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当前独立的学习能力乃至终身学习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因而,也成了许多教师尝试着的教学实践。本文从探究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模式,以其能抛砖引玉,求得宏篇巨论,丰富历史学科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首先,合理设置课堂情境,将课程导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增强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最后,课堂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超星学习通和腾讯会议为工具,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效果为目标,结合在线教学资源和直播教学的优势互补,从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内容建设、教学组织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探索与实践了"学习通+腾讯会议"线上混合式教学,为有效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开关电源设计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为目标,提出"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项目实践"的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为工程实践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将“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等优点,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策略。因此,“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可为工科其他课程采用该教学模式提供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SPOC+FCM模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高职英语教学,构建高职英语混合教学新模式并进行实践,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创造个性化学习条件。此外,通过改进教学成果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以期满足国家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研究证明,该教学模式不仅可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运用能力,而且有利于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需要推动着高校课程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基于对信息化教学与"专创融合"的概念界定,文章以"发动机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出发,以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并予以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育人成效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路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出发,结合笔者10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教、学、做"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课堂素质教学法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特点,结合现代化大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提出了实施"素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并在塔里木大学2011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表明,该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反向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在机械类专业中非常关键,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深入探索,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其掌握精准内容,强化自身能力。文章介绍了翻转课堂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应用中的意义和目的,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