km2;中度危险级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丘陵区和黄土高原,面积40.74万km2;轻度危险级分布于华北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内陆地区,面积68.29万km2。对全国水毁耕地危险度进行分级评价,以此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可为防灾、赈灾和土地整理规划编制、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淡水资源短缺背景下,日照市作为滨海城市典型代表,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日照市气象、水资源等条件,针对农田水利发展、土地利用等情况,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日照地区实现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思路。研究表明:日照市农业人口、耕地分布表现出地域性差异,旱地面积比例较大,蓄水工程相对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合理有效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水土保持工作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可全面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多功能开发,为滨海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大沟蓄水技术的农田水资源调控技术研究为技术支撑,从大沟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蓄水控制方案、对地下水的调控方案以及管理运行规则,将农田灌溉、排水、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淮北平原试验区。统计分析试验区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大沟蓄水是解决区域灌溉水资源短缺、调控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奕赞 《湖南农机》2016,(3):173-174
堤坝工程是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项目,其在蓄水调水、防洪抗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堤坝工程在实施和利用中,也会存在着各种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堤坝渗漏。对堤坝的防渗加固,一直都是农业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工作。常用的加固防渗措施有灌浆技术和防渗墙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的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有效减少了堤坝渗漏隐患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淮北平原农田水利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北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特点,针对农田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淮北平原农田水利的总体布局,并从防洪除涝、灌溉、水生态及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提出规划建议,旨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火玉玲 《农业工程》2015,5(5):79-81
以甘肃省皋兰县黑石川乡西边沟基本农田利用状况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基本农田自然地理条件及质量等级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适合于黄土高原丘陵沟谷内基本农田的切实可行合理利用的对策,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沧州洪涝灾害严重、干旱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日益加剧三大水问题,结合沧州水资源特点及水利工程设施现状,进行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研究,充分利用沧州境内的河道、水库、坑塘、洼淀拦蓄利用雨洪资源,以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设计了植物水分监测传感器电路的基础上,用Multisim8软件对基于介质连续变化的电容式无损监测传感器做了分块和整体的仿真分析,仿真表明,用输入电桥电容的微变化模拟植物水分的微变化,电路各部分均能无失真输出,整体电路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植物水分的变化,传感电容相对于平衡电容的变化量与传感器输出电信号之间成线性相关。仿真过程中,传感器最后输出不大于5 V,各运放在统一5 V电源的供电条件下,无饱和失真现象,总体电路设计合理,基本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单独测量或用于监测系统模/数转换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针对长期以来传统水利工程点多、面广、线长,通讯不便,管理手段落后、粗放,工程效益差,灌溉效率低,"人治"痕迹深,安全管理不合理、不到位,事故频发的问题,充分利用智能感知技术、3S技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WebGIS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数字水利过渡,最终彻底向智慧水利转型,建立数字唐徕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数字地图决策指挥平台、综合数据分析查询平台、智能灌渠专家辅助系统、掌上唐徕移动信息终端、数字唐徕渠业务管理支撑平台、自动化采集测控平台的"数字唐徕渠"的六个"一"的功能架构。是一套真正满足灌区管理需求的呈现数字化、控制智能化、决策科学化、管理协同化的灌区生产指挥管理平台,为全渠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