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某承载式车身为研究对象,优化车身模态分布。使用有限元方法对车身的模态性能进行分析,得到需要优化的模态频率及振型。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态匹配的相关原则,并采用基于试验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流程,对车身第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和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车身进行模态仿真,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优化后的车身模态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在某皮卡车设计研发中发现,整车前端垂向弯曲模态与车身地板模态达不到设计目标要求。对整车进行有限元建模和自由模态分析,分别在弯曲、扭转及侧向三种工况下进行整车频率响应分析,发现整车前端垂向弯曲模态过高是由车架横弯与前端扭转耦合模态引起的,车身地板模态过高是由地板模态与座椅耦合模态引起的,由此分别对车架和座椅进行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车身前端弯曲模态与车身地板模态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某专用车辆初步确定的造型和总体布置要求,同时满足车辆在复杂的林区行驶环境中具有良好静动态特性的要求,并实现结构轻量化,利用拓扑优化设计的方法设计了某专用车辆的车架。在概念设计阶段建立了车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空间,以弯曲和扭转工况下的柔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体积为约束条件进行单工况和多工况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合理的车架拓扑结构。最后,对优化后的新车架进行了多工况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知,新车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良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振动噪声舒适性是当今汽车必备要求,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开发某一车型时需要详细地根据相关车型提出。为了提高开发车型NVH性能,对某标杆车进行了NVH相关的白车身性能测试,并对样车进行了扭转刚度试验和有限元模型验证,基于样车有限元模型进行后续模态刚度性能仿真分析。根据对标杆车试验数据和同类车型性能参数,提出开发车型性能目标,重新设计尾门框焊点位置和数量并优化了样车模型的扭转刚度和一阶扭转模态频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汽车车身设计后期的反复修改,开发了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系统(VCDICAE)的多目标优化模块,设计了以车身结构刚度和模态为设计目标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可实现在车身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提高车身总体结构性能,从而为概念设计阶段实现车身轻量化提供依据,节约时间和成本。最后结合具体车型的概念设计过程,对该车身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提高了该车身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一阶弯曲频率和一阶扭转频率,验证了多目标优化模块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客车车身骨架强度与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车身骨架结构进行了水平弯曲、极限扭转、紧急转弯和紧急制动工况下的强度、刚度以及模态分析,得到骨架结构的应力、应变、扭矩和弯矩分布情况。最后通过静态应力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原全铝车身纯电动客车车顶骨架刚强度冗余,以某全铝城市客车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拓扑优化理论对车顶骨架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全铝客车骨架有限元模型,选取形变较大的车顶骨架进行2种典型工况下的拓扑优化,依据拓扑结果对车顶骨架再设计,通过尺寸优化降低刚强度冗余,完成车顶骨架轻量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顶骨架刚强度性能达标,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同平台车的概念设计阶段,针对车身性能优化问题,建立了基于详细接头结构的车身简化力学模型。运用接头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车身刚度影响较大的两个关键接头。运用HyperStudy软件,以接头的板厚及加强板形状为设计变量,通过多目标方法对车身性能进行优化。优化后车身质量减少了0.16 kg,扭转刚度提高2.0%,一阶扭转模态提升2.3%,满足预期优化效果。最后分析了关键接头的刚度分布情况,当接头刚度分布比例减小时,表明接头刚度分布更加均衡,有利于提升车身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某纯电动汽车底盘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HyperMesh软件建立纯电动汽车的有限元车架模型,并对车架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刚、强度分析计算。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通过Isight软件构建车架的响应面近似模型,对车架的主要承载梁进行尺寸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车架进行模态校验和刚、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汽车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下,优化后的车架总质量减轻了12.7%,同时第7阶模态避开了电动汽车共振区域,弯曲刚度提升6.4%,扭转刚度提升了9.4%。  相似文献   

10.
以某皮卡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建立非承载式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的变形量,并进行刚度试验分析,得到非承载式车身在不同工况下与车架的作用关系,评价该车身的门窗变形,并通过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值,指导车身的结构设计,同时验证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过往开发流程中,车身概念设计阶段,白车身性能得不到充分验证,若在概念设计阶段结合SFE进行车身优化,以仿真驱动设计,在白车身概念设计阶段就介入到车身性能评估,让车身在详细设计前就拥有比较好的弯扭刚度等性能。基于此,采用SFE-Concept建立了白车身概念设计阶段全参数化模型,通过筛选下车体结构更改地板下横梁,设计变量包含横梁厚度、横梁位置以及横梁截面形状3个维度,根据3个维度的变量进行试验设计(DOE),然后实现响应面近似模型的自动生成和验证。最终,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SQP)进行优化,得到妥协解集,最终比较不同的解集,选取白车身质量最小的解作为优化解,优化后白车身下车体质量减轻3.64 kg。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面折展机构中柔性铰链在承受拉压载荷时变形大、转动精度差等问题,基于外LET铰链和嵌套结构的方法,提出了一种Nested-LET柔性铰链。设计了该铰链的结构,利用等效弹簧模型推导了其弯曲及拉压等效刚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修正系数。通过设计实例的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行性。比较了相同尺寸的Nested-LET与外LET铰链的弯曲性能与抗拉性能,结果表明,Nested-LET铰链弯曲刚度增加了1.5倍,拉压刚度提升了30倍,且转动中心漂移量有所下降。最后,通过拉伸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SYS的FSC赛车车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架为车手提供保护,同时还是赛车最主要的承载结构,车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用ANSYS软件对赛车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在ANSYS软件中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然后用ANSYS软件对车架模型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和扭转刚度分析。结果表明,车架强度可满足要求,而扭转刚度不足。据此,提出提高车架扭转刚度的措施。最后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证明其不会与路面激励或赛车其他部件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4.
以某厂家生产的沙滩车车架作为分析对象,在建立好车架的三维模型后,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车架进行满载弯曲工况、满载扭转工况、紧急制动工况、紧急转弯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得到4种工况下车架的变形云图及应力分布,最后进行了车架的自由模态分析,得到车架前12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为以后对类似车架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OptiStruct的尺寸和形状优化方法,对某车型的仪表板横梁的厚度和管状横梁的形状进行优化设计,保证一阶垂向模态和一阶侧向模态性能的同时,进行最大化减重。结果表明,仪表板横梁总共横梁减重1.445 kg,减重百分比为19.3%,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机器人臂杆的分析研究,把机器人臂杆当作一个柔性杆进行处理,分别求出其拉伸、扭转和弯曲的挠度,运用误差参数建立运动学模型,从而求得臂杆末端挠度的映射模型,并结合机器人各关节传动误差在机器人操作末端上的挠度误差映射,最终在机器人操作末端叠加关节挠度和臂杆挠度,通过刚度的定义求解出机器人总的操作空间刚度。建立的机器人刚度模型可为机器人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误差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白车身等复杂的焊接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过程中,不同焊点的模拟方法对结构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ACM焊点进行研究,得出其对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客车门窗刚度没有形成相应的标准,车身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刚度特性。以三轴式公交客车承载式车身骨架为研究对象,在ansys软件中用有限元分析法,采用Beam188梁单元建立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加载和约束,在弯曲、扭转、紧急制动和急转弯工况下,计算得到各门窗结构的变形量,对比各工况分析客车门窗结构刚度,得到了各门窗的刚度数据,为车身刚度优化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刚度不足之处进行设计改进。通过模态计算得到车身固有频率,并识别各频率下的模态振型,考虑客车行驶的动态特性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态分析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工作装置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模态特性,确定影响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态性能的关键模态频率,并以此作为优化目标,对主要结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工作装置动态优化的设计变量。以工作装置几何约束、性能约束等为约束条件,采用扩展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动态优化设计。实例分析表明,该动态优化方法,提高了工作装置结构的刚度,降低了结构的变形,改善了工作装置动态工作性能与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