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清远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远市地处粤北山区,有着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近几年清远市推广发展有机稻种植,当地群众将有机稻种植与稻田养鱼有机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生产出的稻米香醇,稻鱼甘美,其市场价格是同品种塘鱼价格的2~3倍,给传统稻田养鱼赋予了新内容。当地一般养鱼稻田养鱼每亩可使农户增加收入600元。  相似文献   

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水产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如稻田养鱼形成的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陕西汉中、四川成都等地区就有记载,浙江南部的稻田养鱼具有1200年的历史。近10年来,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稻田水产养殖出现许多新的模式,稻-鱼、稻-蟹、稻-虾、稻-蛙、稻-鳅等共作或轮作模式。这些模式吸收新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特征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但解放前多集中在四川、贵州、湖南和江西等省的丘陵和山区等地方的一些深水田或冷浸田中进行。产量不高,品种单一。建国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尤其“稻鱼共生”理论的建立和水稻栽培制度的改革之后,则发展更加迅速,并由原来的丘陵、山区扩大到平原,且不断向深广发展,并涌现出一批“千斤稻百斤鱼”的高产典型。 我省的稻田养鱼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据有关报导,目前稻田养鱼面积已超过百万亩。亩产鱼在15kg左右。饲养品种多以养鲤为主,近年也有搞鲶、蟹、鲫等试养的,亦有在  相似文献   

4.
四川宜宾县稻鱼工程成绩斐然位于川西南边题的丘陵山区宜宾县,正蓬勃兴起稻鱼工程建设热潮,促进了稻田养鱼的发展和效益的成倍增长。“八五”初期,宜宾县各级党政依托广美的稻田做文章,为探索稻田养鱼经济新的增长点,把稻鱼工程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5.
1.稻田养鱼有哪些主要类型?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同,稻田养鱼有稻鱼兼作及稻鱼轮作两种主要类型。稻鱼兼作型即种稻和养鱼在稻田中同时进行,这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稻田养鱼类型。按耕作制度不同又有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之分。单季稻田养鱼是在稻—麦或稻—绿肥两熟制的地方采用,鱼类在稻田中的  相似文献   

6.
1.依据稻鱼结合方式,可将稻田养鱼方法分为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和稻鱼间作型稻田养鱼三种类型。(1)稻鱼并作型稻田养鱼。即种稻养鱼在同一田块同时进行。这是比较普遍的养殖方法。根据水稻栽收手段又可将这一方法划分为单季稻田养鱼和双季稻田养鱼。单季稻田养鱼还可根据水稻成熟季节划分为早稻田稻田养鱼、中稻田稻田养鱼和晚稻田稻田养鱼。双季稻田养鱼根据鱼类是否连养可划分为双车独立种养稻田养鱼(即随着稻谷的两次裁收,鱼类也相应两次放捕)和双车速养稻田养鱼。(2)稻鱼轮作型稻田养鱼。即稻田种稻时不养…  相似文献   

7.
山区畦栽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相互促进的原理,充分利用畦栽稻田的多畦沟进行养鱼的一种养殖方式。它对巩固、稳定稻田养鱼面积,提高稻田养鱼经济和生态效益有着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沙县富口乡近年来进行的畦栽稻田养鱼,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稻田条件:水稻面积1.3—2.4亩,系烂泥、冷浸田,水源方便,鱼坑有进排水口,口处设有用铁丝编成的拦鱼栅,以防逃鱼。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集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高产、低耗、高效农业为一体的集约型复合结构生产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一、稻田养鱼对水稻的增产功效及其累积效应现代稻田养鱼已逐步向加高加宽田埂,开挖鱼幽鱼肉等工程化养殖方式发展,其产出量已普遍实现亩产“千斤稻百斤鱼”,在四川德阳等地区大面积实现亩产“千斤稻千斤鱼”,最高的亩产已达到千斤稻五千斤鱼。鱼类养殖量的大幅提高,加大了对稻田环境及水稻生长的影响,如鱼类饲料残渣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大量残留使土壤肥力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9.
垄稻沟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稻田养鱼模式。它能克服传统稻田养鱼中稻鱼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达到了“水稻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的目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日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广这一种养新技术。为了进一步探索垄稻沟鱼的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草鱼之我见赵连胜,张金兰(松花江地区水产局)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有可养鱼稻田478万亩,自1995年起,稻田养鱼技术已连续7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2001年已推广稻田养鱼140.4万亩,平均单产22公斤/亩,稻田养鱼产量3.06万吨,产值达3.1亿元。 2000年,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加快民族特困山区的脱贫步伐,云南省开始实施稻鱼扶贫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稻鱼工程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2000年在全省九个地州市推广稻鱼扶贫工程示范项目10748亩,达到了参与农户人均增收278元的良好效果。2001年,全省稻鱼扶贫工程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鱼,以稻为主,稻鱼兼作,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以鱼促稻,稻鱼双收。随着稻田养鱼的发展,它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发展稻田养鱼的意义 1.1增肥保肥作用。鱼类排出的粪便施于田面,为水稻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全省特别是广大山区广泛推广,山区农民走上了靠山养鱼、养鱼增收之路。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9.4万余公顷,产值3亿多元,300多万参与稻田养鱼的农民人均增收62元。“九五”以来,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全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广大山区推广,并逐年扩大推广规模。农科人员深入山乡指导农民把水稻种植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在稻田水域空间中有机结合起来,鱼吃稻田中的杂草、虫子等,稻子吸收鱼粪肥料更加茁壮,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相互共生利用,达到…  相似文献   

14.
<正>稻鱼结合模式这是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即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鱼。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大多可以种植两季或三季水稻,种两季稻,一般稻谷亩产可达1100~1300公斤。稻田养鱼一般亩产可达30~50公斤,高的可达100~150公斤。北方地区多为单季稻,  相似文献   

15.
田鱼 泥鳅稻田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浙江省瓯江流域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青田县位于瓯江的中下游,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环境造就该地区天然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但传统的稻田养鱼是以种稻为主、养殖单一品种——瓯江彩鲤(俗称田鱼)为辅,不仅存在经济效益差、种稻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给田鱼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等问题,而且秋冬季节由于水稻收割后稻田内水质恶化极易造成田鱼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索在寒地发展稻田养鱼的可行性,松花江地区在7个县(市)12个乡(镇)16个村屯的500亩地进行了稻田养鱼试点。饲养期80天左右,共产鱼7409公斤,平均亩产鱼12.6公斤,亩净收入80.9元;共产稻244070公斤,亩产稻516公斤,每亩稻田增产39.4公斤,增产率为11.9%;水稻亩增产部分的收入55.58元,加上亩产鱼的净收入共136.36元。在500亩试验田中,宾县、木兰两县有8亩养鱼稻田亩产“千斤稻百斤鱼”。实践证明,北方寒地稻田养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娄底地区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丘陵山区。适宜发展稻田养鱼的水田66万亩。当地农民有悠久的稻田养鱼传统习惯。如何引导和促进农民加快发展稻田养鱼步伐,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变,提高稻田养鱼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娄底地委和行署从1991年起就将稻田养鱼列为“生态农业”“持续农业”和“引导工程”(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内容,把发展稻田养鱼任务作为各级政府目标管理指标,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倾斜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稻田养鱼持续发展。1994年,全区稻田养鱼面积32万亩,占可养面积的48.5%,实收面积29.7万亩,产鱼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冬,我们在全省11个地区进行了稻田养鱼调查。调查材料说明:稻田养鱼是我省山区、丘陵区农村养鱼的一种传统方式,也是解决群众吃鱼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本文根据调查材料,就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是人工构合的稻鱼共生结构,它将原来的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这种结构与传统的“稻田养鱼”有质的不同。稻鱼共生的要旨,主要是使稻谷增产,农民劳动强度减轻,同时也普及养鱼,使淡水鱼产量迅速提高和稻区农民较  相似文献   

20.
广西全州县永岁乡长春塘村青年农民黄和平,去年在承包的4.2亩稻田里,实行专田养鱼、浅稻深鱼和稻田养鱼三种方法,获得了鱼粮双丰收,全年产稻谷3,650斤,平均亩产869斤(未减产);产鲜鱼1,468斤,平均亩产349.5斤,创造了当地稻田养鱼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