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水体营养类型对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选择富、中、贫营养型天然水库和人工池塘的鳙鱼(体长为44.98~48.98 cm; 体重为1946.37~2289.32 g),测定其常规肉物性、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不同水体营养类型对鳙鱼肉pH值、a*值、剪切力、水分和粗灰分无显著影响(P>0.05)。相比人工池塘,天然水库鳙鱼L*值、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贫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贫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营养型水库之间相比,富、中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贫营养型水库(P<0.05);富营养型水库鳙鱼粗蛋白显著高于中、贫营养型水库(P<0.05)。天然水库和人工池塘鳙鱼均检出17种氨基酸和13种脂肪酸,但天然水库鳙鱼必需氨基酸、棕榈酸、豆蔻酸和二十碳一烯酸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池塘(P<0.05)。研究表明,天然水库鳙鱼具有肉色优质、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刺苦草对铜胁迫的耐受性及其恢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水植物对低浓度铜(Cu)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以鄱阳湖分布较为广泛的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Cu~(2+)添加梯度,对照组(CK)为(0.007±0.012)mg/L,试验组(T1)为(0.400±0.026)mg/L,试验组(T2)为(0.830±0.010)mg/L,试验组(T3)为(1.697±0.055)mg/L;处理1周后彻底换水,使其进行为期2周的恢复生长,探究铜胁迫及解除后刺苦草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长状况的变化及其对Cu~(2+)的富集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2+)处理对刺苦草生长产生了严重的胁迫作用,试验组地上部分长度、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刺苦草对水体Cu~(2+)的去除率在前4d平均为63%,各处理组水体Cu~(2+)含量均显著下降;刺苦草地上部分Cu~(2+)含量随水中Cu~(2+)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T3组刺苦草地上部分Cu~(2+)含量达到(3.68±0.32)mg/g,约为T1处理组的6.4倍,地下部分Cu~(2+)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刺苦草Cu~(2+)化学计量内稳性较差,其指数(1/H)约为1.09。在解除Cu~(2+)胁迫后的恢复阶段,T1、T2和T3地上部分Cu~(2+)含量相对于胁迫阶段分别下降了43.04%、92.12%和86.00%,地下部分分别下降了57.91%、42.70%和33.81%,而刺苦草鲜重、叶绿素含量及地下部分Cu~(2+)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刺苦草是一个较理想的Cu~(2+)超富集植物,铜胁迫解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氮负荷较高的富营养湖泊中,着生藻大量增加,而牧食者数量却逐渐减少,进而导致沉水植物衰退或消亡;为了探究氮浓度过高对螺类生长的影响,本文基于受控实验,探讨了不同水体氮浓度(1 mg/L,4 mg/L,7 mg/L)培养下的着生藻碳氮计量特征对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4 mg/L处理组的着生藻和螺体内的碳和氮含量均高于1 mg/L和7 mg/L处理组,而碳氮比则低于这2个处理组;1 mg/L处理组的着生藻和螺体内的碳和氮含量最低,其碳氮比最高。着生藻氮含量与螺体内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7,P0.001)。水体氮浓度为1 mg/L处理组的螺生长率和体长均高于4 mg/L和7 mg/L处理组,4 mg/L处理组的螺生长率和体长最低。研究结果显示,着生藻氮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水体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着生藻氮含量与螺体内的氮含量变化一致,作为螺食物的着生藻氮含量增加时,螺体内氮含量也相应随之增加。环棱螺食物质量的下降与着生藻中化学元素含量的改变有关,这可能是螺生长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夏季高温时,养殖水体水华现象频繁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常见水生植物释放的活性物质在低浓度下可以起到抑藻作用,对藻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室静态模拟方法,取养殖池塘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与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及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进行共培养,研究这2种沉水植物对养殖水华水体营养水平、藻类生长、藻类结构及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显著降低水华水体氮、磷等营养水平(P<0.05);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有效抑制水华蓝藻(Cyanobacteria)生长,尤其对颤藻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效果显著(P<0.05),且篦齿眼子菜对水华蓝藻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束时,篦齿眼子菜培养组藻密度下降93.6%,生物量下降98.9%,叶绿素a含量下降60.5%;金鱼藻培养组藻密度下降72.5%,生物量下降86.8%,叶绿素a含量下降54.3%;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的存在可促进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金鱼藻提高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效果更显著。金鱼藻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98.4%,篦齿眼子菜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50.3%。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外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盐(明矾)净水效果及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不同铝盐浓度处理组:对照组(无添加)、一次加铝组(15mg/L)和三次加铝组(45mg/L).结果表明:(1)一次加铝组叶绿素a、反应活性磷、pH、碱度较试验开始时均有下降,且三次加铝组显著低于一次加铝组;(2)三次加铝组中水体总氮浓度最高;(3)三次加铝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说明铝盐的使用能在短期内降低水体污染,高剂量使用虽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对苦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使水体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能够耐受高浓度氨氮的沉水植物,构建有效的生态系统并改善湖泊水质,对黑臭水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小茨藻(Najas minor)5种沉水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每种沉水植物均设置氨氮浓度为0、4、8、12、16 mg/L共计5个梯度,研究其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16 mg/L氨氮持续胁迫至第14天时,苦草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作用逐渐加大,4、8、12、16 mg/L氨氮试验组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比第7天分别减少44%、57%、16%和3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62%、24%、29%和49%,而MDA含量在第14天分别显著降低为第7天的35%、7%、65%和41%,表明苦草未受到不可逆伤害。在4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第14天时,穗花狐尾藻和黑藻的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第7天的207%和178%,小茨藻植株死亡,而金鱼藻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均未有显著变化,且MDA含量显著减少为第7天的80%,表明只有金鱼藻未受到氨氮的不可逆毒害。在8~16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穗花狐尾藻、黑藻、小茨藻和金鱼藻的植株则全部死亡。研究表明,氨氮浓度≤4 mg/L时,苦草和金鱼藻能够生长;氨氮浓度≤16 mg/L时,苦草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存。从耐氨氮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水质特征考虑,苦草可作为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先锋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7.
监测苦草生长过程中根系及沉积物中磷含量和形态的时空变化,探讨苦草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对沉积物磷时空分布的影响。聚乙烯塑料桶中铺设沉积物为暴发水华水体的底泥,厚度10cm,干重4 821.00g,底泥铺设完毕后缓慢注入100L水(TP 0.02mg/L)。试验桶种植2g苦草休眠芽。沉积物样品磷形态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SMT法,在采集沉积物同时采集苦草样品,测定根系生长情况及根系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过程中能降低沉积物各层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HCl提取磷(HCl-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的含量,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的下降速率为:NaOH-PHCl-PIP=OP;随着苦草根系的生长,在苦草根系分布区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明显低于非根系分布区。苦草根系通过对环境因子氧化还原电位和pH的改变从而影响根系周围沉积物磷的含量,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随着苦草根系面积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及形态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洞庭湖水体营养盐形态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4年8月(丰水期)和2015年1月(枯水期)在入湖河流、湖体、出湖口设置16个代表性断面采集水样,分析了氮、磷营养盐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为1.60~3.65 mg/L,平均值2.25 mg/L,总磷(TP)含量为0.060~0.359 mg/L,平均值0.138 mg/L;颗粒态总氮(TPN)含量为0.07~1.39 mg/L,平均值0.25 mg/L,颗粒态总磷(TPP)含量为0.003~0.172 mg/L,平均值0.05 mg/L;2时空分布上,水体中氮、磷含量整体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出湖口最高,东洞庭湖高于西、南洞庭湖,入湖河流差异大的特征,颗粒态氮磷呈现自西向东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悬浮物(SS)的空间分布一致;3形态组成上,洞庭湖水体中氮磷以溶解态为主(TDN/TN为88.0%、TDP/TP为66.7%),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前后,洞庭湖磷营养盐形态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由以颗粒态磷为主(TDP/TP 20.0%~35.6%)转变为以溶解态为主,而氮营养盐形态组成基本未变;4营养结构上,洞庭湖大多数断面TN/TP在10~22,且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富营养的限制阈值,比较适宜藻类生长。相关分析显示,洞庭湖TN、TP、TDN、TDP均与Chl-a相关性不显著,因此认为洞庭湖氮、磷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高氨养殖废水中一定比例的硝态氮对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在总氮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以纯铵处理为对照(CK),设置NH+4∶NO-3=3∶1(以N3∶1表示)和NH+4∶NO-3=1∶1(以N1∶1表示)两个处理,研究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培养至第21天,N1∶1处理的相对生物量和相对茎高分别为13.17 g和35.31 cm,显著低于N3∶1(19.59 g,41.78 cm)和CK组(17.82 g, 38.82 cm)(P<0.05)。不同处理下叶片中的氮含量为50.38~58.82 mg/g,显著高于茎中氮含量26.96~35.42 mg/g;但叶片中磷含量5.17~7.38 mg/g显著低于茎中的磷含量8.44~9.88 mg/g(P<0.05)。培养至第21天时,CK、N3∶1、N1∶1处理之间的叶片磷含量(6.76、7.06、7.38 mg/g)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现为N1∶1> N3∶1>CK。N1∶1和N3∶1处理叶片(7.03、6.75 mg/g)和茎中(6.43、5.04 mg/g)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3.58、3.27 mg/g)(P<0.05)。N1∶1处理叶片和茎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N3∶1处理(P<0.05)。研究表明,当处理中添加少量或不添加硝态氮时,有利于绿狐尾藻生长和生物量增加;当处理中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时,植株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吸收磷的能力增强。绿狐尾藻在不同铵硝配比的水体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和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该结果为绿狐尾藻高效净化不同来源的养殖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底栖动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与水培植物白掌(Spathiphyllum kochii)和降糖草(Gynura divaricata DC)协同净化水质效果,为室外生态浮床技术奠定基础。室内进行动植物组合处理供试水样,测定TN、TP、叶绿素a的去除率和水体浊度。处理组对TN去除率依次为降糖草白掌河蚌降糖草组合河蚌白掌组合,无显著差异(P0.05);降糖草对水体中TP去除率最高为63%,与其它处理组有显著差异(P0.01);有河蚌的处理组容易使水体的浊度上升。综合考虑降糖草和河蚌降糖草组合更适合在室外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兼具生态和景观美化效果,可为水产养殖水体及景观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5年6月15日至7月27日,在太湖北部湖湾原位围隔中,通过盆栽试验方法,利用不锈钢架,采用湖泥培养的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进行为期45 d的原位试验。试验共设置3个水深梯度,分别为1.0 m、1.5 m和2.0 m,依次记为D_1、D_2、D_3;将试验架顶部固定在围隔的浮体上,通过上下浮动保持试验水深,观测苦草在不同水深梯度下生长指标的变化,分析水深对苦草生长的影响,探究苦草在太湖北部湖湾生长的适宜水深。结果表明,不同水深围隔间的总氮、总磷浓度和蓝藻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深是影响苦草生长的关键因子,不同水深梯度下苦草的成活率、分蘖数和平均叶长等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苦草的成活率随水深增加明显降低,1.0 m水深苦草的成活率与其他2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第7天,3个水深处理组苦草的成活率分别为91%、30%和27%;第28天,3组成活率依次降至64%、9%和5%。试验前期,苦草的平均叶片长度随水深增加而减小,试验后期D_1组苦草叶片出现断裂现象,试验第14~28天,D_1组苦草平均叶长由10.3 cm缩短到4.46 cm,缩减了57%。1.0 m水深苦草有分蘖出现,1.5 m和2.0 m均未出现分蘖现象。1.0 m以内湖滨带较适合太湖北部湖湾苦草的恢复重建,但需借助消浪桩和软围隔等措施降低风浪和蓝藻水华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Four 20m3 cages stocked with 120 bighead carp x silver carp hybrids per cage were placed in each of four ponds varying in trophic status from mesotrophic to hypereutophic. Fish were cultured, without feeding, from 13 March to 1 Octorber 1987. Fish in the mesotrophic pond survived but lost weight (-0.37 g/fish/d). The mesotrophic pond produced insufficient food to sustain fish growth. Maximum fish growth rate occured in the two eutotrophic ponds (6.61vand 7/04 g/fish/d). Fish growth in the hypereutrophic pond was about one-half (3.64 g/fish/d) that in the two eutrophic ponds. Guy analysis of fish in the hypereutrophic pond revealed consumption of larger quantities (P < 0.05) of colonial blue-green algae that were apparently poorly digested and less (P < 0.05) zooplankton (primarily cladocerans) than was found in fish from the eutrophic ponds.  相似文献   

13.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青苔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青苔发生的关键因子,本文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青苔池塘和无青苔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青苔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5组有青苔塘、无青苔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而有4组无青苔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青苔塘(P < 0.05)。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 ± 3.60 mg/kg,而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 ± 1.97 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 ± 10.57 mg/kg,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 ± 12.62 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青苔塘平均较有青苔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青苔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青苔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青苔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青苔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青苔塘、无青苔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青苔繁殖体的数量。因此,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青苔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青苔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胶州湾湿地海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区水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研究,对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紫菜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养殖对胶州湾湿地海水中过剩的营养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养殖区氮、磷营养盐和有机碳含量以及水质营养指数均低于周边对照区。实验条件下,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和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效果显著。各实验周期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下降幅度为17.15%~21.26%,活性磷酸盐含量下降幅度为55.73%~61.12%,表明紫菜叶状体生长对磷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对氮的吸收量。另外,各换水周期实验海水的营养指数值由2.211~2.592降至0.749~0.873,降低幅度为63.32%~69.39%,海水富营养化等级由"中度富营养"降至"贫营养"。根据胶州湾湿地海域的环境条件,通过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大量去除海水中的N、P、C等生源要素,有效降低海水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太湖采集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5种沉水植物分别制成干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的干粉形成5种不同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体重为(9.37±0.15)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0 d,分析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组的中华绒螯蟹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的平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沉水植物各组的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轮叶黑藻组、伊乐藻组和苦草组的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金鱼藻组和马来眼子菜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除马来眼子菜组降低外,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除马来眼子菜以外的4种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评价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粉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以不含苦草粉的基础饲料(VN0组)为对照,分别用10%(VN1组)、20%(VN2组)和30%(VN3组)的苦草粉替代基础组饲料中的次粉和米糠,配制出4种实验饲料,另设置1组只投喂新鲜苦草的青饲料组(VN组)。选用初始体重为(18.85±0.20) g的草鱼幼鱼在室内水泥池网箱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添加苦草粉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存活率和饲料系数。随着苦草粉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及肝胰脏指数显著降低;前肠淀粉酶活力显著增强,中、后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对照组前、中、后肠蛋白酶活力依次增强,随着苦草粉含量的增加,前肠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中肠蛋白酶活力表现出先增强再减弱再增强的变化,VN1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后肠蛋白酶活力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肝胰脏SOD活力显著提高,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VN3组最高。血清总蛋白含量有上升的趋势,VN3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VN1组最高;血清ALT活力先增强后减弱;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ST活力显著降低,各苦草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苦草粉显著降低了饲料表观消化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VN组出现负增长现象,内脏指数及肝胰脏指数、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ALT都显著低于其他组;肠道各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各实用饲料组;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0%~30%苦草粉对草鱼生长没有影响,且有利于鱼体健康,可以作为草鱼饲料原料进行资源化的利用;苦草粉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新鲜苦草。  相似文献   

17.
研究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附植硅藻群落现状,为保护寒、旱区湿地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夏、秋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浅水湖泊采集12种常见水生植物,采集植物上附植硅藻,并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硅藻的种类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聚类性。结果表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体轻度富营养化;共检出附植硅藻39属158种(含变种),其中舟形藻属种类最多(18种),其次为菱形藻属(16种)、桥弯藻属(15种)和脆杆藻属(13种);Achnanthedium minutissimum为分布最为广泛的优势种,其次为Ulnaria acus和Encyonopsis subcryptocephala;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1.41~3.13,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58~1.07,均是秋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t-test);Cody指数与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附植硅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和优势种分布对部分宿主植物的选择趋于一致,但也有部分宿主植物之间附植硅藻群落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