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鲜世界》1991,(4):4-5
近几年来,本市淡水养鱼发展迅速、池塘单产不断提高,相应的养殖方式发生改变,放养密度加大,投饵、施肥偏高,水质环境恶化,加上南苗北运和新品种的引进缺乏检疫,鱼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为防止鱼病的蔓延扩充,保持淡水鱼持续高产稳产,抓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已是当务之急。除进一步加强普及鱼病防治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周运和 《科学养鱼》2005,(12):53-53
一、注意贯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的预防方针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积极进行鱼病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的预防措施是:①彻底清理池塘,严格池塘和用具的消毒。②投放健康无病鱼种,并对鱼种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害发生。比如投饲要实行“五看”、“四定”,不投  相似文献   

3.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等,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在苗种投放至捕捞收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预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免泥鳅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池塘养殖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鱼病种类也增多,鱼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鱼类病虫害日趋严重,部分养殖户因此受损,挫伤了养殖积极性。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有检疫制度、病害防治体系不健全,渔民“防重于治”的观念淡薄,养殖技术落后等。近期,笔者就我区的鱼病流行与防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2005,30(9):26-27
6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鱼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由于黄颡鱼人工养殖放养密度增加,在鱼种和成鱼养殖中,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流行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鱼病预防。  相似文献   

6.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池塘养鱼鱼病呈快速蔓延趋势,而且病种繁多、抗药性强、治疗难度大,其所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已成为制约池塘养鱼发展的“瓶颈”。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鱼病危害?笔者凭多年从事鱼病防治工作的经验,有如下体会: 一、种鱼选育不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适合池塘养殖的鱼种十分稀少,只限“四大家鱼”,名特鱼类的养殖很少。随着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1987~1990年辽宁地区池塘养殖鱼类的鱼病调查结果。共发现各种鱼病31种,其中传染性鱼病13种,侵袭性鱼病14种,其他鱼病4种。这些鱼病中,鲢鳙鱼肾脏艾美虫病引起大批死亡的现象属国内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8.
张秀江 《齐鲁渔业》2004,21(6):44-45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和鱼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夏季,由于水温高,鱼类生长代谢旺盛,水体巾对鱼类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水质较差,鱼类的各种病原体也易大量繁生而引起鱼病。夏季鱼病,来势猛,危害大,一般的防治方法难以奏效,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池塘主养草鱼近几年已成河南省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养鱼的主要模式。由于草鱼具有喜清水,贪食暴长和多病的特点,加之渔农养殖技术在许多方面不够规范,导致养鱼风险增大,甚至亏本。本人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认为:"要想养好一池鱼,就要调好一池水,鱼病要防重于治"。现将盐碱地池塘主养草鱼成鱼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渔业的发展,池塘养殖中鱼病发生率越来越高,鱼病种类也越来越多,给渔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本人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病综合防治措施,供水产同仁们参考。1 鱼病预防措施1.1 苗种投放前的防病措施1.1.1 清除过多淤泥池塘淤泥一般以10~20cm为宜,过厚的淤泥是导致鱼病频发的重要因素。底泥中孳生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底泥过厚池塘消毒和水体消毒都不能彻底。另外,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高温季节氧化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造成水体缺氧引起鱼类浮头,甚至发生泛塘死鱼事故。淤泥中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毒性很强的氨态氮及硫化氢气体,轻则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重则引起氨中毒,特别是精养池塘在秋末初冬季节较易发生,我县已发生多起氨中毒事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鱼类集约化养殖程度提高,放养密度不断增大,相应的鱼病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几千例鱼病镜检的诊治实践,现将池塘养鱼常见和多发性鱼病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养殖生产以及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只注重利用,忽视维护管理的短期行为,使,导池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产性能越来越差,鱼病频发,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加强池塘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减轻池塘水质恶化,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是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立夏过后.日趋高温.是鱼类摄食量大,生长发育快的时节.同时也是鱼病流行的高峰期.近几年我对农家小池塘养鱼高温时节防鱼病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试验.摸索出一简单.速效的防治鱼病佳法.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生石灰又当氧化钙,它是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质改良剂和鱼病防治常备药物。池塘水体是养殖鱼类生活的环境,也是鱼类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养鱼没有巧,饵足水质好”,“管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池塘水质的优劣,是影响养鱼产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水质不好,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上等的饲料,充足的肥料,养殖鱼类也不能正常生长,也无法保证高产。因此,池塘经常合理施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及底质,是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池塘水质与鱼病防治》、《北方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两本新书,由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罗纶主编,两本新书,由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钱定照等人一起参加编写。该书已由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正式出版,1989年4月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6.
鱼病是养鱼过程中时常碰到的问题,是养殖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即防重于治,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特别是预防鱼病要注意观察鱼情、定期消毒、放养健康鱼种、放养密度合理、水质达到渔业用水标准、选用未变质饲料。我国传统防治鱼病的方法多是药物浸洗或遍洒,仅从杀死病原微生物方面解决往往不够,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鱼双季双吨高产技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养殖模式。以优质快长的建鲤为主养对象,采用全价的配合饲料,配以科学喂养,严格水质调节、综合防治鱼病等管理措施,达到一年养殖两季,产量达到两吨以上的高产水平。改变过去一年苗种、二年成鱼、池塘周转慢、产量低、效益差的传统生产模式。1996年至1997年我们在莘县市科委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池塘养鱼双季双吨高产试验,现将操作规程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池塘应具有一定的防旱防涝能力,池底平整,有排灌水口,水深在2-0米以上,保证水源充足…  相似文献   

18.
改善池塘条件.增加饲料投入,优化品种结构,缩短养殖周期,加强鱼病防治等是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鱼生产的发展,为提高池塘单产,各地普遍改变养殖方式,增加放养密度,再加上管理措施不当,池塘环境恶化及苗种南北方频繁交换和新品种引进缺乏检疫等原因,近2-3年本市的暴发性流行病,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省1-7月份暴发性鱼病发病的面积约2万多亩,死鱼20万公斤,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鲴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