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1995年3月20日至4月26日,在河蟹育苗生产条件下,进行了亲蟹孵纳期3种升温方式对状Ⅰ期~Ⅱ期纳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抱卵蟹孵幼期间的培育阶段,以水温10℃为起点,升温方法依次为每2天升温1℃;每3天升温1℃和每4天升温1℃,排幼时的水温依次为19℃、18℃和17℃,在状Ⅰ期~Ⅱ期的幼体培育阶段中,其变态成活率依次为2.8%、51.4%和51.4%。  相似文献   

2.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比重为1.020时,日本虫寻的抱卵亲蟹孵化期为12天,成活率为100%,胚胎发育的快慢与水温有关。在试验条件下,其各期幼体变态时间约在4—5天,蚤Ⅰ幼体经22—23天的培育顺利变态至大眼幼体。本文并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6口海水土地(计1.9hm^2)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I期溲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经(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5.
孙先交 《齐鲁渔业》1999,16(1):15-17
采用逐步降低培育用水盐度,合理控制培育密度,严格掌握饵料投喂量,蚤状Ⅰ期投喂烫死的卤虫无节幼体,蚤状Ⅴ期幼体变态时投喂充足的成体卤虫等措施,提高了河蟹育苗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结果:在500m^中,560只亲蟹一次出苗205.6kg,变态成大眼幼体140.6kg,成活率23.4%,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苗0.4kg。  相似文献   

6.
在将大眼幼体培育幼蟹过程中,经常出现Ⅰ期幼蟹爬岸的现象,幼蟹爬出水面,如不及时处理,蟹体表脱水,不久将大批死亡。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1998年盐都县中兴镇益昌村养殖户薛某,于4月5日从赣榆县通隆水产苗种场购买河蟹大眼幼体2kg,在78m2塑料大棚中育幼蟹。蟹苗进池后水温18℃-21℃,第3天开始蜕皮变态,4-5天后全部变成Ⅰ期幼蟹,变态率约90%,4月11日发现大量Ⅰ期幼蟹爬岸集群,并出现不少蟹在岸上死亡,采取淋水的办法驱赶幼蟹下池无济于事。2原因经了解,蟹苗下池后一直为阴天,外界水温较低,无法对培育池…  相似文献   

7.
塑棚调温培育五期纳置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饵料,把放养蟹苗的时间从5月中下旬提前至4月份或更早一些,通过25-30天时间,将大眼幼体培育成规格整齐、大小合适、肢体齐整、体质健壮、成活率高的五期幼蟹。利用3-4月份培育的早繁苗,当年养成规格100克左右的成蟹,亩产可实现60-80公斤,高产池塘亩产可达150公斤。一、搭棚建池:河蟹培育池应根据养蟹数量来定面积大小,一般0.5-1.0亩;池深08-10米,水深0.4-08米,池坡比1:15左右;水源充沛,水质…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的营养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  关于河蟹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国内多数学者是根据河蟹蟹体组织蛋白质的组分,作为设计配合饲料蛋白质组分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河蟹对天然饵料的选择摄食习性,进行试验设计。徐新章等 (1988)用 20~ 40微米胶囊饲料养蚤状幼体,以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的成活率为分析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 45%。韩小莲等 (1991)根据幼蟹体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贻贝、糠虾、乌贼、玉米蛋白粉、黄豆粉为主要蛋白源,研究指出河蟹从大眼幼体至Ⅱ期幼蟹饲料蛋白质含量为 45%,幼体蜕皮时间短、变态整齐、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9.
河蟹幼体不同发育期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温21±2℃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氵蚤状幼体(Z1~5)、大眼幼体(M)及Ⅰ期仔蟹(P1)的耗氧量与体重呈正相关,而其耗氧率、窒息点与体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不同期幼体变态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育苗中,不少场家出现蚤状Ⅰ期(Z_1)变蚤状Ⅱ期(Z_2)、蚤状幼体(Z)变大眼幼体(M)、大眼幼体(M)变Ⅰ期稚蟹(C_1)变态难的现象,现将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Z_1→Z_2、Z→M、M→C_1变态难的现象 不同的育苗场家现象各有不同,有的Z_1第1天不摄食,有的第2天停食,结果都是Z_1活力变弱,Z_1很难变为Z_2,最终被淘汰。有时蚤状幼体各期变态较为顺利,但蚤状幼体变大眼幼体时出现问题,有的是蚤状幼体Ⅳ、Ⅴ期死亡或脱壳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和1999年笔者连续两次利用温泉水培育早期豆蟹,然后分别在山东威海市和湖北黄州市同时进行成蟹养殖,取得了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的预期效果,介绍如下:1早期豆蟹培育1.1 培育池的准备 用罗非鱼越冬池培育扣蟹,在进排水系统和充气设施完好的基础上,必须先培育好水草,使水面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早期可用大叶浮萍,后期以水花生为好。1. 2 蟹苗下塘 在 4月1~4日进行。每 50m2放大眼幼体 500g,平均1200~1400只/m2。下塘时水温与大眼幼体出池时的水温相同。此后由18℃每天升高1…  相似文献   

12.
庞璞敏 《水产科学》1999,18(1):6-10
1998年4-6月利用总面积1.9hm^2的6口池塘比较研究了水质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低时,幼体变态所需的时间长,累积温度高;溶氧大于5mg/L,思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关键是处理好饵料和水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ω_3HUFA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率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立侨 《水产学报》2000,24(5):448-452
分别以经海水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50DE-G强化剂强化的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至Zao状Ⅲ期后改喂卤虫无节幼体,探讨了饵料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轮虫组的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最高,为12.00%,强化剂轮虫组和角毛藻轮虫组次之,分别为10.67%和9.67%,而酵母轮虫组最低,仅为3.67%;结合分析Zao状Ⅴ期幼体脂肪酸组成可知,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与其总脂含量和ω-3HUFA含量密切相关,而Zao状Ⅴ期幼体总脂含量与ω-3HUFA含量随饵料轮虫总脂和ω-3HUF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早期幼体所摄取的ω-3HUFA对后期幼体发育和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二级控温棚分级强化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成仔蟹。试验经过30-35d的一级强化培育,培养出Ⅱ-Ⅴ期的幼蟹214.26万只,平均成活率为24.77%,最高为31.8%。然后经50d的二级培育,育出规格300-700只/kg的仔蟹130.74万只,回捕率为61.02%。  相似文献   

15.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相似文献   

16.
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在室内水缸中进行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试验结果,通过对拖卵蟹的培育,孵出蚤状Ⅰ期幼体300万只,蚤状幼体从第Ⅰ期培育到第Ⅱ期的成活率最高的达66.7%,并从其中两个试验缸中,培育出稚蟹995只  相似文献   

17.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远海梭子蟹在水温28~30℃,盐度32~34条件下,从产卵至孵化需要257h,从第1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为仔蟹苗(C1)约需11~13d。整个育苗共投放蚤状幼体46.6万尾,培育出大眼幼体10.11万只,成活率为21.7%,培育成仔蟹苗5.14万只,育苗成活率为11.6%。文中还对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温度和饵料的关系以及幼体培育成活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孔雀石绿对河蟹蚤状幼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I期幼体为1.89ppm.V期幼体为7.45ppm。在河蟹工厂化育苗中如果发生聚缩虫感染,可采用孔雀石绿1ppm浓度全池泼洒,10-12小时内排出药液水,换入新水的方法杀灭聚缩虫,不会影响河蟹蚤状幼体的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19.
在河蟹育苗过程中,Ⅰ期蚤状幼体(简称Z1)到Ⅱ期蚤状幼体(简称Z2,下同)的变态是最易出事的一环,因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育苗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人根据多年从事河蟹育苗生产经验,对影响Z1成活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中的几个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中亲蟹的准备,Shou状幼体Ⅰ期到Ⅱ期的变态及Shou状幼体Ⅴ期到大眼幼体的变态等关键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