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牡蛎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2014年世界牡蛎产量达516万吨,产值41.7亿美元;中国牡蛎产量居全球首位,达435万吨,占世界牡蛎产量的84.3%,特别是近十五年来中国牡蛎年产量均在300万吨以上,牡蛎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养殖产量最大的经济贝类。自2009年起,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收集福建沿海诏安、漳浦、罗源及广东南澳等牡蛎主养区野生和养殖的葡萄牙牡蛎人工繁育后代构建基础群  相似文献   

2.
除南极外,世界各大陆都有牡蛎养殖。牡蛎可以在暖水或冷水中生长,可以工业化养殖,也可以一家一户养殖。产品可以进入高级饭店,也可成为穷人的盘中餐。牡蛎消费随人们的饮食习惯而变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8年世界牡蛎产量为1008553吨。在欧洲,牡蛎主要产自法国。据报道,1988年长牡蛎产量为133360吨。在北美洲,美国是传统的牡蛎生产大国,可是,由于近年来切萨皮克湾干旱,疾病蔓延,造成很大损失,而且由于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台山县的海水养殖产量在广东各县中居首位,全县海岸线570多公里,有着丰富的滩涂资源,199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为10.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为1.72万吨,海水养殖面积为16.6万亩。该县历史上有二个方面的养殖,一是牡蛎养殖;二是鱼塭养殖(港养)。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品种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诏安县诏安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洁净的海水是牡蛎繁育、索饵、生长的天然优良养殖场所。2021年诏安县水产品总产量44.9万吨,其中,牡蛎产量28万吨,占总产量的62.4%;渔业总产值5.6亿元,其中牡蛎产值约4亿元,占总产值的71.4%,牡蛎产量、产值占比均是全县第一,牡蛎养殖业成为诏安县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同时,诏安县也是福建省主要的牡蛎生产基地,根据《福建渔业年鉴》数据显示,2017-2021年,  相似文献   

5.
<正>牡蛎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据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年牡蛎养殖产量为457万吨,占贝类养殖产量的33.67%,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4.38%。目前随着互联网和冷链物流的发展,牡蛎是水产品中最合适冬季生吃和活体运输的水产品。随着牡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牡蛎的品质却在下降,表现出养殖的长牡蛎出肉率低、形态不规则、大量死亡的问题,特别近年来牡蛎的大量死亡已影响了牡蛎的养殖积极性和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通过牡蛎养殖现场调查分析,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 牡蛎味鲜美,富营养,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据联合国粮棉组织报道,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牡蛎的年产量在85~90万吨之间,其中,约有10%来自养殖。生产牡蛎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日本、南朝鲜、法国等。日本的牡蛎养殖是从地播式养殖开始的,十七世纪上半叶在广岛发展插枝养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23年东京水产学院生物学家妹尾和堀二氏在垂下养殖上取得突破,从此,日本牡蛎养殖迅速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国台湾省总渔获量为93.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17.5万吨。养殖产量中罗非鱼为3.5万吨,遮目鱼3.2万吨,鳗鱼3万吨,草、鲢鱼2.7万吨,鲤鱼2.7万吨,牡蛎2万吨,文蛤0.8万吨和斑节对虾0.5万吨。  相似文献   

8.
据FAO统计,目前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贝类分别占全世界贝类总产量的72.6%、20.5%和6.1%,全世界海水养殖的大宗贝类有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牡蛎、扇贝、蛤仔、鲍鱼和缢蛏等。世界贝类的产量在1950~2000年的50年间由90万吨持续增长至1100万吨,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贝类养殖的增长速度尤其明显。1990年世界贝类的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9.
“金蛎1号”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牡蛎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牡蛎科,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牡蛎地理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各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2014年世界牡蛎产量达516万吨,产值41.7亿美元。中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海水养殖业的现状我国海水养殖业在解放前几乎是空白的 ,50年代主要是养殖海带和牡蛎、蛏等一些贝类 ,全国产量很少 ,到1960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仅21.16万吨。但是 ,90年代起海水养殖迅速发展 ,1990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284.22万吨 ,到1995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721.92万吨 ,五年间增长2.54倍 ,以后逐年有所提高。到1998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860.04万吨 ,养殖面积达到1004.41公顷。在海水养殖产量中贝类的产量达到700.25万吨 ,占总产量的81.42 % ,藻类产量102.42万吨 ,…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贝类养殖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达2096.7万公顷,海水贝类养殖产量1008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5%。主要贝类品种为:牡蛎、扇贝、贻贝、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巴非蛤、泥蚶等,这些品种占贝类总产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牡蛎养殖     
梁超愉  张汉华 《水产科技》1998,(1):11-12,19
牡蛎是世界大宗的海产贝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4年世界牡蛎产量为123.9万吨,占当年世界海产贝类总产量的12.5%。  相似文献   

13.
国外简讯     
1969~1980年,日本的海水养殖有了较大发展。鲐鲹鱼类、菱体兔牙鲷、扇贝、黄尾鲹和牡蛎的海水养殖产量,从1969年的278,180吨增长到1980年的468,420吨,增长了68%。1980年,牡蛎的产量为261,323吨,是十二年以来的最高产量;黄尾鲹的产量为149,449吨,是十二年来的第二个丰产年,最高年份是1979年,达到155,053吨。五个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2014,(4):81-84
<正>一、国际大宗淡水鱼生产与贸易概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1,2011年世界淡水养殖产量为3899.46万吨,其中,淡水鱼(freshwater fishes)2养殖产量3559.94万吨、产值为559.80亿美元;鲤科鱼类养殖产量为2515.75万吨、产值363.5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水平的70.67%和64.93%。其中,大宗淡水鱼(青鱼、草鱼、  相似文献   

15.
长牡蛎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蛎是人们普遍喜食的海产贝类。全世界超过100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暖温带海区,年产量近百万吨,其中长牡蛎占50万吨以上,成为贝类养殖业的重要支柱。由于长牡蛎体型大、生长快,采用垂下式养殖产量高,很多国家对发展长牡蛎养殖甚为重视,在这方面,日本的进展比较快。欧洲地中海沿岸、美洲和澳洲等地区的长牡蛎生产者就是由日本引进苗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1989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已达1320万吨,产值约190亿美元。其中亚洲的水产养殖产量为1100万吨(84%),欧洲1047593吨(7.93%),北美449993吨(3.41%)。居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之首的中国,产量560万吨,约占养殖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福建俗称花蛤,以下简称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为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均有分布。花蛤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以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适应力强、市场价位稳定等特点,成为滩涂贝类养殖中最重要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水产品。2004年我国花蛤养殖产量150万吨,其中福建产量达37·67万吨(福建花蛤养殖规模和产量仅次于牡蛎位居第二),培育的花蛤白苗产量5万吨,其苗种生产量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70%以上。福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蛤…  相似文献   

18.
舒扬 《海洋渔业》1994,16(6):280-282
<正> 水产养殖规模 水产养殖在世界渔业生产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在1984年世界渔业总产量8392.5万吨中,水产养殖产量667.2万吨占总产量的7.9%,1990年水产养殖产量(1213.5万吨)却增至占总产量9724.6万吨的12.5%,其中,1990年鱼类养殖产量占全球鱼类产量的10%,甲壳类养殖占全球甲壳类产量的15.5%,软体动物占37.3%,水生植物占73.5%(表1)。1990年水产养殖总产值为265亿美元。根据1984—1990年全球水产养殖数字的分析表明,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