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分水江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8船次,统计渔获物142.48kg,测量鱼类标本1304尾,经鉴定共发现鱼类36种,隶属5目、8科、31属;其中,鲤形目26种,占总数的72.2%;鲈形目和鲶形目各4种,分别占总数的11.1%;鳗鲡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8%。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优势种有5种,优势度变化范围0.38~0.61。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为1.14~5.4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0.69~2.60,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31~1.21。鱼类群落的季节差异性较高,种类变化波动以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分水江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8船次,统计渔获物142.48kg,测量鱼类标本1304尾,经鉴定共发现鱼类36种,隶属5目、8科、31属;其中,鲤形目26种,占总数的72.2%;鲈形目和鲶形目各4种,分别占总数的11.1%;鳗鲡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8%。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优势种有5种,优势度变化范围0.38~0.61。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为1.14~5.4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0.69~2.60,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31~1.21。鱼类群落的季节差异性较高,种类变化波动以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河段、不同季节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对保护区上、中、下游的鱼类开展了每个季度一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7种,隶属于5目14科50属,其中鲤形目43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2种,鳉形目1种;计算57种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越南■及鲤鱼为2017-2018年度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下游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最高,夏季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最高;各监测点之间的种类相似性系数显示,保护区上中游、上下游之间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中下游种类组成为中等相似,春夏、春冬、夏冬及夏秋季节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春秋、秋冬季节为中等相似;ABC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及冬季鱼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秋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 2016 年春、秋季在厦门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 使用种类组成更替率、相对重要性指数、 相对资源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指标及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厦门湾海域春、秋季共捕获鱼类 100 种, 隶属于 2 纲 13 目 46 科 74 属; 湾内鱼类春、秋季种类组成更替率为 59.60%, 优势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鱼类洄游导致, 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皮氏叫姑鱼 (Johnius belenger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为春、秋季共有优势种; 春季平均网获质量和平均网获数量分别为 1744.24 g/h 和 160.51 ind/h, 秋季分别为 3086.18 g/h 和 153.30 ind/h, 鱼类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 0.46~4.07,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 0.61~2.73, Pielou 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 0.44~0.89; Pielou 均匀度指数(J′)春季高于秋季, 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秋季高于春季; 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 春、秋季厦门湾鱼类群落均可大致划分为东北部和南部两个站位组群。厦门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湖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5月-12月对鄱阳湖湖口县水域鱼类资源进行逐月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优势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鄱阳湖湖口水域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2科40属;优势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鳙(Aristichys nobilis)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1.3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为2.59,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6.0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5,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87,相对稀有种数(R)为97.87%;该水域定置网CPUE为1.10~6.21 kg/d,与湖口水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鄱阳湖湖口水域渔业捕捞个体以小型鱼类居多,洄游型鱼类的幼鱼补充群体数量极少,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邮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采用三层刺网和单目地笼网鱼类采样工具,于2019-2020年在该湖泊设置的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鉴定了渔获物种类,分析了鱼类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结果显示:高邮湖鱼类24种,隶属20属7科6目。淡水性、肉食性和中上层鱼类为优势生态型。鲫(Carassius aurat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刀鲚(Coilia nasus)和鲢(H.molitrix)为高邮湖优势种。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1,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6,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为1.91。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有所提高,但群落结构受干扰程度较高。Cluster聚类和nMDS平面图显示,高邮湖不同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较小;而与其北部入湖口河流水域相比,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过水性高邮湖的鱼类多样性高于河道,但总体上鱼类物种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长江江苏段渔业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江苏段丰富的水生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宝库,也是江苏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长江江苏段共记录鱼类161种,分别隶属于19目42科。但江段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鱼类低龄化、小型化现象严重,鱼类多样性Margalef丰度指数d=8.26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2.9844,H″=3.05981;Pielou均匀度指数J′=0.6754,J″=0.69245。必须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措施,提高全省渔业资源保护意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促进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秋、冬季共捕获鱼类50种,隶属8目,28科,42属;秋、冬季鱼类的相对资源量存在明显的月间变化,平均网获质量为每网865.29~5173.71g,平均网获尾数为每网111~717ind。秋、冬季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主要由暖温性和暖水性的季节洄游种变为地域性的暖温性和冷温性种,仅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为秋、冬季的共有优势种。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08~3.25,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0~2.44,均匀度指数J′为0.52~0.76;秋、冬两季间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法(MDS)分析表明,6个月的样本可分为秋季组(9~11月)和冬季组(12~2月)2个组分;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秋、冬季组分间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蟹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法研究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获蟹类17种,隶属于4科6属,其中蟹类群落的优势种(IRI100)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银光梭子蟹(P.argentatus)、红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矛形梭子蟹(P.hastatoides)、锈斑蟳(C.feriatus)、长手隆背蟹(Carcinoplax longimanus),其中双斑蟳是绝对优势种(IRI500);调查海域蟹类平均渔获质量为4.90 kg·h~(-1),其中夏季(10.9 kg·h~(-1))春季(2.47 kg·h~(-1))冬季(1.26 kg·h~(-1));蟹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0.00~1.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00~1.25,均匀度指数(J′)为0.07~1.00,冬季D最高,春季的H′和J′最高;冗余分析RDA排序结果表明,底层温度、底层溶解氧和盐度(表层与底层)是影响蟹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近海渔业资源多样性,根据2010—2018年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统计了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渔获种类的优势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结果显示:1)2010—2018年的渔获由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组成,鱼类种类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虾蟹类和头足类年间变化不大;2)调查年间相对资源量有一定的波动性,基本上表现出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现状,相对资源量在胶州湾口、丁字湾口和石岛南部近海较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F=12.657,P=0.000 1),空间上无显著差异(F=0.959,P=0.541);3)调查年间,经统计分析,渔获资源共出现5种优势种;D为1.03~1.83;H′为1.01~1.67;J′为0.39~0.57。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年间H′和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显著性相关(P=0.0350.05),而J′和D(P=0.100)以及H′和J′(P=0.502)均有较大差异性,不存在相关关系;4)对2010—2018年9年间夏季的游泳动物群落聚类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6年、2015年和2018年夏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其他年份之间均表现出较小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资源量水平基本上呈现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小型化、低值化渔获种类的资源量水平较高,渔业资源结构健康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董传举  赵镔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9-029319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中居于重心地位。但多种因素,尤其是法律规制的长期空位和缺失,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长江保护法》在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注重目标导向,并就搭建全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构筑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物资源监测以及深入推进禁渔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系统部署,为我国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需指出的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旧存在配套制度迟滞影响实效、迁地保护作用发挥不突出、多重执法主体造成状态混乱、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制度缺位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快配套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重视迁地与就地双重保护作用、完善长江流域综合执法体系、填补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漏洞等完善建议,以期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充足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其它水生植物上百种。长江还拥有许多珍稀、特有鱼类和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我国淡  相似文献   

13.
探究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主要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2月、2018年4、6、9月对皖河口4个断面的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RDA)分析,解析浮游动物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2属、47种,其中原生动物(20种)占优,轮虫(12种)和枝角类(11种)次之,桡足类(4种)较少。全年共出现优势种6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轮虫,仅出现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一种富营养指示种。皖河口浮游动物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0.18个/L和0.1586 mg/L,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生物密度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总体上呈小型化现象,以食藻原生动物种类群落及喜中营养化轮虫群落结构为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3、1.53和0.32。综合营养指数(TLI)显示,皖河口水质良好,处于中营养状态。Pearson相关性表明,溶解氧(DO)、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与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RDA分析表明,氨氮(NH;-N)也是影响皖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长江干流各江段在长江十年禁渔的新形势下垂钓渔业状况,2017—2018年对长江干流872位垂钓者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垂钓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钓具类型主要为手竿和海竿,占钓具总量的80%以上。在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垂钓者渔具年投入50%以上样本在500元以下;在长江中下游50%以上样本在1 000元以上。长江上游、三峡库区、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的垂钓者人数分别估算为2 344、4 764、4 600和6 649位,对应江段年垂钓量分别估算为45.0、294.7、171.1和478.7 t,年垂钓量占对应江段鱼类资源现存量比例分别为8.6%、2.0%、1.8%和3.6%;垂钓对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密切关注。为引导垂钓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划定禁钓区、禁钓期,建立天然水域钓具、钓法的白名单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深入挖掘传统渔业文化资源、树立垂钓渔业品牌。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境健康的准确评估可以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依据。以长江流域典型支流雅砻江、赤水河、乌江以及汉江为研究对象,对各支流的生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估,探索影响不同支流生境状况的主要因子,从而为长江流域河流生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支撑。从河流物理生境形态、河流岸边带生境和水环境特征3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建河流生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体系,2017年8-9月对4条支流的162个断面进行了调查并对河流生境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价结果表明,雅砻江、赤水河、乌江、汉江的河流生境综合指数(RHI)分别为124.7、158.5、137.8、135.5,其中赤水河评价等级为“优”,其他河流评价等级均为“良”。人类活动、河岸植被覆盖、河道蜿蜒度等是影响各支流生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建议强化支流国土空间管控,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支流河段开展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测定了采自3个地理位置(宜宾、江津、思南)共45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所有个体913 bp序列中检测到22个变异位点,45尾个体中发现26种单倍型。中华沙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较低(0.00365),而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较高(0.986)。中性检验Fu′sFs值为-9.49536(P<0.05)。3个群体内的Kimura 2-paramter遗传距离为0.00329~0.00417,群体间为0.00340~0.00379,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处于同一水平。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291(P<0.01),2.9%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7.1%的变异来自群体内;在NJ聚类树中,3个群体的个体并没有按相应的地理位置进行聚类。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了解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资源现状,本研究对比了2012 ~ 2016年长江和澜沧江源区干支流浮游植物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揭示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9种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4种(属),其中蓝藻门5种(属),绿藻门9种(属),硅藻门29种(属),隐藻门1种(属),当曲和直门达2014年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最多,为18种,五道梁2012年种类数最少,为6种。长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53×104 ~ 94.00×104 ind/L,最小值出现在2015年的当曲样点,最大值为2016年的唐古拉山样点。长江源区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86 ~ 3.34、0.34 ~ 0.96、0.33 ~ 0.83,最小值为2012年的五道梁样点。澜沧江源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2种(属),其中蓝藻门5种(属),绿藻门6种(属),硅藻门20种(属),隐藻门1种(属),扎曲2014年鉴定出种类数最多,为14种。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2.23×104 ~ 38.64×104 ind/L,最小值为扎那曲(2015年),最大值为囊谦(2012年)。澜沧江源区Shannon、Margalef、Pielou三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86 ~ 3.21、0.36 ~ 0.78、0.25 ~ 0.91。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总体上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较高,种类分布较为均匀,群落结构较稳定。温度、浊度、流速和含沙量是影响长江和澜沧江源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鲈鲤(Percocypris pingi)是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2011年6-8月,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冕宁江段收集34尾鲈鲤,测定其线粒体控制区(D_Loop)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D_Loop序列全长933~934 bp,34个D_Loop序列中定义了7个单倍型,12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082 0±0.042 0,核苷酸多样性Pi=0.003 6±0.000 4,说明鲈鲤种群遗传资源不丰富,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9.
以分布于萨瓦河克罗地亚流域的野生鲤鱼(C.c.carpio)和中国长江野鲤(C.c.haematopterus)为研究对象,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为分子标记,比较两个群体的遗传变异,并进行了聚类分析。从多态位点比例、转换和颠换比例、以及单倍型多样性等多个多样性指数来看,克罗地亚西鲤群体较长江野生鲤鱼的遗传多样性要高。长江野生鲤鱼和克罗地亚鲤鱼群体并没有完全歧化为两个单系;但仍可以识别两大类群:类群一由长江鲤鱼群体组成,类群二除了2号单倍型外,都由克罗地亚鲤鱼群体组成。  相似文献   

20.
根据长江荆州段水质污染特性,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2010-2014年长江荆州段的城南、柳林洲、虾子沟、北门口、三矶头、长江新堤共计6个监测站点的氨氮(NH4+-N)和总磷(TP)水质参数变化趋势,探究其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年的NH4+-N和TP在城南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在长江新堤呈显著上升趋势,柳林洲的NH4+-N也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他监测站点的NH4+-N和TP无明显升降趋势。呈下降、上升和无明显升降趋势的河长分别占总评价河长的2.8%、38.2%和59.0%,整体看长江荆州段近5年水质无明显升降趋势;NH4+-N和TP的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城南至柳林洲呈下降趋势,柳林洲至虾子沟呈上升趋势,虾子沟至北门口呈下降趋势,从北门口向下至三矶头和长江新堤则又呈上升趋势,高值区出现在长江荆州段虾子沟水域;上游来水水质及本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非点源是造成长江荆州段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积极推进长江沿岸及入江河流水土保持工作,减少点面源污染,促进长江荆州段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同时强化氮、磷污染高值区虾子沟水域的排污口及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