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戴泽贵  梁声光 《水利渔业》1990,(5):31-34,55
1985年10月至1987年3月,在宿鸭湖水库采集到鱼类标本500余号,共计55种,隶属5目12科40属,其中有4种在河南省属首次报道。宿鸭湖水库鱼类种类组成的特点是鲤科中鲌亚科(11个种)和鮈亚科(10个种)占优势,鲴亚科仅有1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鲢、鳙、鲤、鲫、鳊、翘嘴红鲌等6种,它们的年龄组成大都趋于低龄化、简单化。鲢、鳙的生长明显低于一般平原湖泊型水库.合理调整水库鱼类种群结构是提高水库鱼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前言 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是我国江河、湖泊习见的中型经济鱼类之一,属鲤科的密乡固亚科、密鲴属。鲴亚科鱼类由于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中的腐屑和着生藻类、有较高的群体生产力,且能在有一定流水条件的天然水域形成较稳定的自然种群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引起水产户的关注与兴趣。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75,(9):14-14
银鲴鱼是鲤科鱼类中密鲴亚科的一个种。绍兴地区发现的密鲴鱼多数是银鲴,分布很广,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饵料,在肠管中也常发现许多杂物碎屑和泥沙细粒。最大的个体可达一市斤以上(大约4~5冬龄)。近几年来随着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鲴亚科鱼类在湖南主要有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银鲴及园吻鲴等,其中细鳞颌鲴与银鲴已能大量的人工繁殖并在池塘养殖作为优良的搭配品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黄尾密鲴与细鳞斜颌鲴在水库鱼类资源自然增殖方面效果显著,值得重视的研究对象。它的渔业价值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鲌亚科鱼类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鲌亚科7属10种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长序列,初步构建了鲌亚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NJ树和MP树一致表明,鲌亚科鱼类种内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支持率高;同一属内,除蒙古鲌(Culter mogolicus mongolicus)未能与同属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青梢鲌(Culter dabryi dabryi)单独聚为一支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与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翘嘴鲌与青梢鲌均为姐妹种。NJ、MP树显示鲌亚科鱼类属间关系的支持率都较低,鲂属(Megalobrama)与鳊属(Parabramis)间、鲌属(Culter)与原鲌属(Cultrichthys)间、细鳊属(Rasborinus)与半属(Hemiculterella)、属(Hemiculter)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系统演化关系上,细鳊属、半属、依氏鱼属(Ishikauia)较为原始,鲌属与原鲌属、鲂属与鳊属互为姐妹群,为较特化群。  相似文献   

6.
池塘混养鲴鱼好银鲴、细鳞料颌鲴、圆吻鲴和黄尾密细等属密鲴亚科鱼类,生活于水的中下层,以腐殖质、水生高等植物的枝叶、附着藻类、丝状藻类等为主要食物。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群体产量高,与池塘主要养殖鱼类不争食等优点,而且鱼的肉味鲜美,出肉率高,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7.
黄尾密鲴(以下简称密鲴),是鲤科鱼类鲴亚科鲴属的种类。它完全能够在水库中生活和形成自然种群,加之它的肉质鲜美,病害少,不与四大家鱼争食,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已是水库养殖的一个优良新品种,目前密鲴已在大多数水库安家落户,为了合理利用好这条鱼,介绍两种在水库中捕捞密鲴的方法。一、常年小捕捞密鲴在水库渔获物  相似文献   

8.
鲤科25种鱼类线粒体COⅡ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去非 《水产学报》2006,30(6):747-752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23种鲤科鱼类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Ⅱ)基因部分序列,将所得的COⅡ基因序列与2种取自GenBank的鲤科鱼类同一基因序列采用CLUSTAL X排序后,序列间未见插入和缺失,在实际分析的600 bp序列中,共有变异位点250个。以台湾缨口鳅作为外类群,用PAUP 4.0软件对序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支分析,分别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Kimura双因素模型计算25种鲤科鱼类遗传距离范围为0.018 5~0.237 5,其中,遗传距离值最小是与似(0.018 5),最大是似刺鳊与大鳍(0.237 5)。分子系统树显示鲤科雅罗鱼亚科、亚科、鲤亚科、亚科和亚科均没有各自形成单系群。雅罗鱼亚科被分为北方类群和东亚类群,北方类群是一单系类群,东亚类群与亚科、鲴亚科、鲢亚科形成另一个单系群。丁与贝加尔雅罗鱼、东方欧鳊、湖拟鲤等聚成一单系群,支持将丁保留在雅罗鱼亚科中的传统分类法。  相似文献   

9.
鲴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四秀 《内陆水产》2004,29(5):28-29
鲴鱼是鲴亚科鱼类的总称。我国鲴鱼有4个属10余种。目前作为池塘、水库、湖泊养殖的鲴鱼主要有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unther)、细鳞斜颌鲴(Plagiogathops micrloepis Bleeker)、黄尾鲴(Xencoypris davidi Bleeker)和圆吻鲴(Distoeohodon tumirstris Peters)4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  相似文献   

10.
刘宗庆 《内陆水产》2006,31(4):21-22
细鳞斜颌鲴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鱼类,是生长速度较快的鲴鱼品种,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以腐殖质、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为主要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町摄食配合饲料,目前已成为我市继草鱼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鱼类养殖品种.是我市池塘、水库等多种水域主要混养鱼类。由于细鳞斜颁鲴自然繁殖率低、苗种产量小、小易收集,不利于扩大规模化生产,制约了我市细鳞斜颌鲴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们在我市关口街道办事处庙冲渔场和集里街道办事处东沙渔场开展了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用LRH—A+DOM作催产药物,用环道流水孵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1-1993年蛤蟆通水库水位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植种属数随水位下降而减少;2)浮游植物生物量随水位下降而升高,其关系式为y=299.46-3.37x,r=-0.998;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水位降低而变小,并且与水位呈明显的相关性(r=0.999,r=0.983)。  相似文献   

12.
鱼鳞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正交实验优选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鱼鳞酶解宜采用条件温和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用醋酸作软化的预处理,可使鱼鳞蛋白得到较高程度的水解,酶解时最佳温度为50℃,酶量宜采用1.5%,酶解的最佳时间为6h底物浓度宜选择20%。  相似文献   

13.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8,22(4):314-321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吕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养  相似文献   

14.
从患病甲鱼的肝脏中分离到9株细菌,其中7株为温和气单胞菌,2株为豚鼠气单胞菌。两种菌JA—1和JA—2对鲫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各为4.3×10~5和5.5×10~7,在两种菌培养的上清液中均有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研究表明:甲鱼的爆发性传染病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用两种菌为菌种做成菌苗,结合免疫增效剂免疫家兔制得血清,效价可达1:512,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卵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于1993年5月24日从加拿大FortQu′Appelle鱼苗孵化场移运大眼狮鲈鱼发现鱼卵,经孵化后孵出鱼苗14万尾,在池塘中培育。鱼苗阶段培育36天,体长53.9mm,成活率75%;鱼种阶段经95-100天培育,套养的鱼种体长20-22.5cm,体重83-107.4g,单养的鱼种体长17.5cm,体重48.4g。  相似文献   

17.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文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文介绍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鱼类化学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世英 《水产学报》1988,12(1):81-86
国外诱变育种工作始于1927年。Muller(1927)和Stad1er(1928)发现用X射线辐照,可以提高动植物的突变频率。1943年Auerbaeh和Robson在果蝇研究中发现了第一个化学诱变剂——芥子气,这又为诱变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目前已知有突变活性的化合物达数百种,并每年都在增加着。我国诱变育种始于1958年,廿多年来,用诱变方法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或品系),在数量和推广面积方面都已超过外国,成绩巨大。但在动物方面还很少应用,在家蚕、鱼类上的试验表明,仍有应用前景。鱼类化学诱变国内刚开始研究,国外则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对象主要为鲤、鲢、鳙、淡水鲑、高白鲑和胭脂鱼等,不论在诱变方法和实践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国外鱼类化学诱变研究概况、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9.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密产黄鳝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王秀玲,吴敏,马英梅,刘伟,史为慧(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830053)关键词哈密产黄鳝,核型,分类ANALYSISOFKARYOTYPEOFMONOPTERUSALBUSINHAMI¥WangXouling;WuM...  相似文献   

20.
虹鳟肝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对虹鳟肝脏肿瘤进行的组织学检验情况,认定为恶性肿瘤。病因为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及鱼体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