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密度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养殖病害频繁发生,亚硝态氮含量过高是主要危害之一。一、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从氨态氮转化成硝态氮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硝酸盐是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经过硝化反应后形成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养殖对象的毒性相对较低,但高浓度硝酸盐氮也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本文介绍了影响生物反应器脱氮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生物反应器脱氮方法,包括异养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三种常见的脱氮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健康养殖,最主要的是要改善养殖环境,特别是水处理方面,对育苗期间的水进行脱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氮进入水体一般以氨的形式存在,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在缺氧的条件下,硝酸盐被异氧型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及亚硝酸盐对水生动物均有毒害作用。虽然硝酸盐相对来说无毒,但量大了,对鱼还是有害的。因此在育苗期间要想提高育苗率,育苗水必须进行脱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上流式和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污水,连续进行30 d,分析出水水质,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装置污染状况。研究了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6项指标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从养殖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上看,上流式优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系统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7.62~8.20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0.62~0.65 mg/L、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54~0.59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23~0.27 mg/L、无机氮质量浓度为1.40~1.47 mg/L、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24~0.29 mg/L,水温为25℃~30℃时,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养殖污水中6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5.2%、88.9%、58.5%、78.8%、75.3%和25.1%。可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亚硝酸盐氮和无机氮次之,化学需氧量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活性磷酸盐去除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养殖环境现状的底数,进而为开展养殖环境修复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组于2019年6月至9月,对河北省海水养殖主产区唐山、沧州等市部分区域海水池塘主养品种对虾和河鲀开展一个养殖周期的养殖尾水调查。主要测定了无机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和COD。  相似文献   

7.
养殖水体中的氮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有机物的主要成分,鱼类的粪便及残饵中都含有大量的氮。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排泄到水体中。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滤水性双壳贝类对养殖尾水的净化能力,并寻找其净化能力最强时,贝类放养密度及规格,选择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及青蛤(Cyclina sinensis)四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研究其不同品种、不同养殖密度、不同规格对养殖尾水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水体pH值的调节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三种贝类中,缢蛏的净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48 h后缢蛏组水体pH值较为稳定,氨氮下降44.30%,硝酸盐含量下降81.36%,亚硝酸盐含量下降82.02%,优于其他两种贝类。(2)比较不同密度四角蛤蜊试验组,以5 ind/L密度组净化效果最显著,处理48 h后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值81.40%,而2 ind/L密度则会引起水体亚硝酸盐水平显著上升(P<0.05)。(3)不同规格缢蛏对养殖尾水pH值、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浓度48 h并无显著影响(P>0.05),但小规格缢蛏会引起养殖水体氨氮水平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探究养殖尾水中氮元素在海水人工湿地内的迁移转化过程,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ous)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示踪氮的迁移转化,并采用质量平衡法定量不同脱氮途径对人工湿地脱氮的贡献,以全面评估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硝态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经21 d循环运行, NO3--N氮去除率可达(92.81±1.21)%,湿地各基质层中煤渣层δ15N值最低,为(203.58±2.87)‰,珊瑚石层δ15N值最高,为(303.66±2.22)‰;植物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各层基质氮含量,平均氮含量为(2.68±0.38)%,其单位质量吸收氮素的能力最强,绝对丰度平均值为(105.61±14.65)×10-3 mg/g,远高于各基质层。系统初期基质、植物及微生物转化对系统脱氮的贡献率分别为44.70%、21.90%、18.11%;稳定期微生物转化则成为主要脱氮途径,贡献率高达60.77%,基质贡献率为6.46%。本研究结果全面揭示了海水养殖尾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效率和迁移转化过程,可为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养殖尾水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填料生物膜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经济、高效去除养殖废水污染物的尾水处理设施。然而关于填料生物膜在氮素迁移转化中微生物生态效应及其功能知之甚少。为此,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剖析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群落氮循环过程及其潜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填料生物膜微生物主要参与氮代谢活动。与水体相比,填料生物膜的碳代谢活动能力较强(P<0.05);填料生物膜上硝化作用羟胺还原酶、反硝化作用氧化亚氮还原酶和一氧化氮还原酶及其编码功能基因nosZ和norB、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亚硝酸盐还原酶及其功能基因napA、nrfA和nirB、以及固氮酶及功能基因nif HDK丰度相对较高(P<0.05),说明填料生物膜具有比周围水环境更强的氮周转能力。在属水平上,Pseudomonas菌、Spirochaeta菌、Opitutus菌和Syntrophus菌是填料生物膜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类群。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内复合填料生物膜主要通过关键功能物种介导的固氮和反硝化作用实现养殖尾水氮素的转化和迁移。本研究结果作为野外实验证据可为今后复合填料生物膜系统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是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综合水处理技术,可有效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获得适宜的水力负荷条件是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构建一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3种水力负荷条件(V1=0.50、V2=0.19、V3=0.10 m/d)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水力负荷状态下,该系统对于海水养殖尾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差异显著。进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相对较低时,去除率均较低(最高去除率为36.25%),水力负荷状态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明显。水力负荷为0.50 m/d时,总氮(TN)的去除率为49.50%;在0.10 m/d时,TN去除率达到85.90%。活性磷酸盐(PO43–-P)的去除率受到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最低去除率为77.44%。水力负荷状态会影响系统内氮、磷的浓度变化:在不同水力负荷下,下行池中氮污染物去除率在80%以上;上行池则会在高水力负荷状态下产生硝酸盐氮(NO3–-N)或亚硝酸盐氮(NO2–-N)的累积,影响出水水质。PO43–-P的吸附转化主要发生在下行池的中上层,水力负荷越大,PO43–-P的吸附转化就越靠近系统后程。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目的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池水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高,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2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养殖水体中“富氮”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雄 《内陆水产》2006,31(6):20-21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其他形式的氮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并且会对池鱼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氮代谢网络。海水养殖尾水的高盐度和低碳氮比(C/N)又决定了此类人工湿地独特的处理环境和生物脱氮机制。同时,人工湿地的供氧模式、水力负荷(HRT)、水力停留时间(HLR)等水力条件参数对脱氮效能也有很大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控和优化,可以提高湿地的整体脱氮性能。本文从海水人工湿地的构建、基质的选取、耐盐植物的筛选、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运行参数调控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机制和优化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氮”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简称“三氮”。氮是含氮有机物质分解的产物,在水产养殖学上“三氮”的主要来源是鱼虾的粪便和残饵,它们在细菌的作用下经氧化—还原作用分解,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成不同形式的无机氮。“三氮”的含量及转化规律直接关系到养殖效果,在养殖用水的管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无机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填料上人工接种微生物组成的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效果良好。在试验水体体积与处理系统体积之比约为100∶1的情况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起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0 mg/L、1.76 mg/L、800 mg/L,COD质量浓度为16.33 mg/L的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发现处理系统中进行着强烈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处理30 h,氨氮质量浓度下降并一直保持在0.1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48 h内,前6 h从1.76 mg/L短暂上升到2.24 mg/L,然后持续下降,最低到0.22 mg/L;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能力也很强,经48 h处理,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从800 mg/L下降到180 mg/L。根据对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测定,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试验系统具有较强的生物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比较了水蕹菜、水葫芦、水花生以及慈姑对养殖池塘废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水生植物对TN、TP、COD、氨氮、硝酸盐氮以及亚硝酸盐氮均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综合比较发现,水蕹菜和慈姑对养殖池塘废水的净化能力强于水葫芦和水花生.  相似文献   

18.
波吉卵囊藻对养殖水体溶解态氮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标记物,研究在不同盐度下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对溶解态氮的吸收速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盐度对波吉卵囊藻氮吸收速率影响显著(P<0.05)。当盐度为15时,波吉卵囊藻对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等均有较大的吸收速率,分别为1.69、0.112、0.028μgN/(g.h);盐度为30时,对尿素氮(Urea-N)有较大的吸收速率,为0.074μg N/(g.h)。不同盐度下,波吉卵囊藻对4种溶解性氮的选择性吸收的先后顺序为:氨氮>亚硝酸盐氮>尿素氮>硝酸盐氮。因此,可通过在对虾养殖环境中接种波吉卵囊藻,以吸收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改善虾池养殖水质,促进健康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碳源对海水水族箱脱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从而为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初始硝酸盐浓度为100 mg/L时,分别以乙醇、乙酸钠、柠檬酸钠和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海水水族箱中硝酸盐去除效果达到99%所需时间分别为8 d9、d1、0 d和11 d。以葡萄糖和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亚硝酸盐呈现出先积累再消耗的变化规律,亚硝酸盐峰值浓度分别为16.7 mg/L和17.6 mg/L,并分别在13d和11 d降解到0.1 mg/L以下;而分别以乙醇和乙酸钠作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均维持在0.1 mg/L以下。以乙醇作为唯一碳源时,水族箱中DO迅速下降,8 d时稳定在2 mg/L左右,分别投加其他3种碳源时,水族箱中DO始终维持在6 mg/L以上。除柠檬酸钠外,投加碳源后水族箱中浊度和pH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改良系统水处理工艺,开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吉富罗非鱼氮收支和对水质情况的初步研究。起始养殖密度8 kg/m3,投饲率2%,系统循环量1 m3/h,总水量0.8 m3。试验期间溶解氧大于6 mg/L,pH 7.0~7.2,水温23~25℃。每周监测水质2~3次,监测指标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每2周检测1次水中总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实验前后饲料、试验鱼体、粪便、悬浮颗粒的氮含量。结果显示,摄食氮有50.00±1.50%转化为生长氮,32.61±1.38%转化为排泄氮,17.39±4.0%转化为粪氮;58%的粪氮为悬浮颗粒物,42%为可沉淀颗粒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