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虾贝混养原理就是依据对虾与贝类不同的生理和生态特点,让贝类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微型病原体,实行虾贝混养.此方法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虾贝生长,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江苏省滨海县去年对虾与杂色蛤混养面积5700亩,收获杂色蛤4800吨,对虾125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适宜在硬泥或沙泥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虾塘立体混养贝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虾与蛏、蚶、蛤、蛎及海湾扇贝等贝类品种混养,根据虾贝的生活习性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共同生活成长,相互促进,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舟山市普陀区多年来致力于虾贝混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多年的经验笔者认为应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场地选择: 进行虾贝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虾池内(指混养穴居贝类)要有环沟和一定面积的中央滩面(占总面积1/3—1/4),环沟深在  相似文献   

3.
滩涂贝类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贝类是指生活于沿海潮间带和浅海滩涂上的底栖贝类。这些种类,如泥蚶、缢蛏、蛤仔等,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滩涂生物群落组成中的优势种类。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虾贝混养技术在全国沿海各地得到迅速推广,与对虾混养的贝类主要是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滩涂贝类。随着养  相似文献   

4.
我们多年来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池塘虾贝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一、池塘标准进行虾贝混养的池塘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虾池内要有环沟和一定卣积的中央滩面,环沟深在60厘米,中央滩面平坦,略有斜坡更好,以利排水干露;②中央滩面底质要求泥沙或沙泥质,混养蛏、蛤等穴居性贝类,底质要以泥为主,软硬适中,过硬对贝类钻穴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拥有几十万公顷的旧围塘 ,充分开发利用旧围塘可以更好地发展沿海海水养殖 ,我们初步形成对虾与贝类混养高产稳产的饲养方式。1 虾贝混养原理根据对虾与贝类的生态特征 ,营造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 ,以充分利用围塘的水体空间和天然及残余饵料 ;防止围塘富营养化 ,维持围塘小生态系统的平衡 ,减少虾病发生 ,增加抗风险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虾贝混养意义进行虾贝混养 ,可有效控制赤潮生物与致病菌的滋生 ,维持水质平衡 ,减少病害发生。由于采用少换水而注重水质培养的方法 ,减少了海区泥沙带入围塘 ,可有效遏制围塘的淤泥…  相似文献   

6.
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与生物学特征,形成互利共生的环境,防止虾池富营养化,减少虾病发生和蔓延,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   ……  相似文献   

7.
<正>温岭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海水池塘面积2万亩,主要养殖方式为虾贝、虾贝蟹混养等模式,混养的贝类品种主要有缢蛏、泥蚶、青蛤。在虾贝混养模式中常放养对虾苗种均为国内"土苗",由于该苗种近亲繁殖和多代使用等原因导致种质退化,适应环境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变慢,抗逆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进行虾、蟹、贝等多品种生态健康养殖,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多品种轮放轮捕,能有效增加池塘的综合效益,对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杂色蛤进行混养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近16万亩。多年来,由于对虾池肥水的利用和处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富营养虾池肥水排入近海海域,使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局部赤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近岸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利用对虾池肥水养殖贝类的研究”项目。我们根据贝类的摄食习性,采用虾贝混养、排水河养贝及低洼荒滩围塘蓄水养贝三级贝类过滤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所谓三级贝类过滤法:贝类在虾贝混养池中滤掉部分浮游生物(称初级过滤);混养池的肥水排入排水河,在排水河内养殖贝类,贝类进一步滤食掉浮游生物(称二级过滤);排水河的水进入围塘养贝池,围塘里养殖的贝类再进一步滤食掉部分浮游生物(称三级过滤)。通过混养池、排水河、围塘养殖的贝类  相似文献   

10.
郑新城 《齐鲁渔业》2008,25(2):28-28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贝类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各品种生长,净化水质,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从而提高水域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此项生态技术模式适宜在硬泥或沙泥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晓晨 《齐鲁渔业》2014,(11):25-27
随着滩涂贝类池塘养殖取得成功,近几年通过不断的考察学习,并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我们利用养虾池塘进行贝虾混养(以贝为主)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获得成功,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贝类和对虾的不同生活习性特点,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减少化肥及药物的使用,提供无公害水产品。  相似文献   

12.
虾贝混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虾贝混养技术要点李国平,崔绍岩(庄河市近海技术开发中心,116400)开展虾贝混养,是搞好虾池综合利用,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虾池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我市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从1990年开始试养,取得成功。到目前养殖面积已扩大到近万亩,平均亩产扇贝1...  相似文献   

13.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朝阳村养殖场创新养殖模式,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带动了周边海水池塘养殖发展,2008年被确定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这种模式混养的品种是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杂色蛤和缢蛏。3月中、下旬放养杂色蛤苗,规格6000~8000粒/kg,均匀地播在蛤台上,密度为1200~1500粒/m^2,  相似文献   

14.
<正>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中最具活力的养殖产业之一。在闽南地区除有排污条件的高位池及棚室工厂化养殖模式外,传统的土塘养殖目前仍然是虾类主要养殖方式。闽南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虾类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金刚虾(斑节对虾),适宜采用鱼、虾、贝混养模式。在虾塘混养合适的鱼和贝类不仅可以清除病虾、抑制虾病发生,提高虾的成活率,还可增加混养种类的收入。漳州沿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对虾海水养殖地区之一,本文对几个对虾养殖区的不同混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海水虾塘混养方案,以供对虾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我国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之为生态养虾新技术,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崔彦卿 《河北渔业》2002,(2):24-24,14
<正> 自90年代初期,全国沿海地区暴发病毒性虾病以来,对虾养殖业一直在低谷徘徊。人们以改换养殖品种或实行虾鱼混养、虾蟹混养、虾贝混养来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对虾与缢蛏混养的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营口市水产资源开发走向系列化加速水产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向大海进军,建设海上营口的热潮在营口市形成系列化,并收到成效。滩涂开发以养殖虾、贝为主,大力推广虾贝混养、虾鱼混养新技术,加强技术投入,强化管理手段。到去年底对虾养殖面积达2...  相似文献   

18.
对虾与文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丹东地区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为生态养虾新技术。虾池混养文蛤一般亩产文蛤1500kg~2000kg左右,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问的共生互补原理,进行虾、蟹、贝等多种生态健康养殖.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多品种轮放轮捕,能有效增加池塘的综合效益.笔者曾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杂色蛤混养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聚缩虫病害是养殖对虾中常见病害之一,70年代外国专家就提出用福尔马林能有效地防治对虾聚缩虫病,国内也有许多资料介绍这方面的防治技术,但多属于药物对聚缩虫和对养殖对虾毒性方面的论述。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虾塘进行综合性地开发利用,普遍混养贝类,因此如何筛选虾、贝混养塘防治聚缩虫病害的有效药物这是需进一步试验研究的新课题。我们曾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