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生产秸秆约6亿t左右。近几年来,通过肥料、饲料、原料和燃料4种途径,使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到60%~70%。尤其是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部分地区已迈出较大步伐。目前,全国年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作业面积达3300万hm2,折合秸秆量1亿t左右,占秸秆总量的16%;秸秆青贮、氨化总量1-1亿t,占秸秆总量的18-3%。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少地方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地方甚至导致机场和高速公路关闭。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且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见表1)。目前我国玉米面积已占我国粮食作物面积的26%还要多,约占世界玉米面积的18%,我国玉米产量约占我国粮食产量的30%,约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0%,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玉米生产。玉米及其秸秆在食品、饲料、加工、环保、能源等诸多方面有广泛用途。因此,努力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粮食及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畜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非常规饲料的需求逐渐增加。由北京燕京牧机所研制成功的这套设备为饲料工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加工设备,为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秸秆畜牧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填补了国内空白。工厂化饲料压饼成套设备可将农作物秸秆、牧草等原料切碎、揉搓、压饼,生产出饲喂牛、羊的高密度饼块饲料,对开发新的粗饲料资源,提高粗饲料生产规模和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饲料压制成饼块的主要优点是:可提高牧畜的采食率、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可根据牧畜的饲喂要求,按科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多样,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秸秆资源丰富,作为可再生资源,使用秸秆进行发酵作为牲畜饲料,对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崇明区是上海市稻麦种植大区,年秸秆产量达到20万吨左右,契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发展,对加速崇明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目前本地区最普遍的秸秆处理方式是秸秆直接还田,作物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埋入土壤,但由于产量巨大,秸秆过度还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探索秸秆原料用作牛羊饲料综合利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王芳  王春光 《农机化研究》2007,(8):211-213,216
随着国家恢复生态建设、实施禁牧圈养,秸秆对于牲畜的饲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秸秆达6亿t多,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是饲料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饲草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有力地促进了饲草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饲草机械化的发展.大力发展牛、羊等食草动物,合理利用秸秆资源,促进饲草收贮和草产品加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论述了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了秸秆加工机械及其发展现状,指出了秸秆加工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畜禽业迅速发展,我国饲料产量已达到4500万t,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全国饲料发展钢要规定的目标,2000年饲料加工能力要达到1~1.2亿t。我国主要生产年单班产量在5万t以下的饲泮加工设备,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应重点发展年单班产量5~40万t的饲料机械。  相似文献   

7.
秸秆压块饲料建厂投资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加工成块状饲料,以其密度高、容量大、适口性好、采食及消化吸收率高、牲畜喜食、饲喂省时省力,运输及贮存方便,并使牛、羊明显增奶、增重而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并把它形象地叫作牛、羊的“压缩饼干”。使用秸秆压块饲料饲喂牛羊,采食率可达100%,消化吸收率可提高60%以上,奶牛产奶量提高10%以上,肉牛增重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8.
试论饲草加工机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达5亿吨,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有利于形成“种田收粮──秸秆喂畜──畜便还田──农业丰产”的良性循环。这其中饲草加工机械是关键。本文作者对饲草加工业及饲草加工的工艺做了调查,并对一些饲草加工装备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是一个生产饲料机械的大省,主要以生产铡草机、饲料粉碎机、秸秆揉丝机为主,其年产量90万台左右,约占我国年总产量的30%。目前,我省有生产企业100多家,多数是乡、镇的小型个体企业。但一部分企业在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秸秆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为6亿多吨,居世界第一。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8000万吨。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作燃料、肥料、饲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提升缓慢,导致大量秸秆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叶绿多汁的鲜玉米秸秆是牛、羊、驴等草食性畜的美食。每7.6kg鲜玉米秸秆所含营养成分相当于1kg玉米。近年来玉米秸秆青贮养畜技术迅速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普及该技术,特撰此文,以飨读者。1.机械化青贮效益现在一些规模化养畜场大量收购鲜玉米秸秆,使之变成了巨大的经济资源,按0.15~0.20元/kg计,每667m2增收250~300元。农户自收自用也获得良好效益。青贮玉米秸秆较干燥秸秆粗蛋白含量降低5%,粗脂肪增加11.9%,粗纤维降低28.67%,消化率达65%以上。用青贮料与干燥秸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我国的奶牛和肉牛饲养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牛奶总产量从1980年的114万吨发展到1999年的717.6万吨,牛肉产量从1980年的26.9万吨发展到1997年的415万吨。根据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近几年的生产发展趋势预测,我国的养牛业还将会有大的发展。牛饲料中粗饲料约占50%~70%,含水率约在40%~50%。目前传统的饲料混合调制的方法是将各种粗、精和青饲料按需要量堆成堆,人工用铁锹翻动,搅拌后加入食槽任牛采食。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机》2010,(11):9-9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品种多,产量大。据统计,2009年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达7亿t。秸秆不仅具有较高的热值和粗纤维含量,而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等营养元素及微量元素,可广泛用在肥料、饲料、燃料、工业原料等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宿迁是农业大市,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300多万t。据初步测算,宿迁市的秸秆有120万t作为农村生活燃料和能源,占40%左右;45万t被直接还田,占15%;15万t作为饲料,占5%左右;12万t作为食用菌基料,占4%;秸秆发电、秸秆编织及其它利用18万t,占6%;  相似文献   

15.
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的合理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减少污染,使其变废为宝。以玉米秸杆为基本原料,通过农业机械等设备进行物理加工,使其变为新型燃料、畜牧饲料及食药用菌培育载体等多项用途的新型原料。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秸秆颗粒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16.
全国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有6亿t左右,其中可收集利用的约4.8亿t以上。陕西省秸秆产量每年0.25亿t,其中可收集利用的约0.2亿t左右,而目前秸秆的利用量仅占总量的20%。一方面,大量焚烧秸秆,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影响了交通、民航,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相似文献   

17.
9RF-40型多功能揉搓粉碎机是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根据畜牧养殖业发展需要,研制生产的新型多功能牧业机械。该机的最大特点是能将玉米秸秆等揉搓成丝状,大大提高了秸秆对于牛、羊的适口牲,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进食速度,使秸秆利用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0前言 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值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食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水产品为例,我国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水产品加工量仅占生产量的20%左右,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有6亿t左右,其中可收集利用的在4.8亿t以上。辽宁省秸秆产量每年0.4亿t,其中可收集利用的约0.3亿t左右,而目前秸秆的利用量仅占总量的20%。一方面,大量秸秆被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了交通、民航,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我国北方牧区草畜矛盾又极为突出,畜牧业的发展对饲草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杜绝焚烧仍是政府重视、新闻媒体关注、广大群众呼声强烈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农作物秸秆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多种用途。近些年,秸秆产量随着粮食等主产品单位产量的不断提高而迅速增加,然而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弱化和淘汰,大量剩余秸秆的处理成为农业生产中凸显的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