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尹翠玲  梁英  张秋丰 《水产科学》2007,26(3):154-159
在温度(23±1)℃,盐度31,光照度5000 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2.27、18.15、36.3、72.6、290.4μmol/L)的培养基对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培养,研究2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磷浓度对其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磷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生杜氏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90.4μmol/L处达到最大值;纤细角毛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在18.15μmol/L处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磷浓度的继续升高,其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所以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磷浓度分别为290.4μmol/L和18.15μmol/L。  相似文献   

2.
王培磊  刘明河  张学成  孟振 《水产科学》2007,26(10):543-546
研究了柠檬酸铁对2株盐生杜氏藻OUN04和盐生杜氏藻OUN09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OUN04生长最适的Fe浓度为0.05 mmol/L,密度达1.115×106cell/ml,对照组为8.29×105cell/ml,0.25 mmol/L Fe组密度最低(7.0×105cell/ml);最大β-胡萝卜素含量(83.2mg/g)出现在0.25 mmol/L Fe浓度组中,对照组(63.4 mg/g)最低;Fe浓度为0.25 mmol/L时有最大的chll_a含量(98.4 mg/g),对照组为80.2 mg/g;建立了杜氏藻对Fe吸收的动力学方程。盐生杜氏藻OUN09生长最适的Fe浓度为0.05 mmol/L(密度1.31×106cell/ml),对照组为1.185×106cell/ml,最大β-胡萝卜素含量为130.2 mg/g(0.05 mmol/L Fe组),对照组为70.4 mg/g,pH值变化和Fe的吸收情况与盐生杜氏藻OUN04相似。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筛选出合适的敏感藻种用于海水池塘水质农业污染监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灭扫利(20%甲氰菊酯)对3种海水单胞藻,即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的毒性效应。本研究采用8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灭扫利评估暴露7 d后3种藻类的密度变化,计算半抑制效应浓度(EC_(50))。结果表明:灭扫利对3种藻类的毒性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蛋白核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在0~72 h时藻密度随灭扫利浓度增加而明显减少,强壮前沟藻在0~48h时藻密度随灭扫利浓度升高而降低。灭扫利对蛋白核小球藻24、48、72和96 h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2.6、2.9、2.8和7.6 mg/L;对盐生杜氏藻别为2.6、4.1、4.8和16.8 mg/L;对强壮前沟藻分别为4.1、4.8、7.0和6.9mg/L。由此得出灭扫利对3种藻毒性敏感程序依次为蛋白核小球藻盐生杜氏藻强壮前沟藻。按照农药对藻类的毒性等级标准划分:灭扫利对蛋白核小球藻、盐生杜氏藻和强壮前沟藻均为中等毒性农药。因此,在海水养殖池塘中,以灭扫利作为杀藻剂对蛋白核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具有较大影响,对强壮前沟藻的影响较小。本研究将为确定海水养殖池塘中灭扫利杀藻浓度和筛选农药污染指示藻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于常用微藻生物饵料,达58%~70%,而且其真消化率(TD)、蛋白质生物价(BV)和净消化率(NPU)都相当高,氨基酸组成平衡,水产动物营养所需的10种EA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一半。螺旋藻还是γ-亚麻酸(GLA)的一种浓缩型天然原料,大约占比重的1%~1.5%,明显优于其它生物饵料。同时,其藻体长200~500μm,宽5~10μm,适应多数品种幼体口器摄食,  相似文献   

5.
杜氏藻对盐度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从天津汉沽盐场盐池分离培养了数个杜氏藻品系。1989年对其中盐生杜氏藻878和绿色杜氏藻876进行了盐度(分波美度3°、5°、10°、15°和20°5组)试验,试验水温为25±1℃,光照强度约40001x,光照时间10:14(L:D),N∶P∶Fe=20∶2∶1ppm。结果为最大生长量和最大生长率在波美度10°组。盐生杜氏藻878在波美度3°下,藻细胞呈绿黄色,5°和10°下为绿色,15°下为桔黄色,20°下为桔红色。绿色杜氏藻876,在所有的试验盐度下均为绿色。两个品系的细胞大小均随盐度增加而变小。从高盐度(20°Be′)接种到低盐度(3°Be′)适应较快。从低盐度(2.5°Be′)到高盐度(15°Be′)适应较慢。  相似文献   

6.
铜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玲  郭金耀 《水利渔业》2007,27(2):84-85,108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125μg/L的铜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一铜浓度可用于盐藻的生产性培养。当培养液中铜浓度较高(175μg/L)或较低(25μ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铜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杜氏盐藻生长所需的适宜K+浓度,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在不同K+浓度(1、4、8、12 mmol/L)下生长增殖变化特征。对各K+浓度下,杜氏盐藻第11天的细胞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只有8mmol/L和12 mmol/L之间为显著性差异(0.01P0.05),其余各组间均为极显著差异(P0.01)。杜氏盐藻生长所需的适宜K+浓度为2 mmol/L。  相似文献   

8.
盐生杜氏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广凤 《齐鲁渔业》2006,23(11):7-9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极具经济价值的单细胞藻类,目前对它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广。本文介绍了盐藻的生物学特性、开发利用和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盐生杜氏藻粉对脊尾白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添加盐生杜氏藻粉(0%、0.5%、1%、2%和4%)对脊尾白虾(平均初始湿重0.715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30 d。结果表明:白虾存活率以1%添加组最高,特定生长率和吸收效率以2%添加组最高,摄食量以4%添加组最高,而饲料系数以1%添加组最低;回归分析表明,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时的盐生杜氏藻粉添加量为2.76%。  相似文献   

10.
盐度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及其色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盐度范围内(30~120).较低的盐度有利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分裂,最大细胞密度为8.92×105cell/ml.对照组仅为3.81×105cell/ml;盐度为60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02 mg/g.对照组仅为36 mg/g;盐度为30时,叶绿素a含量最高,为82 mg/g.对照组最低,为17 mg/g;低盐度有利于细胞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最高含量为37.5%,对照组仅为27.9%.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盐胁迫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合成的影响与机理,以及雨生红球藻各抗氧化机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4 mol/L、0.08 mol/L、0.12 mol/L和0.16 mol/L)和不同时间(3 d、6 d和9 d)的盐(Na Cl)胁迫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积累、番茄红素β-环化酶(Lcy)、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 R-B)和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基因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胁迫时间的雨生红球藻的密度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在盐胁迫的第9天,雨生红球藻的死亡率和孢子比例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Lcy、Crt R-B和Bkt基因表达量均随着盐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提高;雨生红球藻SOD、CAT和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盐胁迫下与对照组(0.00 mol/L Na Cl)相比均升高,且在不同时间的0.12 mol/L Na Cl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Lcy、Crt R-B和Bkt基因表达量在盐胁迫的早期(第3天)和中期(第6天)阶段较低,在盐胁迫的后期(第9天)阶段较高,而SOD、CAT和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在盐胁迫的早期和中期阶段较高,在盐胁迫的后期阶段较低。实验结果说明了适当浓度和时间的盐胁迫能促进雨生红球藻累积虾青素,雨生红球藻在盐胁迫下主要是通过提高虾青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转录水平来促进虾青素的合成,其虾青素和抗氧化酶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互为补充,共同保护雨生红球藻免受盐胁迫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将盐藻接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B6培养液中,检测其对盐藻色素形成、细胞生长与蛋白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B6对盐藻的作用效应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能够使盐藻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形成最多、细胞繁殖最快、蛋白质积累量最大的VB6质量浓度为250μg/L。在此质量浓度下,每个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盐藻细胞快速繁殖所致。  相似文献   

13.
空间诱变钝顶螺旋藻优质高产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卫星搭载,利用空间环境诱变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从诱变材料中通过单株培养和继代培养选育出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质高产新品系PNK-2。与出发品系ST-6相比,PNK-2的螺旋个数为12~18个;藻丝体平均长度764.31μm,增长了166.52%;螺距平均长度52.98μm,增长了5.88%;螺宽平均长度18.75μm,增长了8.19%;藻丝宽平均长度为6.02μm,增长了12.31%。室外大规模生产生产率提高了20%以上。藻粉蛋白质含量69.57%,提高了8.31%;叶绿素含量1.01%,提高了8.60%;β-胡萝卜素含量0.16%,提高了6.67%;藻蓝蛋白含量14.70%,提高了6.68%;γ-亚麻酸含量0.63%,减少3.08%。表明了PNK-2是一株优质高产的钝顶螺旋藻品系。  相似文献   

14.
杜氏盐藻和亚心型扁藻混合培养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杜氏盐藻和亚心型扁藻在单独培养和相同接种比例混合培养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单独培养盐藻的生长经历了3个明显的阶段,生长曲线呈现"S"型;单独培养扁藻与混合培养藻在18 d内还未到达稳定期,仍保持一定的生长态势。混合培养、单独培养盐藻以及单独培养扁藻的最大光密度值(OD680)分别为0.784、0.702和0.765。混合培养藻的生物量(0.841 mg/ml)也稍高于单独培养盐藻(0.582 mg/ml)和单独培养扁藻的生物量(0.819 mg/ml)。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盐藻和扁藻具有一定的促进藻生长和提高生物量产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江苏省溧阳某鲫养殖塘底泥采集的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中检测到一种放射孢子虫,经形态特征观察和比较分析,鉴定其隶属于棘放射孢子虫(Echinactinomyxon)类群。该放射孢子虫孢体呈圆柱形,长18.95μm(18.5~19.4μm),宽9.55μm;极囊长6.11μm(5.97~6.26),宽2.98μm(2.38~3.58);尾柄长161.2μm(161.2~167.16),宽3.24μm(2.98~3.58),孢体与尾柄的夹角约为160°。将其与国内外文献中已记述的放射孢子虫作比较研究,发现其在寄生宿主、形态大小、尾柄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本文描述的该类放射孢子虫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锰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耀  杨晓玲 《水产科学》2008,27(3):148-150
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锰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培养基中锰质量浓度为4.0 mg/L时,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最多。当培养液中锰质量浓度较高(8.0 mg/L)或较低(2.0 m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此时,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锰质量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细胞分离和紫外诱变技术分别获得海水小球藻和盐生杜氏藻的生长优势株,将其分别接种于不同石油浓度的海水培养液中,利用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的含量,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胞内油脂含量。结果表明,石油浓度为1.5~10.0μg/ml的培养液中,小球藻和盐藻均能有效降解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降解率分别为25.3%~35.5%和17.9%~24.0%,芳烃降解率分别为22.1%~30.2%和18.7%~26.2%;石油浓度为3.5μg/ml时,两种微藻对带共轭双键的烃类化合物和芳烃的降解效率均最大,小球藻的降解能力略好于盐藻;石油浓度为1.5μg/ml和3.5μg/ml时,两种微藻的胞内油脂含量分别占细胞干重的14.0%和25.5%,分别是对照组的1.5倍和1.2倍,浓度为3.5μg/ml时两种微藻的胞内油脂含量均最高。该研究为利用石油污染海水培养微藻使其富集油脂及今后开发微藻燃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系盐生杜氏藻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灵毅  赵强 《齐鲁渔业》1999,16(3):35-37
4种不同品系盐生杜氏藻培养结果表明:常温下,A33是最适宜培养的藻种,经4天培养,藻细胞密度可达到114×104cell/ml,细胞生长率达到0.369;其次是A23、A140、A5藻种,细胞生长率分别为0.317、0.314、0.234。控温条件下,4种品系杜氏藻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高,是常温条件下的1.2倍。  相似文献   

19.
盐藻的培养及培养条件对β—胡萝卜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玉 《齐鲁渔业》2003,20(11):8-9
盐藻在分类上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中,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Dunaliella salinaTeod),又称杜氏藻,是一种单细胞的海洋经济藻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盐池、咸水湖和淡咸水中,是已知唯一能在接近淡水至饱和盐溶液中生长的真核生物。盐藻对于极端环境有极好的耐受性,在高盐、高光、高  相似文献   

20.
光质对海带幼孢子体生长和假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幼孢子体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光质(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对假根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在为期56d的培养期内,蓝光始终促进幼孢子体的生长,平均叶片大小为9530±125μm长/1350±49μm宽,是对照白光组的4倍之多(2200±56μm长/356±20μm宽);而红光下,藻体生长极为缓慢,叶片大小仅为580±63μm长/135±11μm宽。但是三光质下,藻体假根生长差异较小;假根长/叶片长为红光下最大,蓝光下最小,三光质下该比值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由于海带的主要捕光色素之一岩藻黄素的吸收峰位于蓝光区,因此加大环境中蓝光的辐射可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实际光合效率,加快藻体的生长;而假根部由于结构和功能特性,光合能力有所退化,对光质差异不敏感,因而在三光质下的生长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