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金彩鲷的生长率同尼罗罗非鱼比较并不理想。然而,它的价值,不在于用以直接养殖,而在于用以产生接近全雄性的杂种一代,从而基本上解决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繁殖过多的问题。杂种一代的主要经济性状:(1)个体生长和群体产量:生长方面,  相似文献   

2.
利用以色列红罗非鱼品系(Israel strain of red tilapia,R)、吉富品系(GIFT strain of Nile tilapia,J)(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Blue tilapia,A)(O.aureus)、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N)(O.niloticus)等群体,构建了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罗非鱼育种基础群体。采用人工定向交尾技术,获得了1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内和6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及其他群体间杂交全同胞家系。待家系平均体重5-8 g时进行标记,每个家系随机取样40尾标记个体放入养殖池中,采用逐渐提高盐度驯化至养殖盐度为28,养殖150 d后进行生长性能测试以及杂交和体重生长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的所有群体内和群体间的交配组合中,以色列红罗非鱼品系(♀)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杂交组合(R×N)子一代生长速度最快,优于其他杂交组合,其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分别为24.44 cm、385.23 g和4.94 g/d;ANOVA和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组合间在体长、体重指标上均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R×N与除J×R杂交组合外的其他3个杂交和1个群体自繁组子一代两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实验构建的80个家系共2496个个体体重数据,考虑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池塘、雌、雄等因子,建立了遗传参数分析模型,估计体重的遗传力为0.46±0.07,属于中等遗传力。因此,利用本研究收集的罗非鱼基础群体,开展罗非鱼在海水中生长性状选育,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黄鱼大个体人工选择育种,显微观察测量三十二天的生长数据。选育组(XY)在个体大小和生长率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其中,选育组的卵径和油球径都略大于对照组(PT)。经三十一天的室内培育后,选育组平均体长14.190±2.452mm高于对照组的13.240±2.537mm,但差异不显著(P0.95〉0.05)。造成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量性状遗传受环境、基因表达、基因频率和选择误差等影响。因此要通过不断的选择淘汰个体体型较小的个体,从而获得基因频率稳定的大个体养殖后代。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大黄鱼的R代选育提供E代亲本。  相似文献   

4.
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已发展成为国内水产选择育种的重要技术体系。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如何选种和配种实现遗传进展最大化是当前该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最佳遗传贡献理论(Optimum Contribution,OC)已成为平衡育种核心群长期遗传进展与近交水平的有效工具。本文论述了OC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不同优化算法的特点和该理论在动植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综述了基于基因组信息的OC理论研究新进展。遗传贡献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主要包括拉格朗日乘数法、半正定规划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等。基于拉格朗日乘数法,执行OC选择10代后获得的遗传进展要比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育种值直接选择高21%-60%。针对水产动物等高繁殖力大群体,育种学家进一步改进了算法,利用候选亲本父母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来计算候选亲本群体的加性遗传相关矩阵和逆矩阵,降低了逆矩阵的维数,提高了最佳遗传贡献值的计算效率。但是拉格朗日乘数法并不能保证求解出的遗传贡献值为全局最大值,而半正定规划方法利用内点算法可以获得候选亲本的最佳遗传贡献值,与前者相比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1.5%-9%。差分进化算法可将遗传进展、遗传多样性、后代近交、场间遗传联系、多阶段选择、分子标记利用和成本等多种因素纳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同时完成个体选择和交配方案制定两个关键任务。复合系谱和基因组信息,在限定的近交水平下,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遗传贡献值,遗传进展可进一步提高。OC选择已经应用在畜牧、林木育种研究中,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与BLUP直接选择相比,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进一步提高(17%-30%)。针对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的特点,本文分析了OC理论应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下一步在水产动物选择育种中应用OC理论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尼罗罗非鱼微卫星标记与主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到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对这些标记进行准确性鉴定,运用65个微卫星标记对鹭业和番禺2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进行了PCR扩增,再利用SPSS软件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这些微卫星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重等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标记性状连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鹭业群体中有8个微卫星标记(UNH130,UNH183,UNH911,GM558,UNH211,UNH176,UNH914和UNH974)与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有2个微卫星标记(UNH914和UNH974)与番禺群体的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1个微卫星标记(UNH176)只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通过对与生长性状相关标记的基因型和表型值进行多重比较,得到了对体重、体长和体高3种性状有利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发现了对罗非鱼生长性状有显著效应的微卫星位点,为开展罗非鱼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驯养、选育条件下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选择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养动物是研究长期人工选择对动物基因组产生选择效应机制的独特对象,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一种受人工干预(驯养、选育)历史较短的优良养殖对象,可作为研究新近发生的人工干预对动物基因组产生影响的遗传机制的良好模型。本研究以1个尼罗罗非鱼埃及野生群体为对照组,以4个"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群体、2个企业自主选育群体和5个驯养群体为实验组,采用3种模型分析方法(岛屿模型、分级岛屿模型和贝叶斯似然法),在12个微卫星位点上进行F_(ST)-离群值点检测(F_(ST)-outlier test)。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所分析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4个"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群体在2个微卫星位点(OMO043,OMO114)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P0.01),2个企业自主选育群体在另外2个微卫星位点(OMO049,OMO100)受到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P0.01),而5个驯养群体只在1个微卫星位点(OMO013)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P0.01)。由此可见,选育群体受到的正向选择位点数明显多于驯养群体,选育群体与驯养群体受到正向选择的位点各异,不同选育群体间受到正向选择的位点也各不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干预途径从不同的方向上对尼罗罗非鱼基因组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一、亲本选择与培育1.亲本来源母本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等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群体,筛选形态特征明显和经济性状显著的雌鱼作母本,总选留率80%;父本源于奥利亚罗非鱼,筛选形态特征明显和经济性状显著的雄鱼作父本,总选留率7.5%。繁殖吉奥罗非鱼亲鱼的初始繁育年龄、体重和使用年限要符合表1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本研究对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雌、雄及“老头虾”3个类群共490个个体的体重、体长、全长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等。结果表明, 3个类群除上、下额刺数2个可数性状外,其他9个可量形态性状与体重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影响体重的关键形态性状在3个类群中各不相同,但体长、头胸甲长、第二步足长在3个类群中均是影响体重的关键指标;分别建立了各类群体重与关键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2个类群表型上更为相似,“老头虾”与雌性个体的差异最大。腹部轮廓特征(包括腹长、腹宽、腹高)、全长、体长及第二步足长对3个类群的差异贡献较大。雌性个体腹部发达,“老头虾”则第二步足尤为发达。本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的选择育种、基础生物学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草鱼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状选育核心群亲本,采用人工授精方式构建21个全同胞家系,并选用动物模型对16月龄草鱼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结果显示,草鱼选育种群的生长性状存在丰富变异。采用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方差组分,发现草鱼体重、体长和体高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47,0.21,属于中高遗传力;肥满度性状遗传力为0.11,属于低遗传力;4个性状的共同环境效应值相近且较小,范围为0.07~0.17。采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分析相关性,发现体重、体长和体高性状间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均达到高度正相关(r=0.88~0.97),而肥满度性状与三者间相关系数接近零,只与体高性状存在一定遗传正相关(r=0.43)。结合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分析表明,以体重为目标性状可便捷有效地改良草鱼生长性能。采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预测个体育种值,发现4个性状育种值与表型值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77~0.93。基于单性状育种值和表型值分别进行个体选择,按10%留种率,各性状选留个体相同率为68.75%~81.82%,秩相关系数范围为0.19~0.81,两种选择方式显示出较大差异,且差异大小与性状遗传力成反比例。本研究为草鱼生长性状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三角帆蚌选择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野生三角帆蚌种群为家系选育的基础群,采用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壳宽(SL)、体重(W)2个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改良。选育群的子一代(F1)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选择优势,其子一代的个体选择比率达到了76.31%。选育群子一代的形态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高于原种群的子一代,壳宽(SL)性状指标提高了25.00%、体重(W)性状指标提高了56.41%、绝对生长率快69.15%、单位产珠量提高了45.54%。选育群的形态结构更适于生产培育大、光、圆的淡水珍珠,其生产、育珠性能更优,可作为生产利用的种质孵化群体。  相似文献   

11.
栾生  仲伟鹏  谭建  罗坤  陈宝龙  孔杰 《水产学报》2018,42(10):1582-1588
为进一步补充凡纳滨对虾核心育种群收获体质量的遗传进展工作,设计了包括10个家系数量梯度(100~1 000)和11个家系内测试个体数梯度(100~5 000)的育种方案,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执行家系间(留种50%家系)和家系内选择(留种1雄、2雌),连续选择19次,比较核心育种群与扩繁群收获体质量育种值和群体近交系数的变化,为进一步优化大规模家系选育提供基础参数。结果显示,与对照方案(家系数量100个、家系内测试个体数100个、体质量遗传力0.35)相比,增加参与测试的家系内个体数,选择强度不断提高,核心育种群收获体质量育种值均值增加了48%(62.75~92.87 g),但增加幅度在不断降低(100~2 500:40.60%;2 500~5 000:7.40%);核心育种群收获体质量育种值标准差降低了2.90%(1.38~1.34 g)。受限于选择强度,随着家系数量的扩大,核心育种群收获体质量育种值仅增加了1.88%(62.75~63.93 g),育种值标准差增加了4.35%。扩繁群收获体质量育种值随家系规模变化的趋势同核心育种群,但在家系水平上的提高幅度更大(63.63~65.48 g,2.91%)。随着家系数量的增加,核心育种群的近交系数降低了90.32%(0.093~0.009),下降幅度不断减少(100~500:79.57%;500~1 000:10.75%);家系数量为200个的育种群体,连续选择19次后,每代平均近交率为0.25%。增加参与测试的家系内个体数,不影响核心育种群的近交水平。研究表明,扩大家系内测试个体数,可以进一步提高核心育种群与扩繁群收获体质量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和长江口野生群体(YZ)的遗传变异与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但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主成分分析(PCA)以及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一致显示,正交群体AB与其母本AA为一组、反交群体BA与其母本BB为一组,野生群体YZ单独为一组,三组间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1)。(3)应用Arlequin软件和Bayescan软件进行选择压力检测,发现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有3个位点、野生群体中有1个位点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揭示连续4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综合研究表明,人工选择作用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并导致了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而配套系育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配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国际     
《内陆水产》2013,(12):25-25
巴西政府在罗非鱼的基因改良方面投资 巴两渔业及水产养殖部将在罗非鱼的基因改良方面投资25.2万美元,罗非鱼是目前巴西养殖的主要鱼类物种之一。罗非鱼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7%。这些资金将支持“针对罗非鱼选择育种实施遗传和生殖策略”这个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为了高基因质量鱼苗的开发而研究罗非鱼小鱼的不同血缘,旨在保持和增加国内的鱼类产量。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鱼苗群体性比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秋明 《淡水渔业》1999,29(3):12-13
罗非鱼雄性个体生长快、个体大,开展罗非鱼的全雄性养殖可有效控制其养殖密度,减少生殖耗能,有利于提高罗非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近几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内陆水域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由于鱼苗生产企业间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差异,市面上销售的全...  相似文献   

15.
池塘主养“团头鲂浦江一号”高产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团头鲂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由于亲鱼长期近亲交配,优良经济性状减退。“团头鲂浦江一号”是经上海水产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级育种专家李思发先生十几年人工定向选育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以湖北省淤泥湖的团头鲂原种为奠基群体,采用传统的人工定向群体选育。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为国家级水产养殖良种推广新品种。2002年4月1日,我场从上海水产大学浦江一号选育基地引进浦江一号鱼种,经过96d养殖,比对照池增产30%,现将养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开放核心育种体系可增加核心群体的选择强度,进而增加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进展。本研究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为研究对象,向闭锁核心群(closed nucleus population,NP)内引入扩繁群(multiplier population, MP)个体,构建两个杂交群体(正交群体NP/MP,反交群体MP/NP),并以闭锁核心群(NP/NP)为对照,应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LME)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 GLMM)对不同群体收获体重和存活率的估计边际均值进行比较,评估在虾类选择育种中构建开放核心育种体系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 NP/NP、MP/NP和NP/MP群体的收获体重估计边际均值分别为45.83 g、49.57 g和46.62 g;与NP/NP群体相比, MP/NP和NP/MP群体分别提高了8.16%和1.72%。(2) NP/NP、MP/NP和NP/MP群体的存活率估计边际均值分别为72.92%、68.04%和66.55%;与NP/NP群体相比,MP/NP和NP/MP群体分别降低了6.69%和8.74%。综上所述,在罗氏沼虾核心群中引入扩繁群个体,构建开放核心育种群体,可以有效地增加收获体重的遗传进展;同时在制定选择指数时,应加大存活性状的权重,选择生长和存活性能均优良的家系生产扩繁群体,导入闭锁核心育种群,构建生长和存活性能均优良的开放核心育种群。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杂交方式奥尼罗非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对埃及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正反交子代奥尼罗非鱼群体开展体质量(BW)与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D)、尾柄长(CPL)、尾柄高(CPD)、体厚(BWD)共7个形态性状测定与分析,判断影响奥尼罗非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复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正反交奥尼罗非鱼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体高和尾柄高3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54.286+9.016XTL+10.065XBD+17.884XCPD;反交雌性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92.582+7.415XTL+8.727XBD;反交雄性奥尼罗非鱼群体体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20.299+8.661XSL+16.590XBD。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TS、BDS、CDS、BWS和HS形态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BS和CLS形态特征,对PCA1和PCA2作散点图可将正交雄鱼与反交雌鱼有效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不同性别的奥尼罗非鱼影响体质量的形态特征均存在差别,在亲鱼挑选及子代选育工作中,建议采用多性状综合选育的方式,以提高选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吉奥罗非鱼     
正育种单位: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经5代群体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以经9代群体选育的以色列品系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吉奥罗非鱼。自然雄性率可达92.0%以上,出肉率高;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奥尼罗非鱼提高25.0%以上,抗逆性能明显优于吉富罗非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刺参优质苗种的繁育技术,进行了刺参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试验.从不同地理群体的亲参中选择健壮个体进行群体间杂交,再对杂交后代进行严格挑选和强化培育,获得的参苗品质优良,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采用刺参的高强度选择培育技术可以实现刺参的提前繁殖提早出苗,延长刺参在一年内的有效生长期,从而缩短养殖时间,增加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黎凡  方建山 《淡水渔业》1999,29(10):31-32
红罗非鱼引进我国后,由于性状尚未完全稳定,繁育后代体色常有黑红相间或黑斑。我们对其进行提纯选育,经四年四代的选育,子四代(F4)红罗非鱼苗的红色率96%,比原来高出19.5%,子三代个体生长提高22.1-45.3%,群体产量提高25%-45%,体型接近奥尼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